乘風禦波:海上探險與航海佳話3(2 / 3)

威武雄壯的帝王樓船

漢代我國造船技術已經成熟,有船尾舵和高效率的推進工具——櫓。最能說明漢代造船技術高超的是樓船。樓船是水軍的代稱,也是對戰船的通稱。如把水兵稱為樓船卒、樓船士、水軍將校稱為樓船將軍、樓船校尉等。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漢武帝下令在長安城西南挖建了方圓40裏的昆明池,在池中建造“樓船”。船上能起高樓所以叫樓船。這是漢代重要的戰船船型。“樓船”的出現是漢代造船業高度發展的重要標誌。樓船高十餘丈,分三樓層,“樓船”上設備齊全,已使用纖繩、櫓、帆、楫等。樓船的四周還插滿戰旗,威武雄壯。

什麼是樓船

樓船,我國古代一種甲板建築,因其形製特別巨大,船高首寬,外觀似樓,所以被稱做“樓船”。船大樓高,可遠攻近戰,由於古代水戰多以弓箭對射以及船隻對撞和跳幫肉搏為主,艦船的大小直接決定單艦所能容納的水手和戰士的數量以及艦船的撞擊力,所以樓船在古代很大程度上擔任了水戰主力艦隻。但由於船隻過高,重心不穩,故多在內河水戰中擔任主力。

漢武帝從其強大的水師完成了對東甌(今浙江省東南部)、閩越(福建部分地區)、南越(廣東廣西部分地區)等地方封建割據政權的統一,鞏固了海疆,為東南與南方沿海航路的暢通打下了基礎,從而開辟了海上絲綢之路。

國外早期的木板船

木板船是奴隸社會的產物,世界上哪些國家和地區較早進入奴隸社會,哪裏的木板船就出現得較早。古埃及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就建立了奴隸製王朝,因此木板船在該地區也出現得較早。

公元前3000多年前,古埃及人就會造木板船了。早期埃及的木板船是為尼羅河上的運輸而建造的。船的首尾高高翹起,適合於靠岸和在灘多的河流上航行。船的特點是容量大、吃水淺,不易擱淺。公元前2600年埃及法老基奧普斯墓裏有一隻墓葬船,是一艘木板船,它的船型與紙莎草船筏一脈相承。這艘船出土時已碎成600多塊。經複原,船長43.4米,寬8米,載重近40噸,兩舷側木板厚0.13~0.14米。吃水很淺,可見當時埃及已有較大的木板船在地中海沿岸一帶進行貿易運輸。當時的木板船上設有多支槳,還有一張方帆,船尾有3~5對長槳當做舵用,用它控製航向。

在公元前2500多年前的古埃及第三王朝墓壁上,畫有一隻內河船,船身狹長,首尾上翹,船中部偏後處有房艙。船的主要動力是靠兩舷的奴隸劃槳手操槳,船首有一名撐篙手,船尾有3名操舵槳的舵手。圖中還見到一個奴隸主監工,手執皮鞭,在船中央的步橋上來回巡視,一副凶狠醜惡的形象。船上還備有一可豎起和伏倒的人字桅,有風時可以豎桅張帆航行。

埃及曾發掘出土過一條公元前1800年前的木板船,船長11米,寬2.6米,沒有龍骨和肋骨,而由一條條木板通榫和木釘拚接而成,最長的木塊長約6米。

公元前1570~前1085年是古埃及新王朝時期,在代裏爾巴哈裏發現了當時的石印浮雕。浮雕記述了埃及女王海特謝博派往蓬塔的探險隊。從上麵可看到航行於海上的大船,其中一塊浮雕記述了用大船運送兩個巨大的雕刻石碑場麵,通過尼羅河運到凱爾奈克。每個石碑大約重350噸,30米高,可見駁船是相當大的。船上用8個圓草捆一個接一個地捆在船頭,劃槳手坐在伸出船舷兩邊的三排橫板上。每舷尾部有2個舵槳用於操縱航向。這艘大駁船由27隻小船拖曳前進,每隻小船上有30名劃槳手,共有810名劃槳手。

什麼是浮雕

浮雕是雕塑與繪畫結合的產物,用壓縮的辦法來處理對象,靠透視等因素來表現三維空間,並隻供一麵或兩麵觀看。浮雕一般是附屬在另一平麵上的,因此在建築上使用更多,用具器物上也經常可以看到。由於其壓縮的特性,所占空間較小,所以適用於多種環境的裝飾。近年來,它在城市美化環境中占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浮雕在內容、形式和材質上與圓雕一樣豐富多彩。浮雕的材料有石頭、木頭、象牙和金屬等。

古埃及人造木板船的技術是承襲和發展了古代捆紮紙莎草船的方法以搭接和捆紮為主,繩索的運用十分巧妙。最大的船能承載700噸貨。這時船上的槳和帆也有所發展。船槳加長,船舷上有固定的槳座;船尾當舵用的長槳也設有固定架支持。桅杆是2根樹杆合並成的人字形,可放倒,桅的支點設在船的前部,用前後桅索使其豎立或放倒,並使舵杆穩固。帆索可調整帆的麵積,以控製船的航速。槳和帆可同時並用以增加航速。

腓尼基位於地中海東岸,傍依黎巴嫩山,即現今敘利亞的沿海一帶。那裏的人民祖祖輩輩以捕魚為主,被稱為“海上民族”。公元前2000年前腓尼基就出現了木板船。早期腓尼基的木板船很像當時的埃及船,但改革了桁索,看上去更加結實牢靠。船舶尺度較大,桅杆聳立在船的中央,船舷上有保護欄杆。到公元前1000年,腓尼基船已形成了船首、中、尾、底部都呈圓形的船。在以後幾個世紀裏,地中海的海上運輸大多采用這種船型。腓尼基人對埃及紙莎草船型做了改進,船身變得短而寬,首尾基本豎直,有粗大的龍骨、肋骨和首、尾柱;船中部裝單桅方帆,並配有少量輔助劃槳,帆是主要的推進動力。

腓尼基人還發明了雙層槳和三層槳戰船。其特點是船身長而瘦,槳作為主要推進動力,有時輔以風帆。劃槳手都是麵向後坐立劃槳。在船尾舵手的指揮下,動作一致地劃。這種船操縱起來機動靈活。通常這種戰船在船首底下,裝有突出船首並略微上翹的尖銳衝角,用在作戰中船以高速衝毀敵船船體。但腓尼基戰船的吃水很淺,不大適應在海上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