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亮生氣了,說:“早知道這樣,你當初就不該答應啊,這不是耽誤我嗎?”
向光更不高興了,說:“我是不好意思拒絕你,誰想到你這麼沒眼色,看著我來不及了,還不另想辦法。”
從此,向光和楊亮分道揚鑣,兩人也不住一間宿舍了。
向光礙於麵子,羞於說“不”,答應了自己力所不及的事,因此和楊亮鬧翻了。生活中,像這樣的事情也隨處可見,很多人因為不習慣拒絕別人,因而給自己惹了一大堆麻煩,情況也變得更糟糕。如果他們能在一開始就拒絕別人,那麼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英國作家毛姆在小說《啼笑皆非》中講過這麼一段耐人尋味的故事——一位小人物一舉成為名作家了,新朋老友紛紛向他道賀,成名前的門可羅雀同成名後的門庭若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毛姆為我們描寫了這樣一個場麵:一位早已疏遠的老朋友找上門來,向你道賀,怎麼辦呢?是接待他還是不接待他?按照本意,自己實在無心見他,因為一無共同語言,二來浪費時間;可是人家好心好意來看你,閉門不見似乎說不過去。於是隻好見他了。見麵後,對方又非得邀請你改日到他家去吃飯。盡管你內心一百個不樂意,但盛情難卻,你不得不佯裝愉悅地應允了。在飯桌上,盡管你沒有敘舊之情,可是又怕冷場,於是又得強迫自己無話找話。這種窘迫相可想而知……來而不往非禮也,雖然你不再願意同這位朋友打交道,但你還是不得不提出要回請朋友一頓。為了“麵子”,你還得苦心盤算:究竟請這位朋友到哪家飯店合適呢?去第一流的大酒店吧,你擔心你的朋友會疑心你是要在他麵前擺闊;找個二流的吧,你又擔心朋友會覺得你過於吝嗇……
既然如此,何不在一開始就拒絕別人呢?這樣你也就不必左右為難了。所以生活中,對於別人的請求,你要能分清情況,逐漸培養自己對於無能為力的事、不合時宜的事果斷拒絕的習慣。
呂鬆從外地來北京做生意,租了一套二居室的樓房。-天,一位老鄉找上門來。呂鬆和這位老鄉實際並不太熟悉,他對老鄉的來訪有點意外。
呂鬆問老鄉:“你怎麼會知道我的住處?”老鄉說是從呂鬆父母家要來的地址。呂鬆熱情地請老鄉吃了飯,飯後老鄉提出能不能先在他這兒住段時間,等找到房子就搬走。呂鬆當即拒絕了,說:“不行,我很忙,沒時間照顧你。”
老鄉說:“我不需要你的照顧,我隻是在你這住幾天。”
呂鬆說:“可這是我的房子,我不能把它交給其他人。”
老鄉非常不滿地走了。不久,呂鬆從家鄉朋友處得知這位老鄉因販毒正在被通緝。呂鬆暗暗感到自己當初拒絕得對。
拒絕親戚朋友可能更難開口,但要清楚對方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你則要明確幹脆地拒絕。既然對方能夠輕鬆地提出,你又何嚐不能自如地說“不”呢?隻要拒絕得對,誰也沒有理由指責你。
我們也應該像故事中的呂鬆一樣,該拒絕的時候就果斷拒絕,否則就會害了自己。
當然在拒絕別人時,也要多多考慮對方可能產生的反應,要有策略。婉轉地拒絕,對方會心服口服;如果生硬地拒絕,對方則會產生不滿,甚至懷恨、仇視你。所以,一定要記住,拒絕對方,盡量不要傷害對方的自尊心。要讓對方明白,你的拒絕是出於不得已,並且感到很抱歉、很遺憾的。盡量使你的拒絕溫柔而緩和。
拒絕總是令人不快的。“委婉”的目的也無非是為了減輕雙方,特別是對方的心理負擔,並非玩弄“技巧”來捉弄對方。特別是上級、師長拒絕下級、晚輩的要求,不能盛氣淩人,要以同情的態度,關切的口吻講述理由,使之心服。在結束交談時,要熱情握手,熱情相送,表示歉意。一次成功的拒絕,也可能為將來的重新握手、更深層次的交際播下希望的種子。麵對沒法做到的事,或你根本沒有時間去幫忙的事,要勇敢地說“不”。如果總是習慣於承諾辦不到的事情,太照顧麵子,為自己樹立無法達成的目標,你就會使自己陷入泥潭,而且也會給別人帶來麻煩。
5.注意社交中的形象
在火車上,一個男子光著腳橫躺在三人的座椅上,對座沒人時,他偶爾還會把雙腳搭在中間的小桌子上,不雅的行為令人側目。事實上,他是一個很不錯的男人,一身名牌休閑裝,戴著金絲邊眼鏡,手裏捧著筆記本電腦,接電話彬彬有禮,聲音適中。有一次,一個小朋友在火車上跑玩時,差點碰翻了他的熱咖啡,他連忙伸手去擋,自己的手燙紅了,還溫和地問小朋友有沒有受傷……看得出來,他是個受過高等教育的男人,有著良好的教養。這樣一來,他不顧個人形象的行為就更讓人費解了。難道他真不知道注意形象是基本的禮貌嗎?!等他下了車以後周圍的人普遍鬆了口氣,兩個年輕的女孩小聲議論說:“這個人真不錯,可惜是個‘榴蓮男人’!”“什麼叫‘榴蓮男人’啊!”“外麵臭裏麵香唄!有內涵沒形象的男人!”
