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偉大”是林彪的發明,毛澤東對斯諾講“四個偉大討嫌”,等於點名說林彪“討嫌”。
山南海北,海闊天空,毛澤東和斯諾談鋒極盛。午飯時分,兩人在北屋中間的起居室裏,共進午餐,湘菜的辣味和茅台酒的芬芳,使談話更熱烈起來。他說:
“中美會談,15年談了136次。”
“名副其實的馬拉鬆會談。”斯諾說。
“我不感興趣了。尼克鬆也不感興趣了。要來當麵談。”他說。
“主席願見他麼?”斯諾問。
“目前中美兩國之間的問題,要跟尼克鬆解決。我願跟他談,談得成也行,談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他爽快地說。
“我看吵架難免,也不要緊。”斯諾說。
他幽默地伸出一個指頭,對著斯諾:“他如果想到北京來,你就捎個信,叫他悄悄地,不要公開,坐上一架飛機就可以來嘛。當作旅行者來也行,當作總統來也行。我看我不會吵架。批評是要批評他的。”
毛澤東接著又說:“我們也要作自我批評,就是講我們的錯誤、缺點了,比如,我們的生產水平比美國低,別的我們不作自我批評。”
斯諾曾與羅斯福總統有來往,而與尼克鬆沒有來往,可是深知尼克鬆反共的極右立場,因而問:“尼克鬆會來嗎?”
毛澤東說:“尼克鬆要派代表來中國談判,那是他自己提議的,有文件證明,說願意在北京或者華盛頓當麵談,還神秘得很,提出不要公開,要守秘密嗬!”
快分手時,毛澤東說:“我早就對你說過,中美兩國總要建交的。中國和美國難道就100年不建交啊?101年還不建交,我就不信。我們又沒有占領你們那個長島。”
這次談話長達五個小時,直至午後一點。他已經很久沒有對象來進行敞開肺腑的談話了,一談就是五個小時,幾乎是他晚年與人交談時間最長的一次。
送走斯諾後,毛澤東還沉浸在談話激烈的波瀾之中,他曾風趣地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你知道嗎,我在和尼克鬆吊膀子,要找紅娘啊。試探氣球放過之後,我還要創造條件,現在就是在搞火力偵察。這一排子彈放出去,對方會呆不住的。”
毛澤東說的“火力偵察”,是指在試探如何突破中美關係的僵局。
斯諾把這次具有曆史意義的談話記載成文,以《同毛澤東的一次談話》為標題,發表於1971年4月30日出版的美國《生活》雜誌。美國幾家通訊社搶先幾天發表了斯諾文章的摘要。毛澤東對斯諾的談話,不僅在美國,而且在國際上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成為轟動全世界的新聞,許多報紙、通訊社都將此事列為頭條新聞。國際新聞界以它特有的敏感,意識到這次談話對曆史轉折會產生偉大的影響。聯邦德國以通欄標題發表了消息。羅馬尼亞電視台播發了毛澤東會見斯諾的照片。日本《朝日新聞》認為這是“中國又向世界投出一顆新‘炸彈’。”南斯拉夫報紙說:“這是一個最重要的聲明,因為它證明北京決心使它同華盛頓的關係將在較短時間內正常化。”日本《讀賣新聞》也清醒地意識到毛澤東的講話始終堅持了不準幹涉中國內政的堅定原則,它評論說“毛的談話表示了靈活的姿態,但沒有人認為中國會放棄‘一個中國’的大原則,甚至會在台灣問題上妥協而同美國解凍。”
尼克鬆政府迅速做出了積極的反應。這年4月26日,也就是美國的通訊社搶發斯諾文章摘要的當天,美國白宮新聞秘書齊格勒奉總統的意旨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尼克鬆總統已經注意到斯諾文章傳達的訊息,他希望有一天能夠訪問中國。
後來,在尼克鬆正式準備訪華時,為他準備的有關中國情況的材料中,就有斯諾著作和文章的摘要。基辛格也回憶說,為研究中國問題,他極其仔細地閱讀了斯諾的著作與文章摘選。尼克鬆訪華之前,曾寫信給定居在瑞士的斯諾,他在信中問候斯諾的健康,對斯諾傑出的人生表示敬佩,並說他將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如果斯諾能先期作為他的訪華特使,他將感到極大的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