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禦波:海上探險與航海佳話2(1 / 3)

防不勝防海洋中的危險

1.海冰

含鹽量很高的海水,一般氣溫情況下不易結冰。因為海水的結冰點低於淡水,當冬季氣溫過低時,海水會排析出鹽分而結冰。北冰洋是四季冰封的海洋,太平洋北部的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大西洋北部的格陵蘭海、挪威海、北海和加拿大沿海等海域,冬季都有海冰生成。

我國渤海和黃海北部,每年冬季都有不同程度的結冰現象。遼河、海河、黃河和鴨綠江等出海口附近,是冬季冰情嚴重的海域。1969年2~3月,渤海發生百年不遇的大冰封災害,整個渤海被幾十厘米至一兩米、甚至八九米厚的堅冰封堵了50天之久。進出天津港的123艘客貨輪中,7艘被海冰推移擱淺,19艘被海冰夾住不能動,25艘由破冰船破冰後才得以逃脫,5艘萬噸級貨輪螺旋槳被海冰碰壞,1艘巨輪被海冰擠壓破裂進水,引水船螺旋槳也被海冰碰壞,船體變形,航標燈全部被海冰挾走。天津港務局觀測平台被海冰推倒,海洋石油1號鑽井平台支座拉筋被海冰割斷而倒塌,2號鑽井平台也被海冰推倒。不凍港的塘沽港、秦皇島港也遭海冰災害,損失慘重。

冬季渤海常受西伯利亞強寒潮侵襲,氣溫下降到海水結冰點以下,造成大麵積海洋災害。1936年、1947年、1957年、1969年、1977年和1980年等,都出現過嚴重的冰封災害。為減輕海冰災害,全國海上安全指揮部每年冬季都部署渤海防凍破冰工作,海軍破冰船艦隨時待命出海破冰,空軍飛機隨時待命出航巡視觀測海上冰情,國家海洋環境監測預報中心加強對海冰的監測預報。隨著現代化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運用,我國海冰監測預報、預報和救援都將達到更高的水平。

2.海嘯

海嘯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當地震發生於海底,因震波的動力而引起海水劇烈的起伏,形成強大的波浪,向前推進,將沿海地帶一一淹沒的災害,稱之為海嘯。

海嘯是指由海底地震、火山爆發和水下滑坡、塌陷所激發的,其波長可達幾百千米的海洋巨波。它在濱海區域的表現形式是海水陡漲,驟然形成“水牆”,伴隨著隆隆巨響,瞬時侵入濱海陸地,吞沒良田和城鎮村莊,然後海水又驟然退去,或先退後漲,有時反複多次,造成生命財產巨大損失。本地海嘯在海嘯波到達前,還常伴有強烈的地震或震災發生。我國也是多風暴潮災害的國家,曆代都把風暴潮和地震海嘯所表現的潮位異常混稱為海嘯、海溢或大海潮等。

近20年多年來,我國學術界決定把風暴和地震引起的潮位異常分別稱為風暴潮和海嘯。另外,有時把天文、風暴和地震原因造成潮位異常所引起的濱海地區受淹導致的災害統稱為“潮災”。但多數情況下,所謂潮災就是習慣地指風暴潮災害。大洋中海嘯震源附近水麵最初的升高幅度隻有1~2米,這種洋波移行在深水大洋時,波長可達幾十到數百千米,最常見的傳播速度可達近千千米/小時。所以海嘯不會在深海大洋造成災害甚至難以察覺這種波動。然而當海嘯波進入大陸架後,因深度急劇變淺,能量集中,引起振幅增大。若大陸架很窄,從海麵到海底流速幾乎一樣的海嘯波攜帶巨大能量直衝岸邊或港灣,波高驟增,這時可能出現波幅為20~30米的巨浪和造成波峰倒卷。這種巨波衝到哪裏,哪裏便是一片廢墟,也正是這些破壞力,海嘯才變為生命的最大威脅和可怕的自然現象。

休戚相關人類與海洋

1.海洋探險

在人類發展的曆史上,對未知世界總是充滿激情,一定要以那一時代最高的智慧、最新的技術去進行探索,明知前途有艱險也在所不惜。無數先驅對於謎一樣的深海傾注了無限的熱情。

海洋,就在我們眼睛底下,但對它的探險認識並不輕鬆。直到15世紀,人類對海洋的認識依然十分浮淺,沒有跨越大洋的能力。海洋,是天然的屏障,各大洲的人民無法交往,到了18世紀中葉,科學家對深海生命的認識還十分幼稚,“550米以下為無生命帶”的學說控製了整個學術界;甚至到了20世紀40年代末,才剛剛探尋到世界海洋的最深淵在哪裏,而其精確的數據則是10年之後才得出。不過,在後來的歲月裏,人們應用了高新技術,同樣以巨大的熱情投入到海洋探險,特別是深海探險之中,在幾十年裏,深海探險經曆了飛速發展時期。

根據海洋探險的足跡,我們可以看出:1957年8月18日前蘇聯“勇士”號科學考察船發現了世界大洋中最深的馬裏亞納海溝;同年美國製定“莫霍鑽探計劃”,1961年在東太平洋鑽抵玄武岩,為深海鑽探計劃打下了基礎。1958年,美國核潛艇“鸚鵡螺”號完成北極區航行,首次潛航通過北極點。1960年1月23日瑞士J.比卡爾和美國D.沃爾什乘“的裏雅斯特”號潛水器成功地深潛到馬裏亞納海溝10919米。1962年,美國“海中人1”號水下實驗室首次在地中海進行水下實驗,1969年2月後,因事故而中斷。同年法國“大陸架開發計劃”成功地進行了首次試驗,水深為10.5米,2人水下滯留8天。並於1963年和1965年分別進行第二和第三次實驗。1968年美國“格洛瑪·挑戰者”號鑽探船實施“深海鑽探計劃”,1969年調查證實大洋的海底在擴張。1975年該計劃進入“大洋鑽探國際協作階段”。1977年~1979年美國、法國和墨西哥聯合組織對加拉帕戈斯裂穀和東太平洋海隆頂部的載人潛水器考察,發現海底熱泉、熱泉生物群落和正在形成的海底熱液礦床。1985年,“喬迪斯·決心”號鑽探船始航大西洋,揭開了“大洋鑽探計劃”的序幕。

Tip:无需注册登录,“足迹” 会自动保存您的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