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迎春堂現可疑腳印!陳伯達搬出中南海(19)(3 / 3)

戚本禹處於內外交困之中,“打倒戚本禹”之聲越來越高。陳伯達在《紅旗》雜誌編輯部裏,透露風聲:“在《紅旗》雜誌,除了我之外,在揭發王力、關鋒的問題時,所有的人都可以揭!”陳伯達的話,意味著戚本禹的問題也可以揭發。

終於,在1968年1月14日,戚本禹也“請假檢討”了!

這麼一來,“中央文革”隻剩下組長陳伯達、第一副組長江青、副組長張春橋、顧問康生和惟一的組員姚文元,總共五人!

在戚本禹打倒之後,“打倒王、關、林”的口號改成了“打倒王、關、戚、林”。

不過,林傑不是“中央文革”成員,社會影響、知名度都不及王力、關鋒、戚本禹,這個“林”漸漸被“刪”去,口號也就演變成“打倒王、關、戚”了。

王、關、戚、林都是陳伯達手下的“大將”。他們的垮台,大大削弱了陳伯達在“中央文革”中的勢力,他感到形單影隻了!

不過,說實在的,在這幾員“大將”得意之日,也並不買陳伯達的賬。陳伯達的秘書王文耀跟筆者談及一樁往事:在中國科學院成立“革命委員會”時,在人民大會堂開大會,要求周恩來、陳伯達出席並講話。陳伯達是不能不去的,因為他在“文革”前便擔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眼下又是“中央文革”組長,必定要到會的。不過,陳伯達擔心自己獨自跟周恩來去不方便,就說:“叫‘中央文革’的人也去吧。”

陳伯達請不動江青、康生,就叫秘書王文耀打電話給戚本禹,並讓戚本禹通知住在他樓下的關鋒。

起初,戚本禹滿口答應。過一會兒,戚本禹變卦了,大抵是他得知江青、康生不去,也就不去。可是,他卻給王文耀打電話說:“關鋒睡了,不去了!我也睡了,也不去了!”

陳伯達指揮失靈,十分生氣,他帶著秘書,來到戚本禹那裏,陳伯達坐在樓下等,讓秘書上樓找戚本禹。王文耀進屋,見戚本禹一點都沒有“睡相”。王文耀說陳伯達在樓下等他,戚本禹直搖頭:“不去,不去。‘老夫子’一個人去就行啦!”

沒辦法,陳伯達隻得獨自去人民大會堂。他隻跟周恩來一起,在北京廳接見了一下中國科學院的代表就走了。他沒有出席大會,讓周恩來在那裏主持。因為他見江青、康生、關鋒、戚本禹都不來,怕自己在大會上出麵會惹麻煩……

王力和關鋒被打倒後,最初在釣魚台二號樓軟禁。1967年10月16日,陳伯達、張春橋找王力談話,說把他交給北京衛戍區。於是,王力、關鋒被押送到北京西山一座別墅軟禁,由北京衛戍區部隊看管。1968年1月26日,春節前夕,王力、關鋒被押入秦城監獄。戚本禹、林傑也先後被投入秦城獄中。這幾位“大秀才”,在“文革”鬧劇中演出了一幕又一幕“大戲”之後,終於來到了一個最“安靜”的所在地。

跟林彪建立“熱線”聯係

陳伯達在“中央文革”的日子,已經越來越不好過了。

在打倒王、關、戚之後,“中央文革”隻剩五個人,真的成了一個“小”組。可是,在這五個人之中,張春橋、姚文元是江青的“嫡係部隊”,康生是江青的“軍師”,陳伯達這個組長在“中央文革”中處於孤立的地位。連他自己也漸漸意識到,第六個回合所要打倒的,十有八九是他了!

他尋求新的政治夥伴,以求結成新的聯盟,鞏固自己每況愈下的地位。

靠毛澤東嗎?毛澤東當然要依靠的。但是,毛澤東接二連三的批評,表明毛澤東對他的信任是很有限的。

靠周恩來嗎?周恩來正氣凜然,是不可能跟他拉拉扯扯的。

“第一號人物”毛澤東靠不上,“第三號人物”周恩來靠不攏,陳伯達的惟一選擇,那就隻有與“第二號人物”林彪接近。

在曆史上,陳伯達與林彪本來沒有什麼“友誼”的淵源可尋。在工作上,一個是文人,一個是武將,也沒有什麼聯係。可是,在“王、關、戚”被揪出來之後,在“楊、餘、傅”事件之後,為著自身的生存,為著政壇格鬥的需要,陳伯達漸漸從釣魚台“離心”,改換門庭,投向於毛家灣。

林彪呢?在“楊、餘、傅”事件之後,黃永勝取代了楊成武,出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林彪在軍隊裏的勢力日益擴大。不過,林彪手下清一色的都是武將,他所缺的是“秀才”。看出陳伯達在“中央文革”中受擠,林彪當然樂於把這麼一位“理論家”拉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