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頭腦冷靜理經濟!電閃雷鳴不動搖(11)(3 / 3)

建國之初,陳雲已經領導過一次抑製通貨膨脹的行動,但是鑒於這次通貨膨脹與那次通貨膨脹相比,產生的原因、性質、經濟條件等方麵都有不同的特點,他製定的方法也不盡相同。這一次他製定的方法是:

一、嚴格管理現金,節約現金支出,銀行把鈔票管理好,能不用錢一定不用。

二、盡可能增產人民需要的生活用品。

三、增加幾種高價商品。

搞高價商品,當時已經在進行。

“大躍進”後市場緊張,一個結果是票證經濟大流行,什麼東西都要憑證供應,引起群眾不滿。江蘇有一個資本家講:“現在人民幣不掛帥了。”上海一個醫生對黨委書記說:“我和老婆兩個人每月工資400多塊錢,但是什麼東西都買不到,發給我們沒有意思,還不如把工資還給公家。”

為了緩和人心,一些地方開始出售高價商品。1960年8月8日,中共中央批準北京市委關於飲食業實行憑證供應的意見,同意保留少數高級飯館可以不憑票,實行高價銷售。這一辦法逐漸在一些大中城市推廣。後來又增加了高價糕點、高價糖果。

1961年1月19日,陳雲在中央工作會議上講話,提出安排市場要網開一麵,對出售高價糕點、高價糖果十分支持,並鼓勵商業部門放手賣。

陳雲認為,在供應緊張的時候,總要網開一麵,他曾經了解過,英國倫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雖然實行嚴格的糧食配給,但飯館還是開的,一個人隻能吃一份,不要糧票。

陳雲總結了這樣做的三大好處,一是可以緩和人心,二是可以增加營養,三是可以回籠貨幣。他讚揚說,用這個辦法回籠貨幣,實在是打一個大主意。

出售高級糕點前,有關部門曾經送了幾十種樣品給陳雲等人看,做的還是比較可以的。但是後來陳雲讓自己的孩子在中南海排隊買了一斤,拿回家一看,就覺得做得很不像樣。北京的高級糕點開市的前一天晚上,姚依林到零售店去看樣品,發現質量也不好。陳雲對做假樣品給他們看很有意見,指出高價點心貴得像個樣子。當時高級點心質量不好,是因為把做糕點的老師傅搞到鄉下去了,陳雲就指示要把這些人找回來重操舊業。

陳雲提出,要充分利用進口的糖和麥子,先用來製作高級糖果和糕點。他說,從古巴進口的糖,平均分配的每個人隻能攤到很少一點,我們中國有七萬萬張嘴巴,稍微張一張就差不多了。

他還要商業部門不怕搶購高價商品,說,你越怕鬼,鬼越厲害。可以放大膽子,敞開來賣高價糕點、高價糖果,讓人民幣“掛帥”,掛得越多越好,把鈔票都掛過來。

他算了一筆賬:資本家一年定息最多1億元,讓他們把所有定息都拿出來買糖果,也才買掉一萬噸,卻能回籠1億元貨幣;高級知識分子最多20萬人,每人買100斤才不過10000噸;5000萬職工,隻有那麼多工資,要養家活口,要吃飯,是不能多買的,平均每人買一斤,就是了不得的事情,也隻有2萬多噸。國家手裏,已到貨的糖就有十幾萬噸,在路上還有二十幾萬噸,第二季度靠得住的還有30萬噸,根本用不著怕搶購。

他舉例說,天津高價糖果,第一天賣了7萬斤,第二天賣8萬斤,第三天就隻賣了8000斤。開始買得多些,這是人們心理作用。敞開來賣之後,情況就會改變,數量就會降下來。

陳雲當時已經考慮要增加一些高價商品,說有了豬肉可以在飯館裏搞些炒肉片、炒肉絲賣高價。但由於生豬肉飼養一直沒有能恢複元氣,這個打算最後落空了。

由於過去高價商品品種太少,回籠貨幣數量有限。陳雲在西樓會議上就提出,要增加一些高價商品。

他說,高價商品不要星星點點地搞,這也高價,那也高價,所得不多,弄得名譽不好。應該是不搞則已,一搞就要能收回一大批鈔票。我們增加幾種高價商品,首先是為把在自由市場上商人出售商品的人的鈔票收回來,同時也利用它來平衡商品供應量同購買力之間的差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