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景帝判案 禦醫下毒(2 / 3)

韓嫣提醒道:“而今不是道謝之時,在下愚見,要救令兄性命,非你親自麵見皇上求情不可了。”

李三針點點頭:“有理。”

“而且事不宜遲。”韓嫣顯出切實的關心,“俗話說夜長夢多,你要防許家惡人先告狀。”

聽了這番話,李三針愈發感到形勢緊迫:“多謝將軍提醒,在下即刻就去未央宮。”

戒備森嚴的皇宮,可不比尋常所在。李三針每經過一道宮門,都要受到黃門太監的盤問。原本就心急的他,顯得比往日神色慌張,就引起太監們的注意,便要盤問幾句。後來他幹脆就聲稱萬歲龍體偶有不適,宣他火速進宮醫病。這樣他磨破了嘴皮子,總算到達了未央宮門外。

執事太監楊得意正向外走,李三針緊趨幾步上前:“楊公公,借一步說話。”

“李大夫,萬歲並未宣召,你進宮何事?”

“公公有所不知,在下有事要當麵向萬歲稟奏。”李三針深深一躬,“煩請通報一下。”

“哎呀,不巧,萬歲已奉太後懿旨,就要去長壽官見鳳駕。”

說話間,景帝乘坐便輦恰已出了宮門。

李三針俯跪在地:“叩見萬歲萬萬歲!”

景帝沒有停輦:“李先生進宮為何?”

“萬歲,臣有一事啟奏。”李三針站起跟在了禦輦之後。

景帝頭也沒回:“朕應太後之召就去長壽官,有事待朕回時再奏不遲。”

“萬歲,此事……”李三針還想再說,但景帝的禦輦業已走遠,他也就隻好止步了。

長壽宮中,竇太後精神極佳,滿麵春風地與禦使許昌談笑風生。因為太後是許昌的姨媽,為此許昌常來宮中看望,景帝也未覺奇怪。見禮落座之後,景帝開口說:“母後召兒臣來不知有何吩咐?”

“皇上,是一個命案需要你來定奪。”

“母後請道其詳。”

“許昌啊,你就向皇上奏明吧。”

“萬歲,是這樣。”許昌言道,“家兄以五百兩銀子購得農戶李二柱田產,交割之日,李二柱賴賬不給。並下狠手打死家丁孫狗,家兄也被打成重傷。按理說殺人償命,可長安府尹不敢宣判,要請旨定奪。”

“長安府為何不敢判案?”

“原因是此案牽扯到了太子。”

“太子!”景帝吃了一驚,“又與太子什麼幹係?”

“皇上莫急,其實與太子關連並不是很大。”太後告訴說,“太子府的家將韓嫣出麵為李二柱作證,聲稱孫狗之死非李二柱所為,而其兄李三針又是禦醫,故而長安府不敢判決。”

“有這等事。”景帝態度倒是明朗,“有道是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如果當真是李二柱打死人命,按律自當償命。”

“萬歲,此事千真萬確。”許昌趁機插言。

太後接著說道:“人命大事,誰敢胡言亂語,皇上,就請做個決斷吧?”

景帝不能不有個態度:“殺人償命,這是自然。”

太後偏偏就盯住不放:“皇上,光是這樣說說還難算數,就請降旨吧?”

景帝想既然殺人償命是天經地義的事,太後又立逼不等,何不就做個順水人情,便在長壽宮中提筆書寫了一道聖旨。許昌拿到聖旨片刻未停,當即離開長壽宮前去長安府。

又半個時辰後,景帝方才回到未央宮。他驚愕地發現李三針仍在宮門前徜徉,停下車輦問道:“李卿一直等在此處嗎?”

“正是,”李三針急切之情溢於言表,“萬歲,臣有一事相求。”

“莫非是令兄的人命官司?”

“萬歲如何已知?”李三針雙膝跪倒,“還望萬歲明察秋毫,救家兄性命。”

“國法無情,豈能偏廢,令兄殺人理當償命,朕已降旨問斬,你就死了這求情之心吧!”

“啊?”李三針登時間傻在那裏。

不知過了多久,一陣涼風吹過,李三針才清醒過來,再看四周,皇上早已進入了富室,附近寥無一人。他雙腿已是麻木,強撐著站起,捱出了皇宮,不知不覺間到了長安府。府尹派刑房師爺傳出話來,李二柱業已奉旨問斬,請李三針前去牢中收屍。

李三針猶如失魂落魄一般,下意識地又信步走到了唐姬的住所。

唐姬看到李三針,仿佛是天上掉下一張大餡餅,一下子撲到他的懷中:“該死的薄情郎,這幾日你死到哪裏去了,害得奴家盼紅了眼睛。”

懷抱唐姬香軟的玉體,李三針突然間清醒了。這是在活生生的人世,麵對著嬌滴滴的佳人,煩惱的堤壩瞬間垮損,現實的美色令他忘乎所以。與唐姬相擁上床,好一番顛鸞倒鳳,真個是如膠似漆。

雨散雲收,唐姬點著李三針的鼻子數落:“姓李的,想白占姑奶奶的便宜啊,交待你的事辦得怎麼樣了?”

“交待的事,什麼事啊?”李三針一時懵懂。

“裝什麼糊塗?”唐姬瞪圓雙眼咬牙切齒,“為我報仇之事,何時能夠要了皇上的狗命?”

李三針仿佛是震聾發聵般騰地坐起,下意識地重複一句:“要皇上的狗命……”

“對!我與皇上有深仇大恨,誓不兩立。”

“深仇大恨!”李三針口中機械地重複著,下地穿上鞋,“我有深仇大恨哪,應該要了他的命。”

唐姬有幾分明白,跟下地來,溫存地靠過去:“我的李郎,你打算如何下手,何時下手?”

“這你就不要管了,我自有辦法。”李三針大步離開,一副視死如歸的凜然氣概。

明晃晃的陽光照進未央宮,金銀器皿無不閃耀出奪目的亮麗。景帝感到有些眩暈,閉上了雙眼養神。太監楊得意緊站在下手,全神貫注地守候在一旁,隨時準備皇上的役使。

李三針輕手輕腳地走進,今日與往昔大不相同,他除了肩背著藥箱之外,手中還提著一個小小的竹籃。

楊得意輕聲問道:“李大夫,未經宣召自行進宮,有何貴幹哪?”

“楊公公,我是特為萬歲送蜜棗而來。”李三針舉了舉手中的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