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是一個人的根本,待人以誠,就是信義為要。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誠能化萬物,也就是所謂的“誠則靈”。相反,心不誠則不靈,行則不通,事則不成。
荀子說:“天地為大矣,不誠則不能化萬物;聖人為智矣,不誠則不能化萬民;父子為親矣,不誠則疏;君上為尊矣,不誠則卑。”明人朱舜水說得更直接:“修身處世,一誠之外更無餘事。故曰:‘君子誠之為貴。’自天子至於庶人,未有舍誠而能行事也;今人奈何欺世盜名矜得計哉?”所以,誠是人之所守,事之所本。
孔子說:“信近於義,方可複也。”一個做事做人均無誠信的人,是很難在社會上立足的,因為人們均不齒於那些言而無信的人。信用是一筆值得珍惜的財富,一個人如果養成守信用的習慣,那麼他就會獲得別人的信任和尊重,他說的話就有分量,遇到困難別人就樂於幫他。總之,信用是一筆無形的財富,擁有信用的人就擁有光明的前途。
3.做人不要太虛榮
趙昆相當聰穎、活潑,常常獲得長輩們的誇獎,她也一直以自己為榮,兒時的趙昆就養成了虛榮、好賣弄的習慣。
隻要有機會,她就會爭搶著去炫耀、去賣弄。
直到有一次,當她聽錄音時,突然聽到其中一個尖銳而突出的聲音,簡直像在狼嚎。聽了幾遍後她才發現,那是自己的聲音!趙昆開始反思自己,她想:“從小到大,我一直沒有掙脫過對虛榮的追逐,當別人誇獎自己就沾沾自喜,可什麼時候停下來審視一下自己呢?”
她終於明白了,一切的不快樂、不滿足,皆因自己的虛榮而起。一個人能摒棄虛榮心,就是擁有平常心的開始。直至趙昆成了名副其實的名人,她始終也沒有忘記這句話。她說:“正是這句話,讓我為自己的心找到了一個正確的方向!”生活中的自我太多,有機會就迫不及待地想跳出來,其實都是賣弄。
如果趙昆沒有停下來認真地審視自己,而是被虛榮的習慣牢牢地束縛的話,那麼她就會一點點墮落,最後成為“仲永”式的人物。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一個人一旦被虛榮的習慣控製住,他就會不思進取,並最終毀了自己的前途,所以我們一定要摒棄虛榮的習慣。
虛榮有很多表現:有的人喜歡賣弄自己的學識,好為人師;有的人喜歡追趕流行,炫耀自己,希望自己成為別人眼中的焦點……無論哪一種表現,它們都隻能引起別人的厭惡。
李某是某公司的業務骨幹,每個人都知道李某人不錯,不藏私,願意幫助別人,然而大家還是討厭他,因為他總喜歡標榜自己,賣弄自己。比如小趙犯了個小錯誤,李某會幫他解決問題,然而過程中李某也會不斷強調小趙犯的錯誤不可原諒,乘機賣弄自己的本事,還要一再地教訓小趙,結果小趙不但不領他的情,反而更加討厭他。
不要利用別人的錯誤來賣弄自己,你應該以朋友的身份而不是導師的姿態出現。如果總是標榜自己,總是要對他人擺出一副導師的派頭來,那就未免過分了。更有甚者,是為了表現自己的“為師之道”,常常會尋找他人的“失誤”,並且利用他人的“失誤”來表現自己的“師道”,拿他人的失誤做文章,甚至不惜誇大這種失誤的成分或後果,這就難免有些嘩眾取寵了。因而應該明白,你的那些自得的為師之道,也許會成為他人嘲笑的話柄,也許會成為他人討厭你的原因。如果不加收斂,將會導致你從此越來越孤單,人們對你的話會不屑一顧,即使你在某些方麵真的比他們懂得多,他們也會對你的批評不屑一顧,因為在他們的心理上,已經對你產生了反感。
