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根結底,你一定要學會自己對自己負責。不要怨天尤人,而應自我主宰。
假如你打算繼續學習,那麼崇高的目標和高度的熱情最有助於你持之以恒,學有所成。生活中你會發現,有的人竟能把學習的熱忱保持到臨終之日。他們格物探源,以學習為樂事,視失敗為等閑。而最根本的,或許是他們深知:使自己的一生過得有意義,這是何等重要!
人們隻有在小我之外承擔更大的義務,肯為工作、為理想而獻身,才能使自己的一生過得有意義。蕭伯納曾經寫道:“生活的誌趣在於為某個你所確認的偉大目標而獻身,而不在於滿腹牢騷、自私渺小……終日埋怨世人不為你造福。”
不要以為隻有教書、保育等幾種職業才能與“獻身精神”相提並論;其實,無論從事何種正當的工作,隻要盡力而為,這本身就是一種可嘉的獻身精神。一切致力於此者——不管他們是在駕駛卡車,是在鄉村經營雜貨店,還是在管理家務……都正是通過盡其本分來使世界變得更加美好。他們學到了人生的真諦。
33歲的你應該更多地考慮自己的未來,不要認為已過30歲便不需要再學習,隻有把學習當成是一生一世的事,才算是對自己負責任。
4.33歲開始以書為友
如果你想成為成功人士的話,那麼現在就該以書為友,它會幫你積累知識,會讓你更快地走向成功。
有一句話叫做“天下才子必讀書”。在研究成功人士的事跡時,我們常常發現:他們的成功一直可以追溯到他們拿起書籍的那一天。在我們接觸過的事業成功人士之中,大多數人都酷愛讀書——自小學開始,經由中學、大學,以至於成年之後。
一項針對成功人士與普通人的調查發現,二者最大的區別就是前者喜歡讀書。大約有3/4的成功人士在小學和中學時讀過的書,是其他人無論如何也趕不上的。60%左右的成功人士在大學時的閱讀量遠遠超過他們同班的人。
那些成功人士一年要閱讀的書平均起來每人大概有20本左右,或每三周至少看一本書,他們閱讀的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學等各個方麵。
事實上,有19%的成功人士說他們一年至少要閱讀26本書,這些書中小說類與傳記文學類各占一半。
雖然有很多成功人士都列出了不同的愛好及家庭的活動作為他們最喜愛的休閑娛樂,但是閱讀仍是最流行的一種消遣方式。這並沒有什麼可讓人驚訝的,因為成功與閱讀之間具有互補的作用,但是成功人士是怎樣從閱讀中獲得成功的方法,來提高他們自身的素質呢?
一家百貨公司的前任董事長賽伯特在其所著的《道德的經理人》一書中曾說:“我無法告訴你,若想事業成功,需要閱讀些什麼書的準則,但我可提供一些指南,或許有助於你對成功的想象。首先,讓我們考慮你每天須花多少時間閱讀。在工作中不得不去閱讀的,無非是商業書信或工作所須閱讀的報紙、雜誌、書等。我每天花上數小時在‘課外’讀物上。假如我搭乘火車或飛機旅行的話,通常會閱讀時刻表及各個站名之類的資料;當我出門度假時,每天也會花二至三小時在一般性的閱讀上……看書的重點是看閱讀的東西是否有意義,如果是,千萬不要舍不得在這上麵花時間。我們絕不能低估書籍的價值。”
書籍對人類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如果你經常閱讀各行業成功人士的傳記或者是自傳並通過靜心的思索,你就有可能從中找出適合自己的成功之路來。
書籍蘊涵著千百年來人類的智慧與理性,正因為其中的人性之處,才使得一些書籍顯得偉大,所以書籍燦然有光。
書籍是一種工具,它能在黑暗的日子裏鼓勵你,使你大膽地走入一個別開生麵的境界,使你適應這種境界的需要。就像古人說的那樣:“天下才子必讀書。”
我們可以發現,有很大一部分成功人士並不一定能受到十分良好的教育,因為許多人是窮苦人家的孩子。他們之所以能成功,除了有一個遠大的誌向、堅強的性格和家庭的影響外,往往得益於某種啟迪。這種啟迪除了書之外,還能是什麼呢?
