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不醉酒
酒對身體的利弊,總的說,是少量有益,過量有害。少量飲酒,可暖腸胃、禦風寒、活血通絡、增加食欲。已有科研證明,啤酒、葡萄酒中有一定量的維生素及其他營養物質,但不可忘記酒的重要成分是乙醇,長期過量服用,可造成內髒慢性炎症、營養缺乏病、肝硬化、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等,還可能損害神經組織,甚至致癌和致畸。可見,偶爾飲少量含酒精少的啤酒、葡萄酒、黃酒是可以的(但也不宜天天、餐餐飲),烈性酒一般隻可少量細品慢飲,不要空腹飲用。多飲啤酒可以使人發胖。
(6)不要迷信“補品”
凡是營養豐富而對人體有益的物品都可以叫補品。因此,普通食品隻要按營養成分調配得當,就可以成為很好的補品。但我國民間常把燕窩、魚翅、海參、銀耳、阿膠、人參、鹿茸等稱為補品,難免使有些人把自身健康寄托在這些價格昂貴的補品上。但事實上,價格昂貴的物品不一定都是補品,如燕窩蛋白質雖含量在50%以上,卻是不完全蛋白質;魚翅含蛋白質高達83%以上,但缺乏色氨酸,也是一種不完全蛋白質。所以這類物品不足以稱為補品。
(7)少吃鹽
鹽(氯化鈉)攝入過量,已證明是高血壓病的致病危險因素之一。目前國內嗜鹽的習慣還相當普遍,各式含鹽量高的食品還相當多,值得注意。成年人對鈉的要求每日平均隻為2克,折合成食鹽約為5克左右,但目前大致為15克以上(每日消費量),應當降到日攝取量10克以下。
(8)細嚼慢咽
養成細嚼慢咽的習慣,不狼吞虎咽,有利於蛋白質吸收。進餐時不看書或大聲談笑,可使消化液分泌正常,有利於消化吸收。
(9)少吃甜食
多吃甜食的不良後果主要是齲齒,另外經常食用含有大量糖分的甜食可影響其他營養的攝入,三餐之間在吃糖後最好漱口。
(2)不可忽視的早餐
早餐不是隨便應付的“早點”,而是一日之第一餐,也是最重要的一餐,以致於營養專家認為,健康始於早餐。
(1)質
早餐的營養質量,以全麵、均衡為原則,應以穀類(如饅頭、全麥麵包和燕麥粥、玉米粥、薏米粥)、雞蛋、豆漿、豆奶或牛奶為主,配以少量蔬菜、水果、堅果和肉類。
(2)量
以占全日總能量的1/3為宜。
早餐的好壞與工作、學習效果有明顯的關係。優質、足量的早餐不僅可使人的體力充足,而且有改善認識能力和優化腦功能的重要作用。
(3)喝水的學問
2000年我國營養專家對南方一城市居民的抽樣調查發現,人們普遍每日飲水不足,對健康飲水的知識知曉率也較低。
(1)多次、少量、慢飲
人的體液是逐漸被消耗的,因此一天的飲水量也要分多次合理補充。
(2)不渴也飲
人感到口渴時,身體內缺水已達到了一定的程度。饑餐渴飲不足為訓。特別是老年人,體內水分比年輕人少1/3,饑渴感覺中樞反應較遲鈍,脫水了也不覺得口渴,所以,即使不覺渴,也要勤喝水。
(3)所飲之水要具有高新鮮度
無論是白開水、礦泉水,還是各種純淨水,都要越新鮮越好。桶裝、瓶裝等靜態下的水因分子結構變化會逐漸“衰老”,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4)主導性與多樣性相結合
以清潔衛生的白開水為主導,輔之以多種飲用水。
3.力求少吸煙,不酗酒
吸煙和酗酒有害人體健康已經基本上家喻戶曉了,但具體害處有多大呢?
(1)吸煙與健康
(1)吸煙對健康的危害
吸煙會嚴重損毀你的健康和體質,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你要知道現實的情況。看看這幾十年來收集的統計數字、事實和信息,就足以顯示吸煙帶來的災害。如果你不吸煙,那很好,你可以跳過這一節。如果你吸煙,那請你掐滅香煙,做點筆記。
吸煙是導致早逝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估計數字表明,20世紀後半葉香煙在發達國家中造成了極大的危害。1950—2000年,這些國家有大約6200萬人死於吸煙,其中大多數人(5200萬)為男性且大部分(3800萬)死於中年(35—69歲)。在這個死亡年齡組的人平均少活了20多年。目前美國所有癌症死亡人數中,因吸煙致死的占了30%,香煙成為該國最致命的致癌物質。極大多數研究人員都認為,身體長期接觸香煙燃燒產生的化學物質,最終會導致細胞癌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