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資少、鈔票多的情況下,出現了相當嚴重的投機倒把現象。對於這種情況,陳雲說,要把兩種人區別開來。一種是農民,他們把自己生產的豬肉、雞蛋等在自由市場上高價出賣多得了一些錢;另一種是投機分子,他們一手買進,一手賣出,一轉手就撈很多錢,從人數說,前一種人占多數,但後一種投機分子確實也不少。一輛自行車要650元錢,還有人搶著買。
對市場投機分子,陳雲是深惡痛絕的。建國初期市場動蕩,造成普通百姓心理恐慌,和投機分子興風作浪有很大關係。陳雲要求,對於投機分子,采取有效辦法來對付。
對於農民持有大量鈔票的情況,陳雲則提出另一種解決辦法。他說,大批鈔票流向農村,國家沒有足夠的工業品來回籠這些鈔票。集體生產者向國家出售了一定數量的農副產品,也得不到等價的工業品。農民賣出100元的農副產品,國家能夠供他們的商品隻有60多元,加上理發、看電影等,也隻有七八十元,還差二三十元。沒有相當的工業品供應農村,沒有等價交換,單靠政治動員,是難以持久的。在相當範圍內的自由市場,對促進生產是有利的。但是,農民高價出售農副產品所得到的鈔票,如果不想辦法換回來,農民手裏的鈔票越來越多,就有農民不願意繼續向國家出賣農副產品的危險。
陳雲指出的第五點困難是,城市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吃的、穿的、用的都不夠,物價上漲,實際上工資下降很多。這是已經徹底表麵化的現象,無可掩飾。
這五點困難,陳雲認為其中一、二點是基本的,其他三點都從前兩點派生出來的。
陳雲把當時麵臨的困難講得這麼透徹、這麼嚴重,是為了從中找出經驗教訓,從而找到走出困境的辦法。但這樣做是有很大的政治風險的。從批評反冒進、特別是廬山會議批判所謂“彭黃張周反黨集團”和右傾機會主義以後,大家講困難都要先把光明麵多講一點,要套用一個指頭和九個指頭的形勢估計程式,以免被看做是右傾、是把形勢說成“漆黑一團”,想泄氣。事實上,當年8月的北戴河政治局會議,確實就把陳雲實事求是估計形勢說成了“黑暗風”,予以嚴厲地批判。
但陳雲並未因此而退縮。他說,目前的困難是相當嚴重的。對這些問題事實上存在著不同的看法,這種不一致是正常的、難免的。不要掩蓋這種不一致。這幾年處在大變動中,大家對形勢自然會有這樣那樣的看法。取得認識的一致,需要時間,需要事實的證明。大家的認識,在實踐的過程中,可以逐步地一致起來。把各種不同的看法說出來,進行討論,不是壞事而是好事,有利於使認識趨於統一。高級幹部的看法統一,非常重要。經過討論,如果還有不一致的意見,可以保留,可以再看一看,保留不同意見是容許的。
陳雲嚴肅地說:“逢人隻說三分話”,說話有顧慮的情況還是存在的。見麵打“官腔”,不互相交心,這種情況繼續下去,革命是會失敗的。我們幹革命的,應該講真話,有問題就提出,有意見就發表,認真地進行討論。
講清楚困難,指明了克服困難的有利條件後,陳雲提出了克服困難的六個辦法:
第一個辦法是,把十年規劃分成兩個階段,前一階段是恢複階段,後一個階段是發展階段。
陳雲提出把十年規劃分兩個階段的說法,雖然沒有人提出異議,但他提出恢複需要五年時間的意見,有人認為太悲觀了,後來,又被說成是“右傾保守”,泄了氣,受到了不公正的批評。最後實際卻表明,陳雲的估計驚人得準確。
第二個辦法是減少城市人口,“精兵簡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