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這個社會上,人人都離不開社交,社交對每個人的人生成敗都是至關重要的。然而,很多人在社交中都存在些誤區,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一些錯誤的社交習慣。這些壞習慣限製了他們社交才能的發揮,阻礙了人際交往的順利展開。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剔除這些壞習慣,隻有這樣才能靈活地處理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成為一個社交高手。
1.讚美百句不嫌多
同在一家公司工作的小田和小雪素來不和,小田覺得小雪是在故意刁難自己,見了自己不是冷冰冰的就是陰陽怪氣的。小田想,這樣的人就是再聰明能幹,也沒人願意理她。
有一天,小田忍無可忍地對另一個同事琪琪說:“你去告訴小雪一聲,我真受不了她,請她改改她的壞脾氣,否則沒有人會願意理她的。”從那以後,小雪遇到小田時,果然是既和氣又有禮,不但不再說冷冰冰的刻薄話,反而有時還稱讚小田。小田向琪琪表示謝意,並驚奇地追問她是怎麼說的。琪琪笑著跟小田說:“我對她說:‘有那麼多人稱讚你,尤其是小田,說你又聰明、又大方、人也溫柔善良。’僅此而已。”
一句簡單的讚美,就輕易地化解了兩個女孩子之間的矛盾,由此可見,讚美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如果我們能注意培養自己讚美別人的習慣,那我們在社交中一定會更受歡迎。
喜歡得到他人的讚美,這是人性的一個特點。我們很多人都喜歡他人讚美自己,就是自己對此過於吝嗇,對其他人一直沒有這種習慣,沒有意識到“讚美”二字的魔力——這兩個字不但讓別人高興,也讓自己獲得了無數的友誼和幫助——好像大家受了他的讚美,都對他有虧欠似的!
其實,不僅成人需要讚美,小孩子也需要大人的讚美,不信你向一位小女孩稱讚她長得漂亮可愛,或是她的洋娃娃很好看,看看她的反應如何?你也稱讚一位小男孩,說他長得很帥,說他的玩具槍好厲害,看看他高不高興?
成人看似心智成熟,其實需要讚美的心理並未消失,所以女孩子買了新衣服,總要問問女伴“好不好看”。如果說好看,她便樂了。男人呢?如果說一位年輕人長得又帥又酷,他保準高興;對中年人說他性格有味道,他也一定開懷!
既然讚美這麼有魔力,我們就應該多去運用它,這對我們的人際關係一定會更有幫助。
紐約盧瓦公司的管理人達諾·馬克馬亨先生敘述的事情,就是很好的例子。經過是這樣的:
“有次我幫一位著名的鑒賞家做庭園設計,這位主人走出來交待一番,提示我他想在哪裏種杜鵑花和一片石榴。
“我說道:‘先生,我知道您有個養狗的癖好,聽說你養的漂亮狗每年都能在麥迪遜廣場花園的展覽裏,拿到好幾個藍帶獎。’”
“這個小小的稱讚卻引起了不小的效果。鑒賞家回答說:‘是的,我從養狗中獲得了不少樂趣,你想不想看看它們?’他用差不多一個小時的時間,領我參觀了各類狗和所得的獎品,還為我說明血統如何影響狗的智慧和外貌。接著,他轉身問我:‘你有沒有小孩?’我回答說:‘有的,我有個兒子。’‘啊,他想不想要隻小狗呢?’他問道。‘當然啊,他一定會非常高興的。’‘那麼,我要送給他一隻。’鑒賞家宣稱。”
“後來,他告訴我怎麼養小狗,大概怕我記不下來,又進屋打了一份血統普係和飼養說明給我。他不僅能送我一隻價值好幾百元的小狗,並能在百忙中撥給我一小時零十五分鍾的時間,這完全是出於我衷心地讚美他的癖好和成就的緣故。”
讚美別人雖然是個好習慣,但在讚美別人時也要注意一下技巧,免得一不小心弄巧成拙。
某公司有位A小姐,她不但長得漂亮,嘴巴也很甜。她的上司是個很優雅的女士,很會搭配衣服,稍一動手就變出很多看似一套套的新衣服。而那位甜嘴巴的小姐卻成為了這位上司的苦惱。因為,每天早上一到公司,對方那種令人不舒服的讚美就湧入耳中,“哇!好漂亮啊,經理!又買新衣服了對不對?顏色好漂亮喔,穿在您身上就是不一樣。”隔天一見麵,又來了:“看看看,又一套了,很貴喔,也是新的吧,我就缺這個本事,不像您如此會打扮。”不僅如此,她還習慣當著客戶“讚美”上司,說辭幾乎都是:“在我們經理英明的領導之下,我才有今天的成績,好多人都問我跟我們經理多久了,其實也沒多久,但是大人大度,肯教我嘛,對不對?”
