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中美解怨中南海!玄機猶係乒乓球(17)(3 / 3)

經過大力搶救,毛澤東的心髒漸漸恢複了跳動。

周恩來特別囑咐醫療組,一定要千方百計使毛澤東的病情能有所好轉,一定要讓尼克鬆到達北京時,能與毛澤東正常地會見。

正是電視觀眾最多的時刻。

為到達北京這一曆史性的時刻,尼克鬆和辦公廳主任霍爾德曼早已決定:當電視攝像機拍攝尼克鬆走下舷梯第一次和周恩來見麵與握手時,為了突出這個鏡頭的重要,鏡頭裏美方應該隻有總統單獨一個人。他要糾正1954年杜勒斯拒絕同周恩來握手的失禮行為;此時,不能有其他美國人在電視鏡頭中出現而分散觀眾的注意力。就連羅傑斯和基辛格這樣的人物,也被告誡要留在飛機上,直到總統與周恩來握手結束。但是,霍爾德曼還是不放心,還特別委派一名強壯高大的副官待總統一走出機艙就擋住飛機的通道。

2月21日,北京也是天氣陰冷。尼克鬆乘坐的“空軍一號”專機飛到北京上空時,正巧太陽衝出了厚積的雲層照射到大地上。尼克鬆從舷窗向外眺望,田野是一片灰黃,小村鎮就像他看過的圖畫裏中世紀的村鎮一樣。

11點27分,飛機平穩地停定在候機樓前。艙門開了,尼克鬆和穿紅外衣的夫人走了出來。他覺得,機場的歡迎是冷調子的,沒有歡呼雀躍的群眾,沒有迎接國家元首的紅地毯。隻有一麵美國國旗,和一麵五星紅旗並排在機場上空飄揚。但是,350人組成的儀仗隊卻給人很深的印象。

尼克鬆事後在回憶錄裏是這麼記述這一曆史時刻的——

周恩來站在舷梯腳前,在寒風中不戴帽子。厚厚的大衣也掩蓋不住他的瘦弱。

我們下梯走到快一半時他開始鼓掌。我略停一下,也按中國的習慣鼓掌相報。

我知道,1954年在日內瓦會議時福斯特·杜勒斯拒絕同周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級時決心伸出我的手,一邊向他走去。當我們的手相握時,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

我被介紹給所有中國官員,然後站在周的左邊,其時軍樂隊演奏兩國國歌。在共產黨中國心髒的刮風的跑道上,《星條旗歌》在我聽來從來沒有這麼激動人心。

當年拍下的紀錄影片確實表明,穿大衣的尼克鬆與其穿紅大衣的夫人帕特兩人走出艙門以後,身後不再有人跟隨出來,不像往常國家首腦來訪時常見的,代表團成員及隨員們會尾隨著元首沿舷梯魚貫而下。長長的舷梯隻有尼克鬆與夫人兩人邁步走下來,仿佛偌大的“空軍一號”專機隻載著他們倆人。待離地麵還有三四級台階,尼克鬆已經微笑著伸出他的手,周恩來那隻手也伸了出來。倆人緊緊地握著手,輕輕地搖晃著,足足有一分多鍾。周恩來說:

“總統先生,你把手伸過了世界最遼闊的海洋來和我握手。25年沒有交往了嗬”。

待尼克鬆和周恩來的曆史性握手圓滿結束,隨著通訊衛星向全世界實況播出,這時,羅傑斯、基辛格、霍爾德曼等代表團成員,才獲準湧出機艙,走下舷梯。

軍樂隊奏起了《星條旗歌》和《義勇軍進行曲》。

周恩來陪同尼克鬆檢閱儀仗隊,儀仗隊的士兵一個個身材高大健壯,衣著筆挺,精神抖擻。周恩來和尼克鬆在長長的威武的隊列前踏著節奏鮮明的步伐走過時,每個士兵都神態昂揚地微微轉動著頭,行著注目禮,使人覺得莊嚴、肅穆、興奮。

周恩來和尼克鬆同乘一輛防彈紅旗高級轎車進城。當車隊駛至長安大街時,尼克鬆心裏還滿以為真正的歡迎儀式可能在天安門廣場等待著舉行。尼克鬆在白宮作訪華準備時,觀看過天安門前人山人海向毛澤東歡呼的紀錄片鏡頭,給他留有極深的印象。他在飛機上曾經想過,要是他受到天安門廣場上人山人海的歡迎,那麼,盛況將不亞於他在貝爾格萊德和布加勒斯特受到的接待。可是,車隊通過天安門廣場時,廣闊的廣場空無一人,據說許多行人被擋在橫街小巷裏。尼克鬆的希望落了空。他的心情有點黯然。他注意到連大街也是空的。

這時周恩來一一將天安門廣場的主要建築指給尼克鬆看:這是天安門城樓,毛主席在這裏會見群眾。那是人民大會堂,人民代表開會的地方……

尼克鬆“哦、哦”應著,看著窗外。他是覺得有點冷淡;但是,外表沒有明顯地流露出他內心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