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年陰曆七月十二日,成吉思汗死於清水縣,終年六十六歲。
成吉思汗的靈柩由諸將護送,向故土進發。按照蒙古民族的帶有神話色彩的曆史傳說,成吉思汗在出征西夏途經穆納山,今天的內蒙古包頭市西烏拉山時,望見山嘴的美麗景色,曾經說過:“在動亂的時代,這裏可以隱居,遠離塵世的紛擾,太平的時代,可以在放牧,平安生活。我應當在這裏打獵,捕捉麋鹿,過著悠閑的日子安享晚年。表示了他死後希望葬在那裏的意思。
所以他的靈車行進到穆納山,車輪突然深陷到泥淖之中,套上什麼樣的牲畜都無法拉出,但是成吉恩汗更應當歸葬故土,據說他生前有一次在不兒罕山,今天的蒙古國肯特山中打獵,這裏距他的出生地有六天路程。
他在一裸孤樹前下了馬,心情喜悅,便對眾人說道:“這個地方做我的墓地倒挺合適。在這裏做上個記號吧!”跟隨他的人記住了他說過的這番話,於是雪你惕部的吉魯格台把阿禿兒以手指著北方,向成吉思汗的靈車唱道:
“我的英傑聖主,
你威武創立的國家,
你可親可愛的後妃皇子
你的黃金宮闕,
都在那邊!
你的蒙古百姓,
你的忠誠伴侶,
你的山嶽、土地、河流
你的戰旗、戰鼓、號角
都在那邊!
讓我們將你的靈柩載還放土,
讓你那皇後孛兒帖觀看吧,
讓你那全體人民瞻仰吧!”
歌唱剛完,成吉思汗的靈車哼地一聲,重新起動了,護送靈車的隊伍才得以繼續進發。
為了做到秘不發表,護送靈車的軍士將一路上所遇到的一切生命全部殺死,抵達怯綠連河河源的大斡耳朵後才公布死訊。成吉思汗的親族聞訊從四麵八方趕來,有的因路途遙遠,直到三個月後才趕到。
拖雷主持葬禮,他們準備了大量祭品,以四十名美女殉葬,成吉思汗的棺木,則用兩片木頭鑿出大小正可容體的空間,將遺體放入後台攏,外塗油漆,再以三道黃金圈固定。
埋葬地點在斡難、怯綠連、土兀刺三河之源不兒罕山的起輦穀。按照蒙古民族的風俗,葬後不留墳塚,驅萬馬將土地踏平,派軍隊守衛。
隻在葬處宰殺一隻小駱駝,來年草生,一望平衍,祭祀時牽來母駝,母駝嗅小駝的血悲鳴的地方就知道埋藏的地方。然而隨著歲月流逝,後人漸漸地再以找不到確切的埋葬地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