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食補與藥膳養生(5)(1 / 3)

食物中的鞣酸可與鐵劑結合生成不易溶解的物質,使鐵元素吸收減少,藥物療效降低。核桃仁為富含鞣酸的食品,故服用鐵劑時不應食用。

(2)服用各種酶製劑時不應食用

酶製劑可與核桃仁中的鞣酸結合成鞣酸蛋白,使酶製劑失去活性,故服用酶製劑時不應食用核桃仁。

(3)服用洋地黃、洋地黃苷片等強心苷類藥物時不應食用

洋地黃等藥物可與核桃仁中的鞣酸結合,生成不溶性沉澱物,降低藥物療效,故服用洋地黃等藥物時不應食用核桃仁。

(4)服用碳酸氫鈉時不應食用

碳酸氫鈉類藥物可與核桃仁中的鞣酸起反應,使其失去藥效,故服用碳酸氫鈉類藥時不應食用。

(5)肺膿腫患者不應食用

核桃仁雖有納氣定喘止咳的作用,但味甘可助濕生痰,溫可助熱。《本草經疏》記載,核桃仁“肺家有痰熱不得施”。肺膿腫則為痰熱內聚、腐敗血肉所致,故肺膿腫患者不應食用。其他呼吸係統疾病有痰熱者也不宜食用。

(6)慢性腸炎患者不應食用

核桃仁富含油質,可潤腸通便,慢性腸炎患者食用會明顯加重病情。

5.黑木耳:降壓抗癌

近代藥理研究發現,黑木耳中含有一種多糖體,有一定的抗癌活性,是一種極好的免疫促進劑,能顯著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因此,經常食用黑木耳,可以增進身體健康,在某種程度上還可預防癌症的發生。黑木耳又名雲耳、木耳、木鏨、木蛾、樹雞,為木耳科植物木耳的子實體,是生長在朽木上的一種食用真菌。我國人工栽培黑木耳已有1000多年曆史,《神農木草經》、《齊民要術》、《唐本草》、《本草綱目》等古籍對其生產和食用均有記載。如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說:“木耳生於朽木之上,無枝葉,乃濕熱餘氣所生。曰耳曰蛾,象形也。”幹燥的黑木耳呈不規則塊片,多蜷縮,表麵平滑,黑褐色,底麵較淡,水浸泡後膨脹,色澤轉淡,柔潤而微透明,表麵有滑潤的粘液。由於生長環境、氣候、條件和采集時間不同,質量也各異。通常小暑前采的“春耳”,朵大、肉厚、質佳;立秋後采的“秋耳”,朵略小質次之;小暑至立秋前采的“伏耳”,大小不均,質量較差。我國東北、東南、西南各地均產黑木耳,一般以幹燥、朵大、肉厚、無樹皮雜質者為上品。

黑木耳味甘,性平,入胃、大腸二經。黑木耳營養豐富,除含有大量蛋白質、糖類、鈣、磷、鐵、鉀、鈉、少量脂肪、粗纖維、維生素Bi、維生素B、維生素C、胡蘿卜素等人體所必需的營養成分外,還含有卵磷脂、腦磷脂、鞘磷脂及麥角甾醇等。糖類有甘露聚糖、葡萄糖、木糖、戊糖、甲基戊糖等。

黑木耳對動脈硬化、冠心病等有很好的食療作用。1980年,美國明尼蘇達醫科大學的哈默斯醫生在做人體血液實驗時,意外地發現有1份血液樣品沒有按正常情況凝結。這引起了他的關注,隨即對該樣品的供血者進行追訪、調查,發現那個人對中國菜頗感興趣,經常光顧中國餐館,尤其喜歡吃“四川麻婆豆腐”。哈默斯醫生對這道菜加以分析,發現其中的黑木耳含有一種抗血凝物質,能夠減緩血小板凝結趨勢,從而阻礙血液凝固。於是,他在《新英國藥物雜誌》上報道:“中國烹飪中的黑木耳能夠影響血液的凝結,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起到緩和作用。”這個消息在全世界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黑木耳滋陰潤燥,活血止血,益氣強身,可用於治療高血壓、婦女產後虛弱及痔瘡出血等。黑木耳還因其膠體吸附力強,能夠消化纖維,可起到洗胃的作用,所以,它又是礦山、冶金、紡織、理發工人最理想的保健食品。

黑木耳有消除塵毒、防止吞噬細胞變性和壞死、防止淋巴管炎和阻止纖維性變化、預防矽肺形成的功效。

國內外最新的研究結果表明,黑木耳具有化解體內結石的功效。這主要是因為黑木耳中所含有的發酵素和植物堿能夠有效地促進消化道與泌尿道內各種腺體的分泌,催化體內結石並潤滑管壁,促使結石排出。此外,黑木耳所含的無機鹽能夠促使體內的各種結石產生化學反應,化解結石。不妨每日有意識地吃一兩次黑木耳。

黑木耳所含的蛋白質、脂肪、糖類,不僅是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也是美容的物質。其胡蘿卜素進入人體後,轉變成維生素A,有潤澤皮膚、毛發的作用。卵磷脂在體內可使體內脂肪呈液質狀態,有利於脂肪在體內完全消耗,帶動體內脂肪運動,使脂肪分布合理、勻稱;纖維素促進腸蠕動,促進脂肪排泄,有利於減肥。

木耳的服用並無特別之處。其雖為藥食兩用品,但目前以食品的形式使用為多。作藥品應用時,既可內服,也可外用。內服每次9—30g,煎湯服用,或研末衝服;外用時取適量木耳,研成細末狀調敷患處,或浸泡後消毒,外貼傷口。

木耳當作食品使用時,視其不同的製作方法而有不同的使用常識。一般來講,無論是做點心、佐餐,還是菜肴,都應浸泡洗淨,或煮,或煎,或炒。詳見木耳的常用藥膳方。

木耳雖是食療佳品,應用廣泛,但並非人人可用,時時可用,必須注意下列事項:

木耳有潤燥滑腸之功,故大便不實、溏薄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