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做人習慣:自我主義是束縛人的羅網(1 / 3)

大多數人無論做事情還是看問題,都習慣於從自我角度出發:隻要別人的好處而不給他人好處,隻怪別人不檢討自己,不尊重別人、不守信用……這些不良的習慣就像一張羅網一樣,將我們緊緊束縛住。不會做人就做不好事,不會做人就無法在社會上立足,我們完全有必要檢視一下自己的做人習慣,好的要堅持、壞的要克服,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成就非凡人生。

1.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有一位愛和別人比較的妻子對丈夫說:“我們絕對不能輸給別人,你看你的同事小李,他職位不比你高,能力你們旗鼓相當,因此他有什麼我們也一定要有。記住了嗎?我問你你知不知道他家最近又添了什麼?”

丈夫回答:“他最近換了一套新家具。”

太太說:“那我們也要換套新家具。”

丈夫又說:“他最近買了一輛新車。”

於是太太又說:“那你也應該馬上買一輛啊!”

丈夫接著又告訴太太:“小李他最近……最近……算了,我不想說了。”

太太馬上大聲追問:“為什麼不說,怕比不過人家呀!快點說!”

丈夫便小聲地跟妻子說:“小李他最近換了一個年輕漂亮的妻子。”

太太沒有話說了。

這個太太是很可笑的,什麼都要和人家攀比,直到最後,聽說人家把太太也換了,她才不再攀比了。生活中,很多人都習慣於和別人做比較,但事實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短處,人和人之間其實是沒有太大的可比性的,盲目地和人家攀比,隻會給自己增加一些無謂的煩惱。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因為盲目地和人攀比,而忘了享受自己的生活。很多時候我們感到不滿足和失落,僅僅是因為覺得別人比我們幸運!如果我們不去和別人比較,那麼生活就會快樂得多。

很多人都有和人攀比的習慣,比能力、比地位、比才學,好像沒有比較,就不知道自己有多重,沒有比較,一切成功都是枉然一樣。其實在小時候,我們就常被告知,雪花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任何兩朵雪花是同樣的。我們的指紋、聲音和DNA也是如此。因此可以肯定,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然而,盡管我們知道曆史上從來沒有完全像自己一樣的人存在過,但我們還是習慣於將自己與別人相比。我們把他們作為標準來衡量我們的成功與否,我們常常在報紙上讀到某人取得了偉大的成就,然後很快就發現他們的年齡超過了我們,因此我們至少得到了一點暫時的安慰:我們也還是有可能取得同樣的成功的。

但是,把自己與別人相比是毫無意義的,因為你根本不知道別人在生活中的目標與動力以及別人獨一無二的能力。別人有別人的才幹,你有你的才幹。盲目的比較,或者會使你妄自尊大,或者會讓你變得自卑自怨,可以說盲目攀比的習慣給我們帶來的壞處是多過好處的。

國王的禦廚裏有兩隻罐子,一隻是陶的,另一隻是鐵的。鐵罐曾有幾次掉在地上的經曆,但它完好無損。而陶罐則整天呆在櫥子的最裏邊,所以驕傲的鐵罐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你敢碰我嗎,陶罐兄弟?”鐵罐傲慢地問。

“不敢,鐵罐兄弟。”謙虛的陶罐回答說。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東西!”鐵罐說著,顯出了更加輕蔑的神氣。

“我確實不敢碰你,但不能叫做懦弱。”陶罐爭辯說,“我們生來的任務就是盛東西,並不是來互相撞碰的。在完成我們的本職任務方麵,我不見得比你差。再說……”

“住嘴!”鐵罐憤怒地說,“你怎麼敢和我相提並論!你等著吧,要不了幾天,你就會破成碎片,消失了,我卻永遠在這裏,什麼也不怕。”

“何必這樣說呢,”陶罐說,“我們還是和睦相處的好,吵什麼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麼東西!”鐵罐說,“我們走著瞧吧,總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陶罐不再理會。

很長時間過去了,世界上發生了許多事情,王朝覆滅了,宮殿倒塌了,兩隻罐子被遺落在荒涼的場地上。曆史在它們的上麵積滿了渣滓和塵土,一個世紀連著一個世紀。

許多年以後的一天,一群考古學家來到這裏,掘開厚厚的積土,發現了那隻陶罐。

“喲,這裏頭有一隻罐子!”一個人驚訝地說。

“真的,一隻陶罐!”其他的人說,都高興地叫了起來。

大家把陶罐捧起,把它身上的泥土刷掉,擦洗幹淨,和當年在禦廚的時候完全一樣,樸素,美觀,毫光可鑒。

“一隻多美的陶罐!”一個人說,“小心點,千萬別把它弄破了,這是古代的東西,很有價值的。”

“謝謝你們!”陶罐興奮地說,“我的兄弟鐵罐就在我的旁邊,請你們把它掘出來吧,它一定悶得夠難受的了。”

人們立即動手,翻來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一點鐵罐的影子也沒有。鐵罐,不知道在什麼年代,已經完全氧化,早就無蹤無影了。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特點,各自的長處和短處,“鐵罐”的悲劇就是由於它的盲目攀比。不斷地拿自己與別人相比,這是一種糟糕的習慣,它將會對你的自我形象、自信以及你取得成功的能力產生負麵影響。

