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食補與藥膳養生(4)(2 / 3)

因此選購紅棗時,應參考上述性狀特征,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

視之果形短壯圓整,顆粒大小均勻,核小,皮薄,皺紋少而淺。

掰開棗肉而不見紋絲(斷絲),肉色淡黃。

捏之幹燥而不粘手,有緊實感。

食之甜味足,肉質細。

符合以上條件的大棗,方為上品。

2.桂圓:養血安神

桂圓是一種家喻戶曉、曆史悠久的藥物和食品。對人體具有良好的補益、調節作用,是防病治病、養生保健的常用品。無論是在民間還是在醫藥界,對桂圓的使用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使用得當,可收到明顯的效果。

桂圓為無患子科植物龍眼的假種皮,又稱龍眼肉、圓眼肉等,是我國有名的傳統水果。主要產於我國福建、台灣、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及四川等地。果實形狀渾圓,外有果殼,黃褐色。果肉新鮮時呈乳白色,半透明,飽含水分,味甜如蜜。以個大、肉厚、質細軟、色棕黃、味濃甜、半透明者為佳。新鮮果實易於腐敗,不耐貯藏和運輸。加工後變成暗紅色,除食用外,中藥方中亦常使用。

桂圓含有葡萄糖、蔗糖、酒石酸和維生素A、維生素B及少量脂肪、腺嘌呤、膽堿等,還含有蛋白質及多種氨基酸。所含物質除營養全身外,特別對腦細胞有一定的補養作用。據美國一研究結果顯示,其對增強記憶和消除疲勞特別有效。

桂圓自古便是滋補佳品。李時珍說:“食品以荔枝為貴,而資益則龍眼為良,蓋荔枝性熱,而龍眼性和平也。”常用桂圓煮粥食用,可延年益壽,使人年老而體若少年。《名醫別錄》稱其為“益智”,言其功能養心益智。桂圓肉、核、皮及根均可作藥用。

桂圓有益心脾、補氣血、安心神的作用,用於久病體虛、年老及產後虛弱、心悸、健忘、失眠等;有生津滋潤五髒的作用,可治療陰虛津傷之症,對大腦皮質有鎮靜作用,對癬菌有抑製作用。

桂圓肉的浸劑,在試管內對奧杜盎小芽胞癬菌有抑製作用。桂圓葉適用於外傷,有止血、消炎作用,可開胃益脾,補心長智。果核為收斂止血藥。但桂圓性溫而滋膩,內有痰火、濕滯、停飲者,不宜食用。

桂圓的服用方法並不特別。因桂圓既是藥物也是果品,因此在服用方法的選擇上也必須考慮到作為藥物還是果品。一般而言,桂圓的服用有以下幾種方法:

(1)生食

多以食用新鮮的桂圓肉為主,其味甘汁多,甜美無窮,性也較平和,溫性較小,但有明顯的季節性,多在初秋時節。須指出的是雖然新鮮桂圓味美怡口,性也較平和,但一次不能食用過多,每次食用量控製在10—15個,每天不宜超過50個,因其性能畢竟偏於溫性,多食則宜生火助熱。除了生食桂圓外,也可生食桂圓幹。相對新鮮桂圓,桂圓幹的水分明顯減少,溫熱之情也較明顯,因此每次食用量宜控製在6—10個,每天不宜超過30個。

(2)煮湯服用

這是桂圓最為常用的服用方法。既可單獨煮湯服用,也可根據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加用一些其他具有藥用、保健作用的物品,共同煮湯服用。一般煎湯服用時,桂圓幹的劑量在10—15g,多則30—60g。

(3)製劑食用

在許多情況下,尤其是根據疾病治療和養生保健的不同需要,用桂圓配伍其他藥物和輔料製作成不同的劑型,以便長時期食用。常用的劑型有熬膏、浸酒或入丸、散劑等。要說明的是這種加工方法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或由專人進行加工。

無論是以何種方法食用桂圓,都必須注意以下事項:

不能大劑量長期服用,以免助火傷陰而造成體內的陰陽不平衡。

陰虛火旺,內熱重者應慎用、少用或不用。因桂圓性味偏於溫性,易傷陰助火生火,而使體內陰更虧火更重。

痰濕重,腹脹滿者應慎用、少用。因痰濕困阻脾胃,造成脾胃功能紊亂,氣機不暢,而往往出現腹脹滿悶、口粘苔膩等現象。桂圓雖能健脾胃,但其補益之性甚大,味甜汁濃,易助濕生痰。因此對於痰濕重之人,服用桂圓反而會加重痰濕的滋生。

3.人參:補氣固本

人參曆來是祛病滋補、延年益壽的珍品。它味甘,性溫,功能大補元氣,健脾補肺,益智健腦,生津止渴。《神農本草經》說,“人參主補五髒,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

醫學臨床通常采用人參來提高老年人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效果頗為顯著。人參對老年人智力減退、記憶力消失、思維遲鈍等都有治療作用。由於人參有很好的抗衰老作用,合理服用有助於延年益壽,對老年癡呆、腦動脈硬化、耳鳴耳聾、震顫麻痹、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小便頻多,以及一些退化性疾病,如頸椎病、肩周炎等,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現代研究發現,人參含有29種三萜甙類成分,並含有16種以上的氨基酸,9種糖,3種脂肪酸,3種甾醇,7種維生素,2種揮發油,3種黃酮類物質,12種無機元素,3種酶,以及葡萄糖甙、人參奎酮、膽堿等化學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