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張因為說話太直,而傷害了夫妻間的感情。夫妻尚且如此,如果是對外人說話太直,那結果會如何自然就不難想像。生活裏沒有絕對的真實,如果你講話總是習慣直來直去,那你就會因此而吃足苦頭。
從前,有一個說話喜歡直來直去的老實人,無論什麼事情他都是直來直去地說,所以,不管他到哪兒總是被人趕走。這樣他變得一貧如洗,簡直無處棲身。後來他來到一個村莊,指望能到地主家做工填飽肚子。吝嗇的地主問明了原因後,認為像這樣一個隻會直言直語的老實人一定不會偷懶,不會欺騙他,工錢又低,於是就高高興興地把他留了下來。
有一天,地主的一班朋友來做客,地主想留客人吃飯,但又怕老婆不同意,隻好謊稱上廁所,趁機去向老婆請示。地主老婆非常生氣,劈頭蓋臉就抽了地主幾巴掌,堅決不同意請客,地主雙頰紅腫,又氣又怕,慌亂中找來了老實人,讓他隨便編幾句謊把客人打發走。因為不放心,又跟到門後偷聽。老實人到大廳後,就說:“我們老爺讓我編謊把你們打發走!”客人大吃一驚,問:“你們老爺在哪?怎麼不出來?”老實人很幹脆地回答說:“他被夫人打腫了臉,正躲在門後偷聽咱們說話呢!”一個客人從門後拉出了羞愧的滿臉通紅的地主,狠狠地嘲笑了一通。客人剛走,地主就對著老實人發了一通火,不由分說地把他趕走了。
其實,故事中“老實人”的遭遇並不是偶然的,現實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例子。
老實厚道的小東是一家公司的中級職員,他的心地是公認的“好”,可是一直升不了職;和他同年齡、同時進公司的同事不是外調獨當一麵,就是成了他的頂頭上司。另外,別人雖然都稱讚他“好”,但他的朋友並不多,不但下了班沒有“應酬”,在公司裏也常獨來獨往,好像不太受歡迎的樣子……
其實小東能力並不差,也有相當好的觀察、分析能力,問題是他說話太直了,總是直言直語,不加修飾,於是直接、間接地影響了他的前途。
喜歡“直言直語”的人說話時常隻看到現象或問題,也常隻考慮到自己的“不吐不快”,而不去考慮別人的立場、觀念、性格。他的話有可能一派胡言,但也有可能鞭辟入裏;一派胡言的“直言直語”,對方明知,卻又不好發作,隻好悶在心裏;鞭辟入裏的直言直語因為直指核心,讓當事人不得不啟動自衛係統,若招架不住,恐怕就懷恨在心了。所以,直言直語不論是對人或對事,都會讓人受不了,於是人際關係就出現了阻礙,別人寧可離你遠遠的,眼不見為淨,耳不聽為靜。
喜歡直言直語的人一般都具有“正義傾向”的性格,言語的爆發力殺傷力很強,所以有時候這種人也會變成別人利用的對象,鼓動你去揭發某事的不法,去攻擊某人的不公。不管成效如何,這種人總要成為犧牲品,因為成效好,鼓動你的人坐收戰果,你分享不到多少;成效不好,你必成為別人的眼中釘,是排名第一的報複對象。
所以,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該委婉含糊時,就不要直白。
在日常交際中,總會有一些人們不便、不忍,或者語境不允許直說的話題,需要把“辭鋒”隱遁,或把“棱角”磨圓一些,使語意軟化,便於聽者接受。比如,當你不讚成別人的某種做法時,你應巧妙地借助語氣助詞,把“你這樣做不好!”改成“你這樣做不好吧!”也可靈活使用否定詞,把“我認為你不對!”改成“我不認為你是對的。”或者用和緩的推托,把“我不同意!”改成“目前,恐怕很難辦到。”這些話,都能幫助你取得良好的溝通效果,而不至於得罪別人。
對人方麵,少直言指出他人處事的不當,或糾正他人性格上的弱點,這不會被認作“愛之深,責之切”,而會被看做和他過意不去。
比如某甲認為同事小敏的衣服難看,便馬上對她說:“腿短而粗的人不適合穿這種裙子。”結果,小敏臉一沉,扭頭便走,留下某甲發愣。
或者某甲當著處長的麵指點小張說:“你的稿子裏錯別字很多,以後要仔細些。”
實話固然是實話,但不久後卻隱約有人傳言,某甲慣於在上級麵前打擊別人,抬高自己……
倘若如此,某甲恐怕會意識到自己的真誠並不那麼受人歡迎,既然這樣,又何苦呢?直言直語的說話習慣,往往是一個人的致命缺點。一個說話不分場合,不問對象,心裏有什麼就說什麼的人,永遠也不會受人歡迎。這種習慣既遭人算計,又是在自毀前程。所以,我們說話時一定要注意盡量委婉一些,這對我們的事業、生活都更有好處。
6.說話要給人留麵子
1922年,土耳其在與希臘經過幾世紀的敵對之後,終於決定把希臘人逐出土耳其領土。
穆斯塔法·凱墨爾,對他的士兵發表了一篇拿破侖式的演說,他說,“你們的目的地是地中海。”於是近代史上最慘烈的一場戰爭終於展開了。最後土耳其獲勝;而當希臘兩位將領——戰敗的穆科皮斯和迪歐尼斯前往凱墨爾的總部投降時,土耳其人對他們擊敗的敵人加以辱罵。
但凱墨爾絲毫沒有顯出勝利者的驕氣。
“請坐,兩位先生,”他說,握住他們的手,“你們一定走累了。”然後,在討論了投降的細節之後,他安慰他們失敗的痛苦。他以軍人對軍人口氣說,“戰爭這種東西,最佳的人有時也會打敗仗。”
