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再回到現實中來,通過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遇到的記憶實例,來考察和認識記憶的科學含義。
比如,孩子和一位老同學好久未見忽然相遇,立刻就能認出他,並能叫出他的姓名,盡管孩子好像早已把他忘得無影無蹤了。又如,孩子過去學過的成語典故、外語單詞,看過的電影鏡頭,聽過的歌劇唱段等等,一旦需要用,就會很快在腦海中重現……這樣的事例,可以信手拈來,舉出很多很多。這些都是記憶的具體表現。
總之,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感知著各種事物,產生各種思想和感情,進行各種活動,都可以作為經驗經過識記,在頭腦中保持下來,並在以後的一定條件下得到恢複重現,這就是記憶。
記憶的類型有兩種,即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前者也稱為工作記憶,這很像對待采購單,一旦采購完就忘記了。這種記憶能記6~7種信息成分,信息可以是各種各樣的,從需要裝箱的衣物到某位熟人電話號碼的單個數字。我們可以設想這樣一種情況,某人把他的電話號碼33905529給了我們,我們隻能夠在短時間內“記住”
它。但是如果將這個號碼分組,使之變成更少一點的組成,如33—90—55—29或339—055—29,那麼我們的記憶能力就會改善。超過8個成分,多數人的短期記憶就減退了,除非多次重複告知這個電話號碼。重複之後,電話號碼就過渡到長期記憶庫中去了。我們生活中所經曆的某一事件的情節,見到的某位名人的樣子和學習到的一些概念,都是交由長期記憶庫去保存的。
可以說,記憶在人們的生活實踐中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它是人的生理、心理活動的一種本質特性。人生是充滿活力、創造力的,而一切活力與創造力都離不開記憶這個源泉。失去了記憶,人的行為就必然會失去活力和創造力,甚至會失去許多屬於“本能”的本領,人就很難生活下去。即使勉強存活下去,實際上也就不成其為人生了。生活中常有因意外事故(如工傷、車禍等)或疾病(如腦炎、精神病等)而喪失了記憶的人,誰都知道,那是多麼不幸的事情。
人類之所以能夠認識世界、改造世界而成為“萬物之靈”,關鍵就在於人類具有卓越的記憶能力。正是依靠記憶能力,人類才得以學習、積累和應用各種知識、經驗,才能不斷地推動曆史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總之,記憶對人類的生存、進化和社會不斷前進是非常重要的,在某種程度上,記憶甚至是人類生存進化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