這個男人雖然有良好的品質,但卻因為不注重形象而受到人們的排斥,這實在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生活中,很多人都有不注意形象的壞習慣,他們衣著邋遢,舉止粗魯隨便,因此無法獲得別人的認同,甚至因此而失去很多機會。
某市有家工廠,為了從德國引進一條生產先進無菌輸液軟管的流水線,做了長期的艱苦努力,終於說服了對方,且德方代表也已來到中國,就差在合同上正式簽字了。可是,就在步入簽字會場的那一刹那,中方廠長突然咳嗽了一聲,一口痰湧了上來。他環視了一下,一時沒有找到痰盂,便隨口把痰吐在了牆角,並小心翼翼地用鞋底蹭了蹭。那位嚴肅認真的德國人見此情景,不由得皺了皺眉。顯然,廠長不注意形象的行為引起了他深深的憂慮:輸液軟管是專供病人輸液用的,必須絕對無菌才能符合標準,可西裝革履的中方廠長居然會隨地吐痰,想必該廠工人的素質必定不高,如此生產出的輸液軟管,怎能保證絕對無菌?於是當即斷然拒絕在合同上簽字——中方將近一年的努力也在轉瞬間前功盡棄!
在我們身邊也有不少類似的情況,我們應從中吸取教訓。
楊珊和張雪是同一天來到這家著名廣告公司應聘美編的,單從兩個人的作品上看,技術水平不相上下。不過楊珊在思路方麵略勝一籌,因為她在深圳做過2年這個行當,剛剛回到北方來,經驗相對於才出校門的張雪自然要豐富一些。兩個人一起被通知參加試用,而且結果很明確,隻能留下一個。
楊珊上班時間從來都是一身T恤短褲的打扮,光腳踩一雙涼拖,也不顧電腦室的換鞋規定,屋裏屋外就這一雙鞋,還振振有詞地說:“深圳那兒上班的人都這樣,再說我這不是穿著拖鞋嗎。”不管是在工作台前畫圖,還是在電腦前操作,隻要活幹得順手,一高興起來準把鞋踢飛。剛開始,同事們還把她的鞋藏起來,和她開玩笑,後來發現她根本不在乎,光著腳也到處亂跑。相反,張雪是第一次工作,多少有點拘謹,穿著也像她的為人一樣總是一身淡雅的套裝,她從來不用怪發型、亮眼妝來標榜自己是搞藝術的,隻是在小飾物上展示出不同於一般女孩的審美觀點來,說話溫溫柔柔的,很可愛。
有一天中午,電腦室的空氣中忽然飄出腥臭味道,弄得一班人互相用猜疑的目光觀察對方的腳,想弄清到底誰是“發源地”。後來,大家發現窗台下麵有嗦嗦的響聲,原來那裏放著一個黑色塑料袋,有膽子大的打開來一看,居然是一大袋海鮮。眾人的目光不約而同地集中在楊珊身上,沒想到這小妮子坦坦蕩蕩地說:“小題大作,原來你們是在找這個。嗨,這可怪不得我,這裏的海鮮隻能算是“海臭”,一點都不新鮮,簡直比深圳的差遠了。”這時張雪端過來一盆水:“楊珊姐,把海鮮放在水裏吧,我幫你拿到走廊去,下班後你再裝走。”楊珊一邊紅著臉,一邊把袋子拎走了。
結果呢,試用期才進行了一個半月,楊珊背包走人,盡管她的方案比張雪做得要好,但是老板不想因為留下這樣一個太不修邊幅的人,而得罪一大批其他雇員。臨走的時候,老板對楊珊說:“你的才氣和個性都不能成為你攪擾別人心情的原因,也許你更適合一個人在家裏成立工作室,但要在大公司裏與人相處,衣著得體和合作精神是十分重要的。”
可以說,楊珊會失去這份工作,完全是由於她不注意形象的習慣造成的。很多時候,形象是一個人的門麵,如果連自己的門麵都不珍惜,那也就失去了一次成功的機會。社交無小事,社交中,個人形象不是無關緊要而是至關重要的。人們從一個人的外在形象上,往往能檢驗出一個人真正的品格和修養。因此,那些習慣於忽略個人形象的人,其實就是在自毀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