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對一些必需微量元素的來源及供給量見下表。
(6)更新細胞的維生素
維生素種類繁多,大致可分為脂溶性和水溶性兩大類,維生素A、D、(、E屬脂溶性。水溶性主要是維生素B族和C等。
(1)維生素A
在動物性食品中以肝的含量最高。腎髒、蛋黃、奶油中含量中很豐富。魚肝油是最常用於補充維生素A的來源。胡蘿卜素是維生素A的前體,廣泛存在於各種綠色植物、蔬菜和水果,如菠菜、胡蘿卜、大蔥、辣椒、香蕉、杏、李子等。主要生理功用在於促進兒童生長發育,保護皮膚和粘膜腺體上皮細胞組織如呼吸道、泌尿道等組織的健康,參加視網膜內視紫質的形成,構成視覺細胞內的感光物質(防止夜盲症)。
(2)維生素D
如果有足夠的紫外線照射,人體就不會缺乏維生素D,因為人體皮膚有能力合成所需的維生素D。食物中含量稍多的是乳製品,許多用維生素D強化的食品及濃縮的天然食品(如濃縮魚肝油丸)中維生素D含量較高,一般食品按每100克食品所含有維生素D國際單位(IU)量計算;黃油含30—60,蛋類含70,鮮奶含0.2—0.38等。維生素D的生理功用主要是調節體內鈣磷代謝,促進鈣磷的吸收和利用,維持人的骨質鈣化和兒童骨骼生長,保持牙齒正常發育。缺乏時可致兒童佝僂病、成年人的軟骨病以及維生素D缺乏的手足抽搐症。
(3)維生素E
又名生育酚,與生長、生育、發育、保持青春活力和延緩衰老都有密切關係。由於具有強抗氧化劑的作用,可提高血細胞壽命,改善微循環,有利於防止動脈硬化與心血管疾病,可能抑製老年斑的出現,使衰老過程減慢。
(4)維生素K
存在於動物與植物的食品中。植物性食品中以綠葉蔬菜含量豐富,水果及穀物中含量較低。動物食品中內髒、肉類與奶類含量居中等,人類還可以由腸道內細菌來合成維生素K。對人體的功用主要是促進凝血酶原的生成和起凝血作用,成人每天維生素K的需要量為每公斤體重2微克。
(5)維生素B(
又稱硫胺素。動物內髒和瘦豬肉中含量豐富。穀類、豆類亦有中等量的維生素B(。維生素B(維持機體所有細胞生命活動中正常的能量代謝,在體內糖代謝過程更不可缺少。它能保持機體循環、消化、神經和肌肉係統的正常功能,並預防腳氣病。成人每日需要1.2—1.5毫克。
(6)維生素B2
維生素B廣泛存在於動物和植物食品如奶類、蛋類、各種肉類、穀類、根莖類及蔬菜、水果等。動物的肝、腎、心、奶中含量最多,植物食品如大豆花生和綠色蔬菜中含量也不少。
(7)維生素C
又名抗壞血酸,缺乏時可引起全身性出血疾病,即壞血病。維生素C大量存在於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之中。人體自身不能合成維生素C,故隻能從天然食物中獲取。而維生素C必須在保鮮的水果蔬菜中才可存留相當時間。
2.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1)養成科學的飲食習慣
良好的飲食習慣應盡早養成,否則終將付出沉重的代價。所謂良好的飲食習慣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1)不要挑食和偏食
沒有任何一種天然食品能包含人體的所需的各種營養素。即使牛奶、雞蛋所謂營養佳品也美中不足,牛奶含鐵量低,雞蛋缺乏維生素C。長期偏食和挑食可以影響健康,甚至引起營養缺乏。
(2)吃葷又吃素
葷素不可偏廢。有謂多吃素食可以祛病延年,又有謂多吃葷食可使人體格健壯、精力充沛。兩方麵的說法都對,葷食和素食正好互補。葷食與素食最大的不同是蛋白質量上的差別,肉蛋奶的蛋白質,是完全蛋白質又是優質蛋白質,而素食品除大豆外,所含必需氨基酸均不完全。其次,動物性食品鈣量高,且易被人類所吸收,如牛奶是鈣類最好的來源。葷食中的魚、嚇、蛋類含有素食中缺少的維生素A和D,但素食中多含維生素C及胡蘿卜素,還富含人體必需的纖維素。故葷素食必須搭配,才可取長補短,有利於健康。
(3)吃湯又吃肉
湯補抑或肉補,也可從營養成分的比較中來分析。以雞湯雞肉為例,雞肉中的一些含氮化合物如肌酸肌酐等溶解在湯裏,少量氨基酸也溶解在湯裏,成為“湯鮮”的原因。湯還溶有少量的維生素B(,B2等,也可能含有鐵及鉀鹽,但雞湯的蛋白質成分極少(隻有7%的蛋白質),人類吃肉的主要目的,是為補充優質蛋白質和其他一些營養素,所以應當吃湯又吃肉,喝湯更要吃肉。
(4)不要暴飲暴食
逢年過節的大吃大喝,不是一個很好的習慣。一日三餐的食物,必須經過胃的消化和小腸內膽汁、胰液、腸液的作用,把蛋白質分解為可以吸收的氨基酸,把脂肪分解為脂肪酸和甘油,把糖類分解為葡萄糖,然後通過腸壁吸收,血液循環把營養物輸送至各組織,為身體所利用。然而,每個階段的消化能力都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如每天分泌胃液約1500—2500毫升,膽汁600—700毫升等。超過此限度就會破壞胃腸等髒器的正常功能,嚴重時可發生急性胃腸炎、急性胰腺炎等等嚴重後果。另外,過多的蛋白質也不可能充分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