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忠告44:絕不安於現狀,每天都要有進步(2 / 2)

為了實現這一夢想,拉夫倫開始偷偷學習醫術。每當醫院舉行例會對病案進行研究討論的時候,他都會尋找機會悄悄走進來,站在一旁聽他們講話的內容。他細心傾聽,把醫生的每一句話都記在自己的心中,回去後慢慢消化和吸收。

一年一年過去了,他的會議筆記也不知記了多少本。他的成績也因此在班裏出類拔萃,畢業後實現了兒時當醫生的理想。他在求知的路上並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最終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和拉夫倫的經曆相類似的還有化學家維蘭特。他的爸爸也是一名化學家,因此家中關於這方麵的書很多,這些書讓維蘭特著迷,他一次又一次跑到父親的書房內如饑似渴地學習各種知識,為以後開展化學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文學家裏麵,也有同樣感人的例子。

1966年,以色列的小說家撒母爾·約瑟夫·阿格農曾因他的作品“敘述技巧深刻而獨特,並從猶太民族的生命汲取主題”而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當時瑞典文學院認為他是“現代希伯來文學”的主要作家。阿格農從8歲開始,就每天都寫一首詩,到15歲的時候,就發表了自己的處女作。還有蒙森,從小就讀萬卷書,學習各種語言,當他17歲的時候,已經掌握了五門外語……諸多例子,不勝枚舉,這些都可以說明一點,那就是未來掌握在自己手中,唯有從小努力,才會讓夢想變為現實。

每天都要有進步

英國的女作家多麗絲·萊辛可以說是一位高產作家。當她將近88歲的時候,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可以說她是有史以來最年長的一位獲獎者了。這次獲獎讓她的作品引起了人們的再度關注。

1919年,萊辛出生於伊朗,後來在英國定居。她的作品非常多,早期的代表作有《金色筆記》,在這本書中,巧妙地運用了複合結構,讓人驚歎。此外,她還會寫心理學、科幻類的小說等,在近50年的時間裏,發表了五十多部著作,另外還有數十本短篇小說、兩部劇本、一本詩集、多本論文集以及回憶錄問世。

很多人驚異於萊辛的高產,卻不了解她在這背後付出的艱辛。她最開始接觸寫作的時候,僅有15歲。其間她一直沒有放棄寫作,當她成為一個幼子的母親時,雖然家務和雜事纏身,但是她仍給自己訂下規矩,每天都要有新的進步,不讓一日閑過。

為了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她讀了大量19世紀的小說,例如托爾斯泰、司湯達、陀思妥耶夫斯基、巴爾紮克、屠格涅夫、契訶夫等大師的傑作,她認為這些作品才是偉大的現實主義的傑作。通過大量的讀書與練筆,她的寫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與此同時,她還格外關注女性的生存狀況,並對此進行詳細的調查和研究。

事實上,萊辛並沒有像其他的獲獎者那樣擁有傲人的學曆和豐富的學者經驗。但是她卻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這與她對自己的嚴格要求是分不開的。

對於我們自身而言,每一個人每天都在經曆很多事情。從早晨一睜眼開始,洗漱、吃早餐、上課或上班,等等,這些事情很瑣碎,許多都是每天重複的內容,與以往沒有什麼區別。從這些瑣碎的事情中,我們在一天天地走向未來。這個過程,我們應當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思考,比如,到了晚上人睡前進行自我反省:我今天一天做了哪些事情?這些事情對於我而言有何意義?我今天取得了哪些進步?還有哪些需要進行改進?

如果我們能堅持每天這樣做,一定會逐漸提高自己的水平。有時候偶然的一個觸動,就有可能改變我們的人生。事實上,有很多好的想法人人都曾想到過,有的人做到了,並有所發展,會讓自己變得更好;但是有的人卻想想就算了,當作一個偶然事件漸漸地淡忘了,這樣做就會失去很多良好的機會。

從現在開始,每天讓自己取得新的進步,長期堅持下來,定會有令人驚喜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