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問話(1 / 3)

門外的魏德忠被皇帝的冷喝嚇了一跳,見有小太監有些好奇地往裏頭打量,忙拉著小太監走遠了,低聲斥道:“不要命了!”

禦書房內,皇帝麵色冷沉,秦衍也看不出心中的情緒,沉悶的氣氛壓得人幾乎喘不過氣來,一片寂靜中,蘇輕寒輕輕挑了挑眉,抬眸望向皇帝,不卑不亢道:“回陛下,陛下所言臣女罪過,臣女不敢承認,並非擔心陛下會懲罰臣女,而是為了陛下清名著想,臣女不能認。”

皇帝眯了眯眸子:“哦?你倒說說看。”

蘇輕寒恭謹道:“其一,陛下指責臣女妄議朝政,但此前安寧殿上,陛下金口玉言,言明不怪臣女妄言之過,權當玩笑聽爾,臣女若認下這一樁罪,豈非害陛下失信於眾臣?陛下一言九鼎,言出必踐,臣女不敢陷陛下於不信。”

皇帝沉沉望著她,一言不發。

“其二,陛下指責臣女信口雌黃蠱惑人心,但臣女所言皆有證可尋,陛下若是不信,盡可查證。”

麵對皇帝極具壓迫性的目光,蘇輕寒毫不露怯,字字清晰。

“其三,陛下提及臣女妄圖攀龍附鳳,迷惑皇後娘娘,”蘇輕寒頓了頓,繼續道:“臣女萬萬不敢苟同,陛下聖旨賜婚,大皇子與安南縣君佳偶天成,俗話說君子有成人之美,臣女雖是女子,卻也熟讀女戒女德,怎會寧肯擔著抗旨的罪名迷惑皇後娘娘,陷安國侯府於不義呢?何況此事無憑無據,若隻憑著幾句流言便處置臣女,又如何服眾呢?”

“陛下仁善開明,愛民如子,一言一行皆為萬民表率,臣女蒙受皇恩,不敢不替陛下著想,還請陛下三思。”

她說完最後磕了個頭,隨後不再多言,禦書房內一時無人說話,氣氛霎時凝滯了起來。

秦衍麵上不動聲色,心中卻有些好笑,皇帝先發製人,怒而問罪,蘇輕寒若是直接反駁,便是對皇帝不敬,可她說的這些話,若說是反駁了皇帝的話,可她一句都沒提過皇帝的不是,若說沒有反駁,皇帝提出的罪名她倒是一條都沒有認,反而一副處處替皇帝著想的忠誠模樣,讓皇帝想發火都沒名目,當真是狡猾的緊。

皇帝麵上雖冷,心中卻也有些驚訝,隨後便是一閃而逝的欣賞,蘇輕寒這番話,莫說是個深閨女子,便是那些經過精心培養的世家子弟都未必能在他的威壓下這般冷靜沉著,更何況她才十三歲,就已經有如此的氣度見識,不驕不躁,頭腦清醒,可真是不簡單了。

他眼中的冷意緩緩散去,擺手讓蘇輕寒起來,又命人賜了座,淡淡道:“你倒是伶牙俐齒。”

話雖如此說,但言語中早已沒了剛才的冷厲,蘇輕寒垂眸,皇帝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放下茶杯,才道:“之前在安寧殿上,你說朕的政令並非完全落實到百姓身上,此言可當真?”

蘇輕寒不慌不忙低頭:“是。”

“但朕接到的消息從未提過這些事,或許你所見所聞不過是個例。”

“回陛下,之前在大殿上,臣女曾提及守城士兵向往來百姓收取銅錢一事,但這些不過是冰山一角罷了。”蘇輕寒頓了頓,繼續道:“臣女雖是女子,但父親一向忠君愛國,對於國事也常常掛心,耳濡目染之下,臣女也略微知曉一些,陛下若是想聽,臣女便一一為陛下說明白。”

皇帝微微點頭:“說說看。”

“據臣女所知,三年內陛下頒布的政令多如牛毛,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有兩條,其一是三年前廣開恩科,招賢納士,設鄉試,會試,殿試三試,選舉寒門學子入朝為官,在此之前,夏國官員或由朝廷重臣保舉,或由世家子弟直接添補,寒門書生難以施展抱負,陛下此令宛如久旱之甘霖,另廣大寒門學子有了施展才華的機會,實乃明智之舉。”

“但,”她眼底劃過寒光,轉折了語氣,不緊不慢道:“陛下本意乃是為朝廷選舉人才,殊不知政令層層落下,便給了佞幸盤剝百姓的機會,無數寒門學子為了能有入試機會,不得不想法子賄賂當地知縣知府,若有實在貧寒拿不出銀兩的有才之士,當地官員便會將此人入試資格抹去,甚至有膽大妄為者明目張膽將入試資格進行競拍,價高者得,這些進了鄉試的學子,到了會試又會被再一次盤剝,到了殿試則盤剝更加嚴重,寒門書生若想入朝為官,往往需要花費數萬兩白銀,傾家蕩產者有之,負債累累者有之,而這些人做了官,為了收回花出去的銀兩,又會進一步剝削百姓,搜刮民脂民膏,一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絕非誇張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