大發明家愛迪生僅在學校進行了三個月的學習便退學了,愛迪生沒能受過良好的教育,他的母親是他的真正啟蒙老師。
母親教他算術、曆史、地理、英文、文學等多門課程,並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不斷地擴大愛迪生的知識麵,啟發愛迪生的智力。同時母親還經常鼓勵他,希望他能好好讀書,以便日後成就一番事業。
母親還經常為愛迪生購買一些科普讀物,在這些讀物中有一本名為《派克科學讀本》的書把愛迪生深深地吸引住了,並為愛迪生豐富的想像力插上了科學的翅膀。
如果你認為愛迪生的成功除了受到母親的教育啟蒙和堅忍不拔的品質外,還與偶得《派克科學讀本》而獲得了開啟人生成功的這把鑰匙有關,那麼我們還可以看看富蘭克林,要知道,他的成功絕不僅僅源於某一本書。
恐怕沒有人會在富蘭克林這個名字的麵前無動於衷,即使你不是一個美國人,但你總會感受到避雷針的好處吧,富蘭克林就是它的發明者。
讀過《富蘭克林自傳》的人可能都會感受到這一點:書對於富蘭克林來說有多麼重要。
富蘭克林在家裏排行最小,他與別的孩子一樣,調皮淘氣,可是他喜愛讀書。
在聖誕節快要來臨之時,父親撫摸著他的頭發,關愛地問:“我的孩子,你聖誕節最希望得到什麼樣的禮物?”
富蘭克林回答說:“書包,父親,我要書包!我有了書包後,就能像哥哥那樣去上學了!”
由於家境困難,富蘭克林中途輟學到詹姆士的印刷廠當了一名學徒,當時他年僅12歲。
在此期間,富蘭克林結識了一名書店的學徒,他利用和書店學徒的關係,將他所喜愛的書在晚上借出,第二天早上歸還。從此以後,他就開始夜夜苦讀。
富蘭克林愛讀書的習慣遠近聞名。由於晚上讀書時需要大量的蠟燭,他就悄悄地請求夥伴們為他收集一點剩蠟燭,好方便他能利用晚上的時間讀書。後來夥伴們的家長知道了這件事,就主動為他積攢一些,有時還送給他一支。
富蘭克林刻苦讀書的精神使他周圍的人們非常敬佩,所以,大家都想方設法地幫助他。他回家時,他的朋友與家長們就把平時積攢下來的一些蠟燭頭作為禮物送給他。所以每次富蘭克林從印刷廠回家時總能收到一份特別的禮物——家長們為他準備的一堆蠟燭頭。
富蘭克林為了滿足讀到更多書的願望,召集了幾個愛好讀書的朋友共同組織了一個讀書俱樂部,取名為“共同社”。其成員都把自己的書拿出來,建立了一個小型圖書館,使每個成員都能讀到更多的書。
在“共同社”的支持下,三年之後,富蘭克林又創辦了一個規模更大的費城公共圖書館。這個圖書館的創辦還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資助,並且越辦越紅火,當年小而且簡陋的圖書館,日後竟發展成為北美公共圖書館之母。在此以後,富蘭克林開始取得事業上的成功,他又計劃建立了美國第一家圖書館。這時共有100人捐款。
康德對富蘭克林的評價實在是再恰當不過了:“富蘭克林是從天上偷竊火種的第二個普羅米修斯。”
同樣,科學界的巨人愛因斯坦對讀書也是一往情深。他在中學時代就喜歡讀那些自然科學的故事,對於隕星、地震、風暴等等方麵的書,都如饑似渴地閱讀,在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時,他曾為自己製訂了一份學年、學期和每月的讀書計劃,依次閱讀哲學家柏拉圖、拉漠、笛卡爾、培根、亞裏士多德、康德和物理學家牛頓、麥克斯韋、赫茲、拉普拉斯等人的著作。
在不斷地讀書與學習中,他才積累了如此淵博的知識,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他那超越時代的狹義相對論。
不需要再舉更多的例子來證明讀書的妙處了,不要再把年齡當做借口,隻要你還沒有到老眼昏花看不清東西的地步,就不要放棄讀書。以書為友,為什麼不呢?