凱墨爾即使是在全麵勝利的興奮情緒中,也還記著這條重要的規則:“讓他人保住麵子。”
凱墨爾很好地照顧到了兩位戰敗將軍的自尊心,他沒有說一句傷人自尊的話,反而給他們留足了麵子,凱墨爾的這種做法就很值得我們仿效,我們也應該注意在說話時給人留麵子,千萬不要傷人家的自尊心。
在茂密的山林裏,一位樵夫救了一隻小熊,母熊對樵夫感激不盡。有一天,樵夫迷路了,遇見了母熊,母熊安排他住宿,還以豐盛的晚宴款待了他。第二天,樵夫對母熊說:“你招待得很好,但我惟一不喜歡的地方就是你身上的那股臭味。”母熊心裏怏怏不樂,說:“作為補償,你用斧頭砍我的頭吧。”樵夫按要求做了。若幹年後,樵夫遇到了母熊,他問:“你頭上的傷口好了嗎?”母熊說:“噢,那次痛了一陣子,傷口愈合後我就忘了,不過那次你說過的話,我一輩子也忘不了。”
真正傷害人心的不是刀子,而是比刀子更厲害的東西——語言。說話時不注意給人留麵子的習慣,不僅會傷人至深,也會給你帶來不利的影響。
賓州哈裏斯堡的佛瑞·克拉克提供了一件發生在他公司裏的事:“在我們的一次生產會議中,一位副董事以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質問一位生產監督,這位監督是管理生產過程的。他的語調充滿攻擊的味道,而且明顯的就是要指責那位監督的處置不當。為了不願在他攻擊的事實麵前被羞辱,這位監督的回答含混不清。這樣一來使得副董事發起火來,嚴斥這位監督,並說他說謊。
“這次遭遇之前所有的工作成績,都毀於這一刻。這位監督本來是位很好的雇員,從那一刻起,對我們的公司來說已經沒用了。幾個月後,他離開了我們公司,為另一家競爭的公司工作。據我所知,他在那兒還非常的稱職。
“而這位副董事究竟得到了什麼好處呢?我們失去了一位不錯的雇員,副董事失去了他的威嚴——從那以後,每個人都把他看成是一個刻薄的家夥!”
所以,我們一定要戰勝傷人自尊的說話習慣,一句或兩句體諒的話,對他人態度的寬大的了解,這些都可以減少對別人的傷害,保住他的麵子。
幾年以前,通用電氣公司麵臨一項需要慎重處理的工作:免除查爾斯·史坦恩梅茲擔任某一部門的主管。史坦恩梅茲在電器方麵是第一等天才,但擔任計算部門主管卻徹底地失敗了。然而公司卻不敢冒犯他。公司絕對解雇不了他——而他又十分敏感。於是他們給了他一個新頭銜。他們讓他擔任“通用電氣公司顧問工程師”——工作還是和以前一樣,隻是換了一項新頭銜——並讓其他人擔任部門主管。
史坦恩梅茲十分高興。
通用公司的高級人員也很高興。他們已溫和地調動他們這位最暴躁的大牌明星職員,而且他們這樣並沒有引起一場大風暴——因為他們讓他保住了他的麵子。
讓他有麵子!這是多麼重要,多麼極端重要呀,而我們卻很少有人想到這一點!我們殘酷地抹殺了他人的感覺,又自以為是,我們在其他人麵前批評一位小孩或員工,找差錯,發出威脅,甚至不去考慮是否傷害到別人的自尊。然而,一兩分鍾的思考,一句或兩句體諒的話,對他人態度的寬大的了解,都可以減少對別人的傷害。
下一次,我們在辭退一個傭人或員工時,應該記住這一點。以下,我引用會計師馬歇爾·格蘭格寫的一封信的內容:“開除員工並不是很有趣。被開除更是沒趣。我們的工作是有季節性的,因此,在3月份,我們必須讓許多人走路。”
“沒有人樂於動斧頭,這已成了我們這一行業的格言。因此,我們演變成一種習俗,盡可能快點把這件事處理掉,通常是依照下列方式進行:‘請坐,史密斯先生,這一季已經過去了,我們似乎再也沒有更多的工作交給你處理。當然,畢竟你也明白,你隻是受雇在最忙的季節裏幫忙而已。’等等。”
“這些話為他們帶來失望,以及‘受遺棄’的感覺。他們之中大多數一生皆從事會計工作,對於這麼快就拋棄他們的公司,當然不會懷有特別的愛心。”
“我最近決定以稍微圓滑和體諒的方式,來遣散我們公司的多餘人員。因此,我在仔細考慮他們每人在冬天裏的工作表現之後,一一把他們叫進來。而我說出下列的話:‘史密斯先生,你的工作表現很好(如果他真是如此)。那次我們派你到紐華克去,真是一項很艱苦的任務。你遭遇了一些困難,但處理得很妥當,我們希望你知道,公司很以你為榮。你這對一行業懂得很多——不管你到哪裏工作,都會有很光明遠大的前途。公司對你有信心,支持你,我們希望你不要忘記!’”
“結果呢?他們走後,對於自己的被解雇感覺好了。他們不會覺得‘受遺棄’。他們知道,如果我們有工作給他們的話,我們會把他們留下來。而當我們再度需要他們時,他們將帶著深厚的私人感情,再來投效我們。”
假如我們是對的,別人絕對是錯的,我們也大可不必讓別人丟臉,而毀了他的自我。記住,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去貶抑一個人的自尊。有一句諺語:“愚笨的人,說想說的話;聰明的人,說該說的話。”也就是我們要為自己和別人留下適當的彈性與空間,不要把話說死了,傷害別人的自尊是一種罪行。如果你有這樣的壞習慣,那就要馬上改正它,別讓它毀了你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