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寫《新荒漠甘泉》著稱的考門夫人寫道:你有沒有注意到——
別人那樣做,叫做“笨手笨腳”;你那樣做,隻是“有點緊張”。
別人硬要那樣做,叫“冥頑不靈”;你自己硬要那樣做,卻是“意誌堅定”。
別人不喜歡你的朋友,叫做“成見甚深”;你不喜歡他的朋友,卻是因為“觀人入微”。
別人花錢,叫做“奢侈浪費”;你若花錢,隻是“慷慨解囊”。
別人挑剔是“吹毛求疵”;你挑剔人家的毛病,隻是“入木三分”。
別人態度溫和,是因為“懦弱無能”;你若態度溫和,便成“文雅敦厚”。
別人動作大意,叫做“動作粗魯”;你若同樣行動,卻是“不拘小節”。
的確,“長於責人,拙於責己”是現代人的一個通病,世人也多以自我為中心去看待他人或判斷某事。結果,滋生恨與惡。另外,你還要明白,和“小人”交往,並沒有降低你的人格,或許你會覺得對於那些性格觀點不一致的人,固然不應該以愛惡喜厭來處理同他的關係;但對於那些品質不太好,行為不太檢點,因而令你看不慣和不喜歡的人來說,和他過不去又有何妨呢?和他們交往豈不是降低了自己的人格。
就感情而言,這種人的確很令你憎惡和討厭,但這並不等於和他過不去,更不應置之於死地而後快,隻要他不是諱疾忌醫、不可救藥的人,就應當盡力和他溝通,滿腔熱情地接近他、團結他、感化他。這並不是降低人格,而恰恰是你具有高尚人格的證明。相反,要是人家一有錯謬和不足,就把人家往死裏打,往坑裏推,這不但暴露了自己人格的低下,而且顯得心胸也太過狹窄了。
最後,你還要想到,也許是因為你和他有著相同缺點才格格不入的。
人一遇到和自己具有相同缺點的人,似乎波長會相合而產生跳動,即刻產生厭惡的感覺。
我們通常與某人融洽相處卻失敗時,首先會醜化對方,欲以排除,倒不如先謙虛地自省,改正自己的缺點,或是拔除厭惡對方之感的根源,這才是最重要的。
一位先生有如下體會,他說和對方關係好轉之後,“才知道原來他從前對我也同樣有厭惡的感覺,而且跟我唱反調,覺得我冷酷厭惡的理由完全和我的理由相同,這使我再度感到驚奇。”
習慣朋友、家人和相識的人的缺點,正如習慣醜陋的麵孔一樣,施行起來並不像想像的那麼難。與厭為敵不但不會把別人弄垮,你自己反而會被孤立在眾人之外,不但你厭惡的人與你隙縫越深,而且其他人也會對你存有戒心,所以我們一定要改正與厭為敵的習慣,盡力與你不喜歡的人正常交往,說不定他們還會在某些方麵對你有所幫助。
3.別讓別人占你的便宜
克瑞娜是個膽小的女孩,在與人交往時,她總是吃虧的一方,她不懂得怎樣維護自己的利益,無論別人說什麼,她都隻會說“是”。這樣一來,欺負她的人就越來越多了。她有一個霸道的男朋友,她的一切都要由他來安排,有時克瑞娜稍有一點反對的表示,男朋友一瞪眼睛,克瑞娜馬上就屈服了;克瑞娜的朋友們也常常太專製,她們認為克瑞娜隻適合穿素淨的衣服,因此她們幫克瑞娜選了很多灰的、白的、黑的衣服,盡管克瑞娜很喜歡色彩鮮豔的服裝;在和同事打交道時,克瑞娜更是缺少膽量,在公司裏每個人都可以任意指揮她……總之,克瑞娜就是這個樣子,她不敢與人抗爭,不知怎樣正確與人打交道,她隻習慣惟命是從,盡管她也很討厭這樣的自己,卻不知道該如何改變這一切。
克瑞娜應該明白,社交中人人都是平等的,她應該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委屈求全,處處順著別人的意思。很多人在社交中習慣於依從別人的意見,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利益,這種習慣所產生的直接後果就是使你被人欺負,不受人尊重,因此我們必須克服這個習慣,自信地宣示你的權力。
馬丁在和售貨員打交道時總是缺乏膽量。由於害怕售貨員不高興,他常常買回自己不想要的東西。他正在努力使自己變得更果斷一些。一次,他去商店買鞋,看到一雙自己喜愛的鞋,就告訴售貨員,他要買下這一雙。但是,正當售貨員把鞋裝進鞋盒的時候,馬丁注意到其中一隻的鞋麵上有一道擦痕。他抑製住自己當即萌生的不去計較的念頭,說道:“請給我換一雙,這隻鞋上有擦痕。”
