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二十幾歲不走尋常路,以反常方式取勝(2)(3 / 3)

李剛是個帥氣的小夥子,暗戀著公司裏一位漂亮的女孩,卻苦於不知如何表達。女孩的一顰一笑令他動心,而女孩的變化無常又讓他覺得捉摸不定。一天見不到女孩他便坐立不安、魂不守舍。他很想向女孩傾吐自己的感情,但話到嘴邊,又泄了氣。為此他深感苦惱,不知如何是好。

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一書中指出:“愛,不是一種本能,而是一種能力,可經有效的學習而獲得。”這真是一句鼓舞人心的話,讓渴望愛情的人充滿了憧憬。那麼,我們要如何尋求到自己心中的愛人?

吳麗是一位長得美麗且通情達理的姑娘,公司上上下下的人都喜歡她,特別是那幾個還未找到女朋友的小夥子,更是有事無事地圍著她轉。不過,精明強幹、風流倜儻的王鵬卻總是一副不屑一顧的神情。

過了一段日子,傳出消息說吳麗“名花有主”了,男朋友竟是公司裏最不起眼的張弛。看著他倆進一雙出一對的甜蜜樣子,有人不禁歎息道:“唉,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帥哥王鵬最為沮喪。

原來,吳麗一到公司上班時王鵬就喜歡上了她,他也看出,當自己的眼睛與吳麗相視時,她的目光亦是亮亮的、柔柔的,閃動著一種妙不可言的東西。然而,當那幾個長相一般的小夥子圍著吳麗轉的時候,王鵬的自尊心卻在作怪。因為自己長得帥,身邊有不少女孩子“陪”著,就不願屈尊去“陪”吳麗,但在心裏卻巴不得吳麗來“陪”自己,他一直固執地認為,這麼漂亮的女孩隻有我王鵬配得上。直到發現張弛獲得了吳麗的愛情後,才知道自己輸得很慘。

確實,在現實生活裏,不少人看見漂亮女孩找了個相貌平平的男朋友就會感到惋惜,認為不般配。然而,為什麼這個平常的男士能贏得如此美麗女孩的芳心呢?你別看女孩子含羞帶笑,溫柔文靜,其實在她的心裏,早就將身邊的男孩一個個地排起了隊。一般來說,儀表當然是首選的,但女孩子在青春期架子大,愛擺譜,當然,這也是男孩的恭維給寵壞的。如此一來,那些肯低頭,願捧女孩的小夥子在她心目中的印象分就自然提高了。特別是漂亮的女孩,假如男孩能夠以發自內心的關愛對其“侍奉”,即使男孩子相貌差些,說不定也能鎖住她的芳心。但是在通常情況下,儀表堂堂的小夥子就做不到這一點。由於自己長得帥,身邊不缺女孩,自視身價不低,怎麼可以屈尊“哄你”?因此,即使漂亮的女孩起初也曾被其外表打動,但從長遠考慮,假如以後一輩子受這樣的“美男人”的牽製,倒不如找一個能夠嗬護自己的男孩過日子。隻要自己感覺幸福,別人愛怎麼說就怎麼說好了。

因此,所有想找漂亮女孩做朋友的小夥子,當你愛上她時,千萬別學這位帥哥王鵬,一定要“愛她在心就開口”,不然的話,吃虧的可就是你自己了。

等待隻會看著愛跑掉

等待有多苦,等待有多累,等待有多傻,等待有多欣慰。我們享受的究竟是戀愛本身,還是等待過程的複雜滋味?不可否認,有些時候我們會迷戀上過程而不是結果。有人會喜歡暗戀的感覺而不是真正地愛上誰,就如同有人喜歡到達旅遊目的地前的興奮與期待甚過於遊玩本身。仔細想想選擇等待的背後究竟是些什麼,是自虐,是自戀,還是自卑?我們是不是看重了自身而比看中愛情更多?

男孩暗戀女孩,女孩喜歡男孩。

男孩沒有勇氣,有愛難表;女孩礙於羞澀,有情難訴。

一天,兩天。一年,兩年。

男孩女孩在周圍人眼裏,儼然是一對戀人。男孩女孩心裏更清楚:他們是被冥冥中早已注定的緣分連在一起的,他們原本就是戀人,隻不過都在靜心等待對方的愛情表白。

女孩閉口不提愛男孩,因為她是女孩。男孩遲早要說愛女孩,因為他是男孩。

女孩生日那天,男孩特意定做了一個精美的音樂盒送給她。女孩清甜的臉上泛起一片緋紅。她接過盒子,逃回屋子裏急切地打開,裏麵流出了優美的音樂。

女孩一臉困惑,因為她沒有找到男孩的愛情表白。

當音樂第二次奏出,女孩關掉音樂盒,淚盈於睫,哭了一夜。

原來,男孩不愛女孩。因為盒子裏沒有他對她的愛情表白。

女孩開始躲避男孩,男孩也在疏遠女孩。

以後,男孩隨父母遷到北方。女孩依舊留在南方。

後來,他們再沒見過麵。

再後來,男孩娶了另一個女孩,女孩嫁給了另一個男孩。

有那麼一天,已為人妻的女孩收拾屋子時,不經意間翻出那個音樂盒。看到盒子,便觸動了她的心事。再一次打開,裏麵又響起那段熟悉的音樂。

望著盒子,她搖搖頭:他怎麼會不愛我呢?

