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迎春堂現可疑腳印!陳伯達搬出中南海(12)(2 / 3)

震驚全國的“安亭事件”爆發了。在此之前,“文革”之亂還隻是亂在貼大字報、揪鬥“走資派”。從“安亭事件”開始,“文革”之亂造成工交生產癱瘓,使大動亂升級了。

告急電話打到李富春那裏。李富春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當時主管工交。倘若發生在安亭的交通中斷事故,僅僅因為自然原因,如脫軌、相撞、地震、水災等等,李富春親自處理也就可以了。可是,這一回卻是因為“徹底批判資產階級反動路線”引起的,李富春不能不急告“中央文革”組長陳伯達。

陳伯達與李富春商量,馬上派人前往安亭,勸阻工人不要攔斷交通。派誰去呢?陳伯達提出派張春橋,因為張春橋既是“中央文革”成員,又是中共上海市委書記處書記。李富春同意了。據陳伯達回憶,當時並未意識到“安亭事件”的嚴重性,派張春橋去是他匆匆決定的,沒有請示過毛澤東,不是張春橋後來所吹噓的那樣是“偉大領袖毛主席派我去安亭”。

事情緊急,張春橋必須坐飛機趕往上海。據王力回憶,是陳伯達要他掛電話給空軍司令吳法憲,調來一架軍用專機。王力送張春橋到機場。張春橋上了專機,於11月11日晚8時離開北京,飛往上海。在上海機場接張春橋的,是韓哲一。

在張春橋出發前,陳伯達給安亭發去一份急電。他的電報的調子,跟寫給在國防部鬧事的學生的信差不多,他的電報全文如下:

工人同誌們:

十日夜我們聽說你們有幾千人要求來北京,在安亭同鐵路局爭執不下,我們打了電報給華東局韓哲一同誌,請他勸你們回上海,就地解決問題,以免影響本單位生產任務和京滬鐵路運輸。剛聽到消息,有部分同誌已經回去,這樣做是很好的,很對,很對。據說有些工人同誌,還是在車站不願回去。我們認為工人鬧文化革命是很需要的。但是必須牢牢記住毛主席、黨中央再三強調的關於“抓革命、促生產”的指示,堅持生產崗位,把生產搞好,完成國家計劃。

毛主席經常告訴我們,大道理管小道理,小道理服從大道理。搞好生產這是大道理。我們的國家是社會主義的國家,是無產階級專政的偉大國家,全世界的一切人們都在注視著我們的活動,注視著我們經濟發展的動態。工人同誌是為我們祖國爭光的先鋒隊,時時刻刻都不能忘記搞好生產這個大道理,如果你們不是在業餘時間搞文化革命,而是中斷生產,停止生產,那麼你們的文化大革命也一定不會搞好。並且在停止生產的情況下,即使有多少道理,有這樣那樣的道理,有千條萬條的道理也站不住腳了,因為你們忘記了最重要的大道理。

工人同誌們,我們的行動時時刻刻都要注意對社會、對國際的影響,時時刻刻要顧全大局,時時刻刻都要顧全整個工人階級的大局。我們絕對不能因為一部分利益,因為有些人意氣用事,而損害全國全局的利益,損害我們國家的威信,即使是小小的損害,也是不好的。

事實上你們的這次行動,不但影響本單位的生產,而且大大影響全國的交通,這是一個非常大的事件,希望你們現在立即改正,立即回到上海去,有問題就地解決,中央文化革命小組的張春橋同誌立即會見你們,你們有意見可以同他當麵商量。

這是我們再三再三考慮才發出的電報。我熱烈希望你們接受我們的意見,向你們致以最高的無產階級敬禮!

陳伯達

王洪文畢竟不像那些衝擊國防部的學生好對付。當張春橋在安亭宣讀了陳伯達的電報之後,以王洪文為首的“工總司”刷出大標語,說陳伯達的電報是大毒草。

1966年11月16日,張春橋在蘇州對上海“工總司”部分工人發表談話時,這樣談及陳伯達的電報:

陳伯達寫了那麼一封信(即電報),講了那麼一番道理,現在說這封信是大毒草,是修正主義的,這些話我通通在電話中告訴了伯達同誌……這個電報講得不完全對,不適合情況,因為那時滿腦子是交通,交通,交通,而對你們在文化大革命中遇到的問題不清楚……

同誌們提出的對伯達同誌的批評,我剛才講我已經告訴他了,在電話裏交換了意見,他表示心裏不安。他要我有機會的話告訴同誌們,這封信寫得太倉促了。伯達同誌是個很革命的同誌,是一個很虛心的同誌。他說:“怎麼辦呢?想什麼辦法來彌補呢?”我講:“現在已經造成這樣的結果,請你想一想,既然那天很倉促,不要再來一個倉促的事情了。”伯達同誌又說:“是不是寫第三封信?”我說:“你如果要寫的話,我讚成。再寫一封信表示一下自己的觀點,可以考慮一下,不要馬上寫,你想一下這個問題,索性把工廠文化革命問題能不能說得完全一些?”因為他現在正忙於調查工廠文化大革命情況,中央呢,也正在考慮這個問題,對伯達同誌的批評已轉告了。今天我又聽到一些意見,我還繼續轉告。我相信同誌們會相信他。他一定能采取必要措施把那封信所造成的不好影響能夠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