售貨員回答道:“行,先生,這就給您換一雙。”這個時刻對於馬丁一生來說是一個轉折點,他開始鍛煉自己果斷行事。新的社交方法的報償遠遠超過了買到一雙沒有擦痕的鞋子。他的上司,他的妻子,以及孩子和朋友們都感覺到了,他變成了一個新的馬丁。他不再是一味應承的了。馬丁不僅更經常地得到己所欲求的東西,而且還獲得了不可估量的尊敬。
人際交往中,我們必須堅持自己的立場,改正退讓的習慣,拉下臉來,把你的損失和受到傷害的事實列出來,這樣你才能避免下一次的傷害。
當然,強硬立場並不代表讓你去占別人的便宜,侵犯他們的應得的權利。
所謂:“好朋友,明算賬。”這樣一來,久而久之形成習慣,當他們保護自己的東西時,別人也會順理成章地尊重他們的所有權,最終也避免了許多無謂的傷害。一位美國詩人聲稱:“有好的籬笆不如有好的鄰居。”曾一度遭到道學家的攻擊,而從這個角度來看,也許他是完全對的。
相反,你若讓別人占你的便宜,你不僅失去維護自己權利的能力,你也削弱了那種站出來,爭取你應得權利的尊嚴。這並不是說人不該慷慨大方,人的確應該慷慨,但卻應該是有意識的,而不是輕易忽視自己的權利。假如一個人因不向別人讓步,卻又沒有真的慷慨的條件和資格,最終隻能是既失去了應得的權利,又縱容他人傷害了自己。
那麼,如果你已經形成了委屈退讓的習慣,該怎樣糾正它呢?請記住以下四點:
(1)斬釘截鐵地說話。即使是在可能會顯得有些唐突的場所,毫無拘束地對服務員、售貨員、陌生人、出租汽車的司機說話,對蠻橫無禮的人以牙還牙。你必須在一段時期內克服你的膽怯和習慣心理。你必須心甘情願地邁出這第一步。記住:千裏之行始於足下。
(2)不再說那些招引別人欺負你的話。“我什麼都無所謂”,“我可沒什麼能耐”,或者“我從來不懂那些法律方麵的事”,諸如此類的推托之辭就像是為其他人利用你的弱點開了許可證。當服務員合計你的賬單時,如果你告訴他你對計算一竅不通,那你就是暗示他,你不會挑什麼“錯兒”的。
(3)對盛氣淩人者以牙還牙,冷靜地指明他們的行為的錯誤。當你碰到吹毛求疵、好插嘴、強詞奪理、誇誇其談、令人厭煩,以及其他類似的欺人者,冷靜地指明他們的行為錯誤。你可以用諸如此類的話聲明:“你剛剛打斷了我的話”,或者“你埋怨的事永遠也變不了”。這種策略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它告訴人們,他們的舉止是不合情理的。你表現得越平靜,對那些試探你的人越是直言不諱,你處於軟弱可欺的地位上的時間就越少。
(4)告訴人們,你有權利支配自己的時間去做自己願意幹的事。從繁忙的工作中或是熱烈的場合中脫身休息一下是理所當然的。把你支配自己休息和娛樂的時間視為是無可非議的,這是不容他人侵犯的正當權益。克服委屈退讓的習慣,大膽堅持你的觀點,不要擔心這樣做會和別人發生衝突,在人們日常的交往中,那些與別人相處得最融洽的,並不是處處吃虧讓步的人,而是懂得維護自己的權利,做得恰到好處的人。
4.把“不”大聲地說出來
向光和楊亮同住一個宿舍,向光有一台電腦,楊亮沒有。向光打字還不太熟,速度很慢,每次錄入一篇文章都要花上很長一段時間。
一次,老師布置了一篇論文,要求交打印稿。楊亮用稿紙寫完後,對向光說:“你能不能幫我錄入一下?”
向光滿口答應,但向光光寫自己的論文都來不及,根本沒有多餘的時間幫楊亮錄入論文。結果幾天後,楊亮催他,說:“你趕緊把我的論文打出來,我還要修改。”向光說:“好,等我把自己的論文寫完。”
等到交稿的前一天,向光也沒有將楊亮的論文打出來,楊亮不樂意了,說:“都快交了,你怎麼還沒把我的論文打出來?”
向光正手忙腳亂地弄自己的論文,沒好氣地說:“我自己的都沒打出來,怎麼打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