5.養成讀書的好習慣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知識的更新速度越來越快,不論你有多麼高的學曆,如果沒有養成讀書的習慣,你的學曆就會像露珠一樣在陽光下蒸發掉,你也注定要被無情淘汰。
有位出租汽車司機,他有個孩子,考上了重點中學,而且品學兼優。有人問他是怎樣教育子女的,他說:“很簡單,隻要你培養他們閱讀和思考的習慣就行了。”他每天一定會抽出一點時間陪孩子讀書;孩子做功課,大人則讀一些雜誌或新買來的書籍。除了新聞和特別挑選的節目外,他們基本不看什麼電視,因為他覺得看電視實在太浪費時間。他說:“有時我會念一段好文章給孩子聽,雖然我的文化水平不高,但就我力所能及的範圍選一些趣味盎然的小品,或是動人的勵誌小故事,或者有益於身心健康的報道。我們家客廳裏常有讀書聲,也經常保持寧靜的專注氣氛。當然有時我們也會討論某一個問題而激烈爭論,等孩子慢慢長大,我們知道的反而比孩子少了。”
他讀了很多書,包括如何教育孩子的書,金庸小說,也有暢銷書,他還定期看雜誌,讀報上的文章。“我家就像個小型圖書館,客廳裏擺出的不是煙酒。”
這位出租車司機並沒有太高的學曆,但熱愛讀書的他在修養及談吐方麵的表現卻讓人肅然起敬。
書確實是個好東西。一個沒有書籍、雜誌、報紙的家庭,就等於一所沒有窗戶的房屋。小孩子常常接觸書本,則他們會產生對書籍濃厚的興趣,就會於不知不覺中,學會書中的許多知識。時至今日,對於每個家庭,都不可無書籍。家庭的藏書,在古代是一種奢侈,在現代則是一種生活需要了。
讀書使人頭腦充實,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無限廣闊的生活海洋。現實生活中,從書中汲取營養,有所成就的大有人在。那些功成名就、流芳百世的名人暫且不論,在你我生活的周圍也不乏其例。有一位大學教師,講起文學來從古到今侃侃而談,不僅條理清晰,字字珠璣,而且學術上見解很深,頗有見地。後來才知道他隻有初中文憑,問起他何以能在學士、碩士畢業生出身的堆裏獨占鼇頭時,他憨實地說,靠的就是讀書。10多年來,他帶著教學中的問題去找各種各樣的資料閱讀,又把讀書的心得用於教學,並把自己讀書的思路和方法教給學生,鼓勵學生自己去感知、去領悟、讀之教之,讀書就是他成功的奧秘。
或許你會辯解說,自己也很想養成讀書的好習慣,可是工作太過繁忙了,要想找時間讀書談何容易,但事實上這隻是借口,也許你每天確實很忙,但15分鍾的空閑時間總有吧。隻要你能堅持每天閱讀15分鍾,那麼1年後你就可以積累很多知識。
高中畢業生的平均閱讀速度是每分鍾250字。但是,我們都會時不時地停下來重讀某些句子,或者是停下來想想某些新想法。所以大部分成年人的平均閱讀速度是每分鍾200字,按照這樣的速度來計算,15分鍾之內,你就可以讀上7頁。
一本厚一點的書可能要花1個多月的時間,但總的來說,如果你每天讀15分鍾,你就有可能在1個月之內讀完一本書。
到了年底,你就至少讀過12本書了。10年之後,你會讀過總共120本書!想想看,每天隻需要抽出15分鍾時間,你就可以輕而易舉地讀完120本書,它可以幫助你在生活的各方麵變得更加富有。如果你每天花雙倍的時間,也就是半小時的話,1年就能讀25本書——10年就是250本!還有別的什麼事情能夠讓你得到如此多的回報而花的時間卻如此之少?
那些說沒有時間來閱讀的人所講述的理由,大都是無稽之談,他們是有時間的,他們隻是把時間花在了別的他們認為是更重要的事情上了。
你是怎麼做的呢?你會為你應該閱讀的書籍沒有閱讀而找借口嗎?好了,你幹嗎不找點讓自己讀書的理由,而不是不讀書的理由呢?為什麼不告訴你自己,你應該在生活的各方麵都更豐富呢?為什麼不告訴你自己,沒有什麼時間比眼下就開始讀書更好呢?
告訴自己,你會去應用閱讀的那一點點時間,以獲得生活中的巨大收益。
告訴自己,去翻開那些以前買了卻從未動過的書……然後,再告訴自己每天堅持讀15分鍾。
讀書可以通過你的洞察力產生力量,並立即改變你的人生,還可以擴大你的視野,以各種你所不能預測的方式使你成長。第二章不斷提升你的職業技能對33歲的職場男女來說,沒有什麼比提升你的職業技能更重要的了。“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公司裏,新人們一批批湧上來,如果沒有過硬的本事你就會被換掉,資曆不是你的資本,隻有紮實的專業技能才是你的資本。因此你必須不斷給自己的技能充電,讓自己在職場競爭中始終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