所以你要警惕了,“師”並不是輕易就可以當得上的,如果你是一個智者,最好還是少稱師為好。如果你把自己當成一個學生,人們不僅不會討厭你,而且還會親近你。可是如果你仍要把自己當成一個老師,以一副老師的姿態出現在人們的麵前,那麼你最終有可能成為一個孤家寡人。
還有一些人以追求時尚的方式來炫耀自己,虛榮的習慣驅使他們盲目追逐流行,生怕別人笑自己落伍。
朱小姐在一家大公司上班,月收入5000元,是個人人羨慕的白領麗人,然而她的生活卻並不像人們想象中那麼美好。朱小姐承認自己是個愛慕虛榮的女孩,她的大部分工資都被她用來買名牌服飾,精美首飾,因此她隻能租最舊的公寓,一個月有三分之二的時間要吃泡麵,她是外表光鮮、內裏苦呀!而且盡管她麵容較好,周圍的男士眾多,但卻沒人願意追求她,這讓已經27歲的她更加難過。一個男同事一語道破了眾男士的顧慮:“她的一個皮包就要我半個月的工資,這麼‘貴氣’的女人誰敢要啊!”朱小姐卻不清楚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裏,她仍舊過著虛榮的生活,當然也不會有人來追求她。
社會上,很多人都有虛榮的習慣,他們盲目地追逐流行,花錢如流水一般,結果浪費了很多精力和金錢。
喜歡時髦、愛慕虛榮的人,不僅知道“現在流行什麼”,更熱衷於“未來的時尚”,這類人是罕有錢財的。其實,虛榮心重的人,所欲求的東西,莫過於名不副實的榮譽,所畏懼的東西,莫過於突如其來的羞辱。
虛榮習慣最大的後遺症是促使一個人失去免於恐懼、免於匱乏的自由。因為害怕羞辱,所以不定時地活在恐懼中,常感匱乏,所以經常沒有安全感,不滿足;而虛榮心強的人,與其說是為了脫穎而出,鶴立雞群,不如說是自以為出類拔萃,所以不惜玩弄欺騙、詭詐的手段,使虛榮心得到最大的滿足。
虛榮心是一股強烈的欲望,欲望是不會滿足的。虛榮心所引起的後遺症,幾乎都是圍繞在其周遭的惡行及不當的手段,所以嚴格說來,每個人的虛榮心應該都是和他的愚蠢等高。
真正的成功,是不會因某些成就而沾沾自喜的;若為所成就的人和事物感到驕傲,也應該是心存感恩、健康的驕傲,而非不當得而得的“虛榮”!虛榮心就像一個色彩斑斕的肥皂泡,它隨時都會破滅,把站在它上麵的人拋下深潭。一個人一旦養成了虛榮的習慣,它就會讓你隻看到眼前,失去真實的自己,離成功越來越遠。
4.完美主義是幸福的絆腳石
有個漂亮的女孩有一副動聽的歌喉,窈窕的身材,但她卻長著一口暴牙,這使她苦惱極了。她怨恨自己的不完美,她覺得自己一切都應當是完美無瑕的。有一次,她去參加歌唱比賽。上了台以後,她隻顧掩飾難看的牙齒,這讓評委和觀眾覺得好笑極了。結果她失敗了,就在她沮喪地想離開賽場時,有位評委到後台找到了她,認真地告訴她說:“你的音樂潛質極佳,你肯定會成功的,但必須忘掉你的牙齒。”在“伯樂”的幫助下,女孩慢慢走出了暴牙的陰影。後來在一次全國性大賽中,女孩以極富個性化的表演和歌唱傾倒了觀眾和評委,脫穎而出。她就是卡絲·黛莉,美國的一位著名歌唱家。她的暴牙同她的名字一樣有名,歌迷還稱她的牙很漂亮。
如果黛莉始終堅持對自己的完美主義要求,她就永遠也無法自信地站在舞台上,從從容容地麵對他人和人生,更無法取得成功。生活中,很多人也和早期的黛莉一樣,習慣用完美主義來要求自己。這種習慣導致他們固執、刻板、不靈活,他們給自己或他人設定了一個很高的標準,非要達到不可,結果他們常常感到挫折、痛苦,他們的人生通常都是不如意的。
