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景帝判案 禦醫下毒(3 / 3)

景帝實則是在假寐,聞言睜開眼睛:“很好,朕這兩日口苦,正思食用些甜蜜之物。”

“是臣記得萬歲喜食蜜棗,故而進奉。”

楊得意接過送至景帝麵前:“請聖上禦覽。”

景帝見籃內的山東金絲小棗紅潤渾圓,立時激起了食欲,撚一個就要往口中送:“好棗,個個鮮豔如新。”

“萬歲且慢。”楊得意叫了一聲。

景帝一時間怔住:“為何?”

“這……”楊得意看看李三針,不好明言,“這入口之物還當謹慎才是。”

“啊,”景帝明白了,他覺得楊得意之言不無道理,但他口中卻說,“李大夫是朕心腹,斷然不會加害朕的。”

“小人天膽也不敢做下滅門之事。”李三針從景帝手中取過那枚棗兒放入自己口中,認真咀嚼後吐出核來,“萬歲盡請放心食用。”

景帝果然徹底放心了,他抓起一把就吃:“不錯,味道甘甜而又清爽,朕甚是喜食。”

“萬歲,雖然可口,亦不可貪食,每日最好不要超過十粒。”李三針關切地加以規勸。

自此景帝日食蜜棗十枚,而且一日也不間斷。他怎知這是李三針暗中做了手腳,食之上癮欲罷不能。而且俱用毒藥浸泡過了,足以令他慢性中毒,又不至於被人發現。

一個月後,景帝不豫,自然還是李三針調治。他開的方子皆為些不痛不癢的藥,既不治壞也不治好。又過月餘,景帝病勢轉重,看看已不久於人世。

這一日上午,李三針又為景帝例行醫病之後,心內已是有數,料定景帝拖不過今明兩天了。他不覺心中分外地輕鬆得意,自己的目的終於達到了,可以慰藉兄長在天之靈了。心中得意,不知不覺哼出了家鄉的小調:

汾河水呀嘩啦啦,

呂粱山哪黑茬茬,

小毛驢它下匹馬,

枯死老樹發新芽。

在景帝身邊侍疾的太子劉徹,本意是追上李三針問一問父皇的病情,在景帝病榻前他未敢啟齒,待李三針走出後他快步追出。離開尚有一丈多遠近,劉徹聽到李三針忘情地哼著小曲,內心裏陡然升起不滿。怎麼?皇上已是危在旦夕,身為禦醫的李三針非但不為救治不力而慚愧,反倒是這樣快活,這未免太不正常了。想著想著,他放慢了腳步,邊思忖邊跟在了李三針身後。

百無聊賴的唐姬正在房中剪紙花,看見李三針走進,又是呼地撲上去:“該千刀萬剮的李三針,你這許久又死到哪裏去了?”

李三針顯出幾分得意:“我去辦你想辦的大事。”

“你,殺了昏君?”

“他雖說尚未斃命,卻也是危在旦夕了。”

“快告訴我,你是用的什麼方法?”

李三針將他用砒霜泡蜜棗的毒計,得意地學說一番:“這就叫暗算無常死不知。”

“李大夫,你說的全都當真?”

“豈有戲言。”

“那我可真要好好地謝你!”唐姬在李三針臉腮響亮地一吻。

“其實你用不著說謝。”李三針說時還是咬牙切齒,“我也是為家兄報仇雪恨了。”

窗外的劉徹將一切都聽了個真而又真,他心中暗說:“好你個李三針,父皇待你不薄,竟然下此毒手。還有毒婦唐姬,好心放她一命,卻恩將仇報,鼓動李三針投毒,真是一對狗男女。”

太子劉徹悄悄離去,他眼下顧不上懲處李三針和唐姬,他掛念父皇的病情,直奔禦醫館,找來三名聖手禦醫,要他們帶上治療砒霜的藥物,立即為父皇清毒。

未央宮裏,景帝已是氣如遊絲,見到劉徹眼中閃出些許亮光。三名禦醫逐一上前把脈後,都是無可奈何地搖搖頭。

景帝自己心中明白,示意劉徹近前:“太子,朕自知已沒有多少時間,有些話要囑咐你,讓他們退下。”

劉徹揮手,三禦醫知趣地退出,然後他俯身貼近景帝:“父皇,有何吩咐?兒臣在恭聽。”

“皇兒,為父登基僅僅十六年,剛剛四十八歲就要離開人世,離開這君王寶座,確實有些眷戀,然天命難違不得不去。朕一生待人寬厚,這也許是為父最大的不足,但知其錯朕還要再下最後一道聖旨。諸侯王與列侯各賜馬八匹,七品以上官吏賜與黃金二斤,民戶每家百枚銅錢,宮人發放寧家準其婚嫁……”景帝說不下去了,他就在這對天下人的同情與恩賜中終止了生命。如果他還有氣力說話,那麼說不定還有多少賞賜。

劉徹怔了足有好一陣時間,他不相信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就這樣去了。少時,他醒過神來,在景帝床前失聲大哭。真個是涕淚俱下,悲痛欲絕。

聞訊趕來的太子師衛綰近前勸道:“太子殿下當節哀自重,先皇辭世固然悲痛,但婦人之狀不足取。太子應以國家為重,立即安排登基事宜。”

劉徹揩幹了眼淚:“恩師之言令人難以苟同,父皇屍骨未寒,我這裏就張羅繼位,豈不叫人恥笑本宮。”

劉徹依然覺得父皇剛剛死去,自己就急於登基不是很好,但朝中的大臣都知道,此事拖不得,一拖很可能就生出了不必要的麻煩,於是衛綰正色勸諫,“常言說國不可一日無君,問了穩定人心,徹底滅掉覬覦者的心思,還是早登基為好,這樣才能穩定大局,保證天下太平。這並非涉及到殿下個人的利益,而是關係到整個國家的利益。”

劉徹被衛綰說得言盡詞窮,隻能說道:“即便是這樣,登基大典的準備時間總也得一個月吧?”衛綰感覺到劉徹還沒有下定決心,繼續勸諫道:“殿下,那些都是形式,為了避免夜長則夢多,我們可以免去這些俗禮,既節儉,又可防止生變,讓我們也少些不必要的麻煩。”

劉徹感到衛綰的話有理,也同意了他的意見,決定盡早登基。衛綰提出就在當日登基,雖然劉徹也覺得倉促,衛綰隨即便用師傅的口吻吩咐道,“擦幹你臉上的眼淚,更換新的衣冠,隨即便升殿即位。”

在衛綰的催促下,景帝去世的當天劉徹就登基繼承皇位了,改元為建元元年。這就是曆史上嗬嗬有名的又一代英主漢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