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迎春堂現可疑腳印!陳伯達搬出中南海(12)(1 / 3)

“同誌們!同學們!我是伯達同誌派來的……”那時的張春橋還不算顯赫。他打出了組長陳伯達的牌子,贏得了學生們的一片掌聲。

張春橋掏出一張紙頭,宣讀陳伯達親筆所寫的“指示”。

據檔案所存,陳伯達的“指示”全文如下:

小道理服從大道理,大道理管小道理。這是毛主席經常說的。今天的事不管你們有這樣或那樣千條萬條的道理,但比起衝進我們無產階級的神聖的國防部這件大事來,你們的多種道理都站不住腳了。你們忘記了大道理,把這樣的小道理擺在大道理之上,怎麼能夠說是正確的呢?

希望你們立即離開國防部。有什麼事可以一個一個談清楚,有什麼委曲可以一個一個解決。在文化大革命中,同學們要用大道理來自己教育自己,自己提高自己,方法是擺事實講道理,罵人不好,打人更不好,請同學們好好想一想,不要在那裏頂了,你們年輕,不要以為自己都對,誰也說不得,我說的這些都是好意,都是從大道理出發的。希望你們不要輕聽輕信,偏聽偏信,在偉大的毛澤東思想的道路上前進。

再說一句,希望你們立即離開國防部,今天的錯誤是可以改正的,改正以後還可以做一個毛主席的好學生。

因為身體不好,托張春橋、謝鏜忠和戚本禹三位同誌來接見你們,說這番話,請你們考慮。

張春橋念畢,大聲問道:“同學們,伯達同誌的話,你們擁護不擁護?”

學生們隻好答道:“擁護!”

“好。既然大家擁護伯達同誌的意見,馬上就退出國防部!”張春橋緊接著說道。

鬧了一天的學生們,這時隻好散去,退出了國防部大院。

陳伯達的一張條子,平息了一番風波。“中央文革”顯示了“神通”。

“謝謝陳伯達同誌!”從林彪那裏,傳來這句話,使陳伯達分外高興,雖說他早就認識葉群,可是跟這位“副統帥”並無多大來往,畢竟一個是“秀才”,一個是“兵”。這一回,陳伯達接住了林彪踢過來的“皮球”,“理論家”跟“副統帥”之間有了“友誼”……

發往安亭的急電

剛剛解決了國防部告急電話,又從上海傳來了告急電話。

上海的風波也是“徹底批判資產階級反動路線”惹起來的。中共上海市委在“文革”之初,按照劉少奇的部署,也派出了大量工作組。甚至在毛澤東回到北京之後,中共上海市委還不知道北京的“行情”,仍在那裏派出工作組。上海的學生、工人起來驅逐工作組,中共上海市委強調:“北京派工作組是錯誤的,上海派工作組是對的!因為中共上海市委向來是正確的!”

“徹底批判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的浪潮在上海興起。上海的紅衛兵、造反派炮轟陳、曹,如同北京炮轟劉、鄧。陳,陳丕顯,中共上海市委第一書記;曹,曹荻秋,中共上海市委書記兼上海市市長。在陳、曹之中,曹是炮轟的重點。因為陳丕顯在1966年3月查出鼻咽癌,處於休養之中,日常工作由曹荻秋主持。

上海第十七棉紡廠保衛科幹事29歲的王洪文,成為上海“徹底批判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的風雲人物。他組織上海各工廠的造反派們,籌備成立“上海工人革命造反總司令部”(簡稱“工總司”),他被推選為“司令”。

11月9日下午,“工總司”在上海文化廣場召開成立大會,要求曹荻秋到會,予以“承認”。曹荻秋沒有理睬。會後,王洪文帶領幾千工人造反隊員到中共上海市委,要求見曹荻秋。曹荻秋仍不予理睬,因為曹荻秋給陶鑄打過電話,陶鑄明確答複,成立跨行業的全市性的“工總司”是不適當的,是違反了中央有關規定的。

王洪文帶領“工總司”的造反隊員們鬧了一夜,還是見不到曹荻秋,便鼓動造反隊員們“進京告狀”!

11月10日清晨,王洪文率隊衝入上海北站,搶上列車。上海北站秩序大亂。

據當時擔任中共中央華東局第三書記的韓哲一回憶:考慮到上海北站地處鬧市,“工總司”在那裏鬧事影響很不好,曹荻秋和他商量,決定發車。原定把列車開到蘇州附近的昆山站停下,使鬧事者遠離上海市區。但是列車啟動後,上海鐵路局考慮到停在上海遠郊嘉定縣境內的安亭車站更合適些,於是,那列裝滿“工總司”造反隊員的列車便被駛入安亭附近的岔道,停在那裏。

“這是陰謀!這是上海市委的陰謀!”王洪文豈肯善罷甘休?“司令”存心擴大事態,在11月10日中午攔住了上海開往北京的14次特別快車。那一段鐵道單軌。14次車停在那裏,滬寧線便阻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