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太後起疑 許昌試探(2 / 3)

許昌的目的達到了,他當即站起身:“萬歲不肯領受懿旨,為臣即回去向太後複命。”

楊得意叫住他:“許大人,你也未免過於性急了,萬歲何曾說不遵懿旨,還可再做商議嗎!”

許昌不肯止步,因為他的目的就是希望武帝拒絕:“萬歲已說得再明白不過,哪還有商量餘地。”他也不停步,徑直走出了依瀾堂。

楊得意急切地對武帝說:“萬歲適才不該拒絕懿旨,奴才見許昌來者不善,擔心萬歲有禍事臨頭。”

“難道還敢對朕下毒手不成?”

“這些人什麼事都做得出來,關鍵是萬歲不能給他們以口實。”

“依你之言,還真就殺了忠於朕的兩位大臣不成?”

“奴才看來,已是在所難免了。”

“這無論如何使不得。”武帝連連搖頭,“這樣做,叫朕還何以為人主,也等於自斷朕的左右手啊!”

“萬歲,您怎就不想想,你就是不同意將他二人處死,他二人還能逃出許昌一夥的魔掌嗎?他們握有生殺大權,可以隨時隨地公開或秘密地將趙、王二位大人置於死地。”楊得意勸道,“他二人左右難免一死,萬歲何必給許昌留下不遵懿旨的口實呢?”

“那許昌已走,朕反悔亦無用。”

“不,亡羊補牢,猶未為晚。”

“你想如何?”

“那許昌是乘車而來,其行甚慢,就請萬歲書下聖旨一道,奴才帶著乘快馬超近路去往長壽宮,先行到那竇太後處,塞住許昌口舌,使他不能搬弄是非。”楊得意信心十足,“幾十裏的路程,奴才定能先他到達。”

“這也未嚐不可。”武帝提筆擬旨,“隻是頗覺問心有愧,有些對不住趙、王二卿。”

“萬歲無需自責,想他二人也算得為國盡忠。”楊得意提示,“待萬歲真正重掌政權後,可以褒揚撫恤二人,其後代也可加封官職。”

“這些皆可做到,隻是此乃後話。”武帝書罷聖旨,“還不知太皇太後是否容朕生存下去呢。”

“萬歲何出此言,天下萬民尚在期待您賜與福蔭,神明也會保佑您。”

司馬相如也說:“萬歲剛剛書下的天馬歌,是何等英雄氣概,橫掃一切敵人才是聖上的本色。”

“好!”武帝被激起壯誌豪情,“朕當勇敢地麵對磨難,相信終究會有意氣風發的那一天。”

楊得意跨上快馬,加鞭趕路,比許昌早了半個時辰到了長壽宮。

竇太後正在小寐,在宮女扶持下坐起,精神有幾分萎糜:“楊得意,你不在上林苑服侍皇上,來到我這長壽富有何貴幹哪?”

“一者是皇上惦念太皇太後鳳體,叫奴才代他來問候。”楊得意話語轉到正題,“二者是太後差人傳口諭,皇上不敢怠慢,特派奴才送來按太後的吩咐所擬的聖旨一道,請太後過目,是否滿意。”

竇太後接過聖旨,見上麵寫著將趙綰、王臧處死的言語,心中滿意,暗說武帝對她還是言聽計從不敢有違的。但是她頗為不解地問:“怎麼,那宰相許昌還在上林苑嗎?”

“稟太後,許大人傳過您的日諭後,不等萬歲表態,即匆匆離開,鬧得我們都覺奇怪。”

“那麼他是去了何處呢?”

“這個奴才確實不知。”

“好吧,你留下聖旨回去複命,告訴皇上,就說哀家對他甚為滿意。讓他隻管安心住在上林苑內,朝中一切自有老身為他做主。”

“奴才遵命。”

在楊得意離開大約兩刻鍾後,許昌回到了長壽宮。

竇太後臉上帶著不悅之色:“回來啦,事情可曾辦妥?”

“回太後的話,果然不出臣之所料,皇上他斷然不肯將其親信處死,他將太後懿旨當做耳旁風啊!”

“怎麼,果真如此?”

“為臣不敢妄奏。”

竇太後不露聲色:“皇上真的不聽哀家之言,他薊底是如何講的?”

許昌心說,何不趁此時給武帝編上幾句,也好讓太後動怒,最好激太後對皇上動了殺心,他便煞有其事地說:“臣向皇上傳太後口諭,可是萬歲他竟不以為然,還說道,‘朕貴為天子,握有生殺大權,但不是太後手中玩偶,不能聽任太後隨意擺布。’將臣逐出了依瀾堂,為臣就這樣灰溜溜地回來了。太後,那劉徹可是反相已露,必須及早除掉,以絕後患哪!”

竇太後冷笑幾聲:“許大人,宰相,哀家很是欽佩你說假話也不臉紅的本事,你就別再演戲了。”

“太後,此話從何說起?”許昌有些發毛。

竇太後將聖旨擲給許昌:“你自己睜大眼睛看。”

許昌看罷聖旨,心說事情要糟,自己讓武帝給耍了,他趕緊表白:“太後,皇上這是擔心臣回來稟報實情後您動怒,故而改變主張,派人搶先送來這聖旨,這更看出劉徹的陰險。太後,萬勿為他的假象所蒙蔽呀!”

“算了,你以為哀家是可以被騙的嗎?”竇太後甚為嚴肅地說,“老身參與朝政數十年,凡事一眼即可看透。你那點兒小九九,還能瞞過哀家的眼睛?你想借老身之手除去皇上,再立一幼子為君。那樣一來,在哀家百年之後,你就可以獨霸朝綱淩架於皇帝之上為所欲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