後來,上司終於被她過分的“讚美”和不誠的眼神弄煩了,把她調去管理資料,眼不見為淨。A小姐的讚美就很有問題,給人感覺太做作,老套又沒有讚美到點上,因而不但沒獲得經理青睞,反而被調得遠遠的。
讚美要自然、順勢。不必刻意為之,過於刻意會顯得“另有所圖”,可能對方不領情,反而弄巧成拙。此外,也不必用大嗓門讚美,這反而變成酸葡萄,有挖苦的味道了!最好是私下向對方表明你的看法,這種表示方法也比較容易造成雙方情感的共鳴。
讚美要看對象。對喜歡漂亮的女孩子你就要讚美她的打扮;有小孩的母親,最好讚美她的小孩,“慈母眼中無醜兒”,讚美她的小孩“聰明可愛”準沒錯;工作型的女孩子除了外表之外,也可讚美她的工作績效;至於男人,最好從工作下手,你可稱讚他的腦力、耐力,當然如果他已成婚,也可讚美他的妻子、小孩。
用詞不要太肉麻。能適當地表達你的意思就可以了,而且也不宜太誇張,太誇張也會讓人感到是一種挖苦。一般來說,“不錯”、“很好”、“我喜歡”之類的用詞就夠了!在現代人際交往中,是否會恰當地讚美他人已成為衡量一個人交際水平高低的標誌之一。因此一個人是否具有良好適度讚美別人的習慣,也往往決定了他能否能建立一個成功的交際關係網。
2.好的壞的都得交
王先生是個直爽的人,而且愛憎分明,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快意恩仇”。對於他認同的人,那自然是親親熱熱,“哥倆兒好”,可是如果是讓他討厭的人,那他就會冷冷冰冰,擺出一副厭惡的樣子。妻子曾經幾次勸他,不能因為自己的愛惡喜厭定交往,但他卻不聽,結果為了這個習慣他可吃了不少虧。公司裏王先生最討厭的就是同組同事曾某,曾某慣於討好媚上,而這種做法正是王先生最看不上的,因此王先生整天對曾某敲敲打打,白眼相加,其實曾某的脾氣還算不錯,隻不過王先生天天如此,他也受不了了,更何況王先生還幾次在人前給他難堪,所以曾某嘴上不說,心裏卻恨透了王先生。後來,曾某因工作出色被提升為人事經理,王先生也就開始了他的苦日子:哪裏工作最累最難,他就會被分到哪裏。王先生幾次想辭職,可自己已經42歲了,再到哪兒去找工作呢?
王先生的“與厭為敵”把他的生活弄得一團糟,其實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總要和各種各樣的人來往,有你喜歡的,也有你厭惡的,他們都不會對你的生活產生影響,如果你總是心存偏見,養成了與厭為敵的習慣,那麼久而久之,你就會無路可走,自身也會成為眾矢之的。
在北宋朋黨紛爭的政局中,王安石一意推行新法,忽略協調舊派以求人和政通,是他遭受舊派全力攻擊的主要原因,也是新法推行的主要阻力。
舊派重臣名流,能否真誠接納王安石,支持合作,本是一大問題,偏偏王安石個性也偏執拗,自認“天變不足畏懼,祖宗不足取法,議論不足體恤”,不肯委曲求全,不設法溝通以獲諒解,甚至不容忍接納相反的意見,大大喪失人和,增添輿論的壓力。尤其來自諫官的彈劾攻擊,使新法的推行成為黨派爭執的口實,有你無我,一旦舊派抬頭,新法也全麵廢棄了。
全麵探討王安石推行新法,過重對事,忽略對人,導致許多嚴重的敗端。
推行新法,先要溝通朝野觀念,上求當政要員配合支持,下求社會大眾了解接受,隻靠一個皇帝全力讚成畢竟不夠。
大舉推行新法,要有足夠的配合人手,切實負責,有為有守,並且須使這些推行人員對所執行的新法有充分的認識,還須受過推行方法的訓練。不是一紙通令下去,大量用人執行,就能辦得通辦得好的。
王安石的才智、勇氣與理想,在曆史上是可以大書特書的。他在器識、政治運作技術以及人際交往上所顯示的缺失,也是千百年來一大借鑒。
既然知道了這種習慣的危害,我們就應該努力克服它,別讓它毀了我們的生活。
要戰勝這個習慣,首先就要從除去偏見做起。
偏見是以人們自己的缺點,去強求他人,更改他人的弱點;偏見是用自己的標準衡量他人的武斷,是“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蠻橫。偏見是一把戕害他人的無形軟刀。《馬太福音》中說:“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麼能對你兄弟說,容我去掉眼中的刺呢?你這假冒偽善的人,先去掉你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兄弟眼中的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