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調整心態,慢慢品味生活的味道(3)(3 / 3)

工作的多半時間是在做白日夢。

你一直在試著說服自己和別人,你的工作令人興奮,但這是徒勞的。

隻是在裝模作樣。

不能集中注意力,在處理項目和問題時,想不出任何新點子。

偷老板的東西,並試圖覺得這樣合理。

過去在工作中能忍受的東西現在讓你感到生氣。

一想到工作場所,就會感到沮喪。

喪失了為工作而獻身的所有熱情。

盡管你不喜歡再進任何一所學校,卻經常回到大學或中學中。

星期天下午五點,壓力水平急速增加,因為星期一早上就不得不回去工作。

對於公司,你沒有什麼好話可說,盡管它剛被評為“最好的100家公司”之一。

很多時候就是這樣,人們對工作又愛又恨。它是我們生活的經濟來源,是我們的物質基礎。為了讓這份來源穩固和擴大,人們又不惜疲於奔命。

一位脾氣古怪的富翁來到一個大都市旅遊,在到達這個城市的第三天,他又遇見昨天曾經碰到過的沿街乞討的6個乞丐。這6個乞丐正躺在陽光下曬太陽,很明顯,他們放下了“工作”,正在休息。當富翁走近時,乞丐們抬起頭來。

富翁決定和他們開個玩笑。如果誰能證明自己是最懶的,富翁就給他們1000美元。為了得到獎賞,其中5個乞丐跳起來決定比試比試。每個乞丐都用各種各樣的方法來證明自己是最懶的。比如,在向遊人乞討時順勢坐下來,以顯示自己比同伴更懶。

看這5個乞丐滑稽地競爭了一個小時之後,富翁作出了他的決定,將1000美元獎給了第6個乞丐,因為他連競爭都沒有參加,他絕對是懶的。第6個乞丐仍然躺在地上,讀著報紙,享受著陽光。

這個故事的寓意是:當你更需要享受休閑時,放下工作,這會給你帶來更多的好處。

工作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事,所以我們應該為明天留一點。

非做不可的事不能太多

濤子睡眼朦朧,卻不停地把咖啡送進嘴裏。這是個周五的晚上,同事們走得差不多了,隻剩下他和做市場的小高。小高手裏原有一堆的事情要收尾,但也基本上處理完了。他叫還在電腦前拚命趕設計的濤子,要不要一起回家。濤子指指電腦,稱必須做完。小高說,明天再做不行嗎?濤子說,明天還得出去玩。必須去玩嗎?是的,因為玩的計劃已經擱淺了一個月了,不能再拖了,必須要執行。

濤子喜歡用“必須”這個詞彙,而且經常是帶著不容質疑和堅決的語氣。

生活中往往有亂七八糟的事需要處理,工作的,私人的,有時忙得恨不得讓人生出三頭六臂。我們被它們催生的壓力驅使著,不停向前。

簡是康涅狄州一家公司的市場部顧問。她對待壓力的觀點是:由生活、工作所產生的心理壓力是不可避免的現代病之一。對待的方法不應是回避而是正確處理。她常說:“主動地、正確地去處理各種問題、困難,你得到的回報是快樂和自信;相反,被動應付的做法則使你疲憊不堪。”

她的有力武器有兩件:第一件是周密的工作計劃。無論你選用計算機或鉛筆和紙來做都無關緊要,重要的是用製定計劃的方法來保持清醒的頭腦,明確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哪些是最重要的和哪些是次重要的……

“那麼,每天麵對一份如此詳盡的工作計劃,你不覺得累嗎?”當有人這樣問她時。“噢,不!一點也不!”伴隨著輕鬆的笑聲,簡亮出了她的第二件“武器”,那就是:靈活性。“我的計劃本身就具有相當的靈活性。我不僅計劃‘要做什麼’,也計劃‘可以不做什麼’。”簡不無幽默地說:“比如陪孩子看場足球賽,每月與丈夫外出共進一頓浪漫的晚餐,這些都沒寫進我的計劃裏,卻是非做不可的,別的事則可以量力而行。記住,‘非做不可的事情’不能太多。”

當我們麵對生活中繁重的壓力和一大堆的事時,想一想,這真的是非做不可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