中國人大多有追求完美的習慣,什麼都要十全十美,做人一定要好上加好。
其實,在人世間,人們是注定要與“缺陷”相伴而與“完美”相去甚遠的。求完美的習性使許多人做事比較小心謹慎,生怕出錯,因此,必然導致其保守、膽小等性格特征的形成。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有的人長得一表人才,舉止得體,說話有分寸,但你和他在一起就是覺得沒意思,連聊天都沒絲毫興致。這些人往往是從小接受了不出“格”的規範訓練,身上所有不整齊的“枝杈”都給修剪掉了,於是便失去了個性獨具的風采和神韻,變得幹巴、枯燥,沒有生機,沒有活力。客觀地說,在人物性格上的確存在著“缺陷美”,即在實際生活中,那些性格有“缺陷”而絕對不屬於十全十美的人反而顯得更具有內在的魅力,也更具有吸引力。
不僅人自身是不完美的,我們生活的世界也是布滿缺憾的。比如:有一種風景,你總想看,它卻在你即將聚焦的時候巧妙地隱退;有一種風景,你已經厭倦,它卻如影隨形地跟著你;世界很大,你想見的人杳如黃鶴;世界很小,你不想看見的人卻頻頻進入你的視線;有一種情,你愛得真、愛得純,愛得你忘了自己,而他(她)卻視如垃圾,如果能夠倒過來,多好,可以不讓自己再忍受痛苦。世上有許多事,倒過來是圓滿,順理成章卻變成了遺憾。然而,世上的許多事情正是在順理成章地進行著,我們沒辦法將它倒過來。
某著名房地產公司的總經理就是這樣的人,雖然他們公司的銷售還不錯,但離他的高標準有些差距,他不能忍受,跳樓自殺了。有位軟件設計工程師在編程序時要求自己像寫古詩一樣把字節寫得都一樣長,結果他日日夜夜地苦思冥想,工作效率和成果可想而知。
有完美主義習慣的人往往不願意接受自己或他人的弱點和不足而常常挑剔。有的人沒有什麼好朋友,總也找不著對象,和誰都合不來,經常換單位,為什麼?那是因為他誰也看不上,甚至會因為別人的一些小毛病,而忽略了別人的主要優點;有的人不允許自己在公共場合講話時緊張,更不能容忍自己緊張時不自然的表情,一到發言時就拚命克製自己的緊張,結果越發緊張,形成惡性循環;有的人不允許自己身體有絲毫不舒服,經常懷疑自己得了重病,經常去醫院檢查。其實,每個人都有缺點和不足,都會有緊張、不適的體驗,這是正常的表現,必須學會接受它們,順其自然。如果非要和自然規律抗拒,必然會愈抗愈烈。
完美主義的人表麵上很自負,內心深處卻很自卑。因為他很少看到優點,總是關注缺點,總是不知足,很少肯定自己,自己就很少有機會獲得信心,當然會自卑了。不知足就不快樂,痛苦就常常跟隨著他,周圍的人也一樣不快樂。學會欣賞別人和欣賞自己是很重要的,也是使人更進一步實現下一個目標的基石。
完美主義的人容易隻顧細節而忘記了主要目標,讓別人覺得他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工作常常因此而沒有效率。
所以,我們應當拋棄完美主義的習慣,試著欣賞有瑕疵的美。
有一個男人,單身了半輩子,突然在43歲那年結了婚。新娘跟他的年紀差不多,以前是個歌星,曾經結過兩次婚,都離了,現在也不紅了。在朋友看來,覺得他挺虧的,這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因為新娘身上的瑕疵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