不要被你所做的工作、所住的房子、所開的汽車限定住,你並不是這些東西的總和,也不要因為別人比你在音樂、藝術或智力方麵更有天賦而自卑,因為你可能忽視了你在其他方麵的才幹,諸如激情、耐力、幽默、善解人意、交際才能等等,它們是可以幫助我們取得成功的強有力的工具。總之,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和人攀比就等於是抹煞了自己的獨特之處。和人攀比的習慣將給你帶來負麵的影響,讓你或者自大,或者自卑,不能正確地評價你自己;和人攀比也是毫無意義的,因為總有人比你更好或更壞。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價值,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用處,養成了處處和人攀比的習慣,人也就失去了生活的樂趣。

2.信用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一位中國留學生從德國某著名大學畢業後,雄心勃勃地在德國找起了工作,他本來自信十足,認為憑自己的實力,一定可以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然而他卻接二連三地碰壁,每次都是把簡曆遞上去就沒了回音。一次,他參加某大公司的麵試,連和老總麵談的機會都沒有,就被踢出局,他生氣地大喊:“你們這是種族歧視!”見狀,麵試的組織者連忙把他帶到一個小房間,客氣地說:“先生,請您不要激動!您先看一下這個,就明白我們為什麼不安排你麵試了!”說完,遞給留學生一份材料,原來是這名留學生在德國三次逃票被抓的記錄。留學生不服氣地說:“難道就為了逃幾次票,你們就不願意用我?”負責人嚴肅地回答:“先生,德國的檢票抽查率是萬分之三,而您竟然三次被發現逃票。因此我們不能相信你,你的信用已經破產了!”

不守信用的習慣,使這名留學生根本無法在德國立足,因為失去了信譽,他也失去了美好的前途。所以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我們都要守信用,信用是你成功的基石,是一筆巨大的財富。生活中,我們會發現那些受歡迎的人,常用各種不同的方式把他們的特點展現在人們麵前,其中最顯著的特點便是任何時候都堅持守信、遵約的美德。

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之一。自古以來,中國人都十分注重講信用、守信義。清代顧炎武曾賦詩言誌:“生來一諾比黃金,哪肯風塵負此心。”表達了自己堅守信用的處世態度和內在品格。因此,中國人曆來把守信作為為人處世,齊家治國的基本品質,言必信,行必果。

東漢時,汝南郡的張劭和山陽郡的範式同在京城洛陽讀書,學業結束,他們分別的時候,張劭站在路口,望著天空的大雁說:“今日一別,不知何年才能見麵……”說著,流下淚來。範式拉著張劭的手,勸解道:“兄弟,不要傷悲。兩年後的秋天,我一定去你家拜望老人,同你聚會。”

落葉蕭蕭,籬菊怒放,這正是兩年後的秋天。張劭突然聽見天空一聲雁叫,牽動了情思,不由自言自語地說:“他快來了。”說完趕緊回到屋裏,對母親說:“媽媽,剛才我聽見天空雁叫,範式快來了,我們準備準備吧!”“傻孩子,山陽郡離這裏一千多裏路,範式怎麼會來呢?”他媽媽不相信,搖頭歎息:“一千多裏路啊!”張劭說:“範式為人正直、誠懇、極守信用,不會不來。”老媽媽隻好說:“好好,他會來,我去備點酒。”其實,老人並不相信,隻是怕兒子傷心,寬慰寬慰兒子而已。

約定的日期到了,範式果然風塵仆仆地趕來了。舊友重逢,親熱異常。老媽媽激動地站在一旁直抹眼淚,感歎地說:“天下真有這麼講信用的朋友!”範式重信守諾的故事一直為後人傳為佳話。

在現實生活中,講信用、守信義是立身之道,是一種高尚的情操,它既體現了對他人的尊敬,也表現了對自己的尊重。一個守信用的人,走到哪裏都會受人歡迎,不守信用的人隻能處處受到人們的鄙棄,守信用的習慣,確實會影響一個人的人際關係。

是否守信用對事業成敗也有巨大影響,有多少人信任你,你就擁有多少次成功的機會。

1835年,摩根先生還是一家名叫“伊特納火災”的小保險公司的股東。因為這家公司不用馬上拿出現金,隻需在股東名冊上簽上名字就可成為股東,這正符合當時摩根先生沒有現金卻希望獲得收益的情況。

當時,有一家在伊特納火災保險公司投保的客戶發生了火災。按照規定,如果完全付清賠償金,保險公司就會破產。股東們一個個驚慌失措,紛紛要求退股。

摩根先生卻認為信譽比金錢更重要,他四處籌款並賣掉了自己的住房,低價收購了所有要求退股的股份,然後他將賠償金如數付給了投保的客戶。

一時間,伊特納火災保險公司聲名鵲起,婦孺皆知。

雖然已經身無分文的摩根先生成為保險公司的所有者,但保險公司卻麵臨破產。無奈之中他打出廣告,凡是再到伊特納火災保險公司的客戶,保險金一律加倍收取。

出乎意料的是,客戶很快蜂擁而至。原來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伊特納火災保險公司是最講信譽的保險公司,這一點使它比許多有名的大保險公司更受歡迎。伊特納火災保險公司從此崛起。

許多年後,一位名叫摩根的人主宰了美國華爾街金融帝國。而當年的摩根先生,正是他的祖父,是美國億萬富翁摩根家族的創始人。

信譽是人與人之間最為寶貴的東西,是用金錢無法衡量的。

以誠待人是成大事者的基本做人準則。道理很簡單:誠信為天下第一品牌!青年人做人做事也要講“誠信”二字,養成誠實守信的習慣。在事業上用這種習慣來工作,就可在競爭中取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