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食補與藥膳養生(5)(2 / 3)

鮮木耳不宜食用。據報道,有食用鮮木耳者,雖經浸泡9—50分鍾,煮食後,次日被日光照射而引起植物日光性皮炎。但食用幹燥木耳則無類似反應,即使在食幹木耳後立即接觸日光也不發病。因此,不宜內服鮮木耳,以免引起植物性皮炎。

6.黑芝麻:補腎益精

芝麻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強壯益壽的高級食品。我國有以芝麻作為補養食品的傳統。芝麻榨油名麻油、香油,也可藥用,但芝麻多油脂,易滑腸,脾弱便溏者當忌服。

中醫學認為,芝麻是一種發物,凡患瘡毒、濕疹等皮膚病者,應忌食。

黑芝麻味甘,性平,入肝、腎、肺、脾經,含脂肪、蛋白質、葉酸、甾醇、芝麻素、芝麻酚、維生素E、糖類、卵磷脂及較多的鈣。每100g黑芝麻含蛋白質21.9g,高於雞蛋和瘦牛肉的蛋白質含量;脂肪61.7g,多於肥牛、羊肉的蛋白質含量,且多為不飽和脂肪酸,其中的亞油酸高達50%,高於其他植物油;另外,還含有鈣564mg,磷368mg,鐵50mg。其鐵含量之高,是許多食物無法比擬的。

黑芝麻具有滋養肝腎、潤腸通便及益血烏發的作用。《神農本草經》說它“主傷中虛羸,補五內,益氣力,長肌肉,填髓腦”。《名醫別錄》說它能“堅筋骨,明耳目,耐饑渴,延年”等。中醫學認為,黑芝麻性平,味甘,能養血補肝腎,可治療肝腎不足的虛損病,使筋骨堅強而有力。老年、產後及病後體弱、大便秘結、頭昏腰酸,可將黑芝麻炒熟,研成細末,加入適量的蜂蜜,每日吃3—4匙,收效良好。老年性哮喘病人常食黑芝麻,既有治療效果,又可平和穩定。高血壓、慢性神經炎、末梢神經麻痹病人,常食黑芝麻也有一定的好處。黑芝麻具有以下醫療作用:

強壯身體,益壽延年,用於體弱補益,特別是陰虛補益更佳。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胡麻……補五內,益氣力……久服輕身不老。”

滋補肝腎,用於眩暈、健忘、須發早白、腰膝酸軟的治療和補養。

潤養脾肺,有一定益氣之功。

用於肺陰虛的幹咳、皮膚幹燥及胃腸陰虛所致的便秘。

用於產後陰血不足所致的乳少及產後補養,有養陰血增乳之功。

可降低膽固醇,防治動脈硬化、高血壓等;外用可解毒生肌。

動物實驗表明,黑芝麻對子宮有興奮作用,對腎上腺皮質功能有抑製作用,有增加血細胞容積的傾向,還有致瀉作用。

芝麻作為藥用時,內服煎湯一般每日用量9—15g;或可入丸,散服用;外用適量,煎水浴或搗敷。食用時應注意:

芝麻以粒整齊、潤澤、無蟲蛀、無發黴者為佳。已發黴變質者禁用。

應注意與亞麻的種子,亦叫壁虱胡麻的種子相區別。亞麻種慣稱“胡麻子”,功用與芝麻不同,應注意區別。

白芝麻有潤腸通便、滋陰血、增乳功效;黑芝麻有滋補肝腎、滋潤五髒功效。

腹瀉者禁用。

7.百合:安神祛病

在我國民間,素有喜食百合的習慣。隨所配物品的不同,可將百合製作成不同的茶點、湯飲等。其實,百合不但作為一種食品素為人們所喜愛,而且作為一種中藥,對人體具有治療和保健作用。因其藥食兩用,價廉物美,素為醫家和病人喜用。

百合為百合科植物百合、卷丹、山丹、川百合等的肉質鱗莖。

百合的品種較多。古時入藥用的百合源於百合屬多種植物,其葉大,花白者,即為百合;細葉,花紅者,即為山丹;花黃有黑斑,夜間有黑子者,即為卷丹。我國供藥用和食用的百合即為卷丹。另外,還有川百合,其主要分布於四川等西南地區。

百合的名稱,主要以其植物的形狀命名。百合之名始見於《神農本草經》。因其鱗莖由鱗瓣數十片相合而成,故名百合。百合又有許多別名,如重箱、百合蒜、蒜腦暑、摩羅等。

每100g鮮品百合中含蛋白質4g,脂肪0.lg,糖類28.7g,粗纖維lg,磷91mg,鈣9mg,尚含有各種維生素及多種生物堿。百合的地下鱗莖、種子及花均可藥用。

百合甘寒滋潤,質厚多液,有滋養潤肺、止咳、養陰、清熱、安神、利尿等功效,又是富有營養的食品,為潤肺、止咳、寧心、安神、清利二便的食品和滋補品,多用於肺燥咳嗽、咯血和熱病之後餘熱未消,以及氣陰不足而致的虛煩驚悸、失眠、心神不寧等症。咳嗽哮喘的老年人服後可潤肺止咳,神經衰弱和失眠患者服後可寧神鎮靜,並能利尿消腫,具有補腦健胃、抗衰老的功能,為老年人的滋補強壯和抗衰老、健身之品,是慢性支氣管擴張、結核病、肺癌較為合適的食療品,對低熱、煩躁、失眠患者也甚適宜。

百合清蒸食用可治胃病、肝病、貧血等。實驗表明,百合有升高外周白細胞,提高淋巴細胞轉化率和增強體液免疫功能的活性。百合含有秋水仙堿,當溶液濃度為lOmg/ml時進行體外組織培養,有明顯抗癌作用,受到人們的重視。百合含磷量很高,磷是構成細胞核蛋白的主要成分,能促進葡萄糖、脂肪、蛋白質代謝,又是各種酶的主要組成成分,對維持血液酸堿平衡有重要作用,可延緩機體的衰老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