當音樂第二次結束,盒子裏突然傳出了男孩的聲音:Iloveyou!如果你也愛我,請告訴我……

她愕然。大顆的淚珠絕望地落到地板上。她知道,此時的愛情表白已經遲了許久……

如果你給心愛的人送了與音樂有關的禮物,請你一定要把愛情表白放在音樂前麵。有時,愛情成功與否,也許隻差一段音樂的時間。

你情願為她守候一盞燈,可她是否能看到這盞燈的光亮是為她而不熄?“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你的苦苦等待換來的也許會是她的擁抱,也許會是感動的歎息,也許會是不屑的鄙夷。你在等待中建立的隻能是對她的美好幻想,空中樓閣般的思念使你看不清夢中情人的真麵目。選擇了等待不一定就是選擇了愛。對於愛,等待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

愛情不是等來的。愛情需要機緣,但被動地等待會使你不敢接受或不能確定它就是你要的愛;愛情需要勇敢,隻有大膽的表白與激情的迸發才能尋找到愛的出口;愛情需要創造,死守陣地會把你拘囿於自己的胡思亂想中而永遠得不到真愛;愛情需要洗禮,些許的瑕疵與塵埃都會迷住雙眼搞得我們暈頭轉向;愛情需要行動,不要相信丘比特的箭會射向人間。等待,一定不是最好的選擇!

男人不要草率成婚

正如日本作家園分康孝所說,戀愛是對社會生活的逃避,而結婚則是人們對社會生活的參與,它是一個真正走向成熟的標誌,既是青春的終點,也是奔向幸福人生的出發點。所以為了讓它結出美好的果實,千萬不要草率,要慎重,更要有誠意和責任感。

愛情是一種激情,而婚姻則是一種理性,缺少愛情就沒有完美的婚姻,而愛情隻產生快樂,婚姻則產生人生,快樂消失了,婚姻依舊存在。真正成熟而穩定的婚姻,必須考慮到兩性結合後的感情發展,而在現實生活中卻出現了這樣的現象:2秒鍾可以衝好一杯速溶咖啡,2分鍾可以把牙刷完,2小時可以看完一場精彩的足球比賽……在有限的時間內,想知道有人在做什麼嗎?的婚一族說:“2秒鍾可以愛上一個人,2分鍾可以談一場戀愛,2小時可以確定終身伴侶。”在如今這個一切都講求速度的年代,原本溫馨、甜蜜、幸福的婚姻,就這樣搭上了特快列車。的婚,這一新的婚姻模式已在現代都市中悄然流行,而這些“的婚族”們由於沒有經過婚前的磨合期,缺乏免疫力,很容易被殘酷的現實所擊倒。

與傳統社會相比,現在是一個資訊非常發達的時代,廣泛的人際交往空間使情感火花碰撞的空間變得無限,但外在誘惑對情感的威脅也加大了。的婚一族多為年輕人,他們追求的大多是瞬間爆發的激情,即所謂的一見鍾情,但瞬間的激情往往掩蓋了雙方的某些缺點,婚姻是現實的,當塵埃落定後這些缺點就會暴露無遺。在外在和內在的雙重壓力下,磨合不好的結果就是婚姻走向解體。

對於一個人來說,情感投入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投入,一個婚姻關係的締結,不僅僅代表兩個個體的結合,更連接了兩個家庭及各種社會關係。婚姻所帶來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即使婚姻關係解除仍有許多問題存在。的婚不可取,的婚不可能做到來無影去無蹤,選一個人過一段日子與過一輩子是不一樣的,投入的精力也是不一樣的,所以結婚時一定要慎重。

現今社會快節奏的生活,給人帶來的壓力大了,讓人的心靈脆弱了,很多時候會盲目地尋求感情的慰藉,像吃快餐一樣,飽了就行,營養的事就顧不得了,而婚姻恰恰是需要營養的,這個營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積月累磨合出來的;這個磨合不僅在婚後,也有婚前的磨合,那就是了解。婚姻不是男女之間的遊戲,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普通朋友,兩人一旦締結婚姻就要承擔生育、相互扶持、照顧等責任。家庭是社會的細胞,隻有家庭穩定社會才穩定,因此兩人選擇結婚一定要慎重。基於此,不要輕易嚐試的婚。

據專家統計,一見鍾情的婚姻成功率僅10%。同時,的婚也不符合婚姻的基本規律,愛是婚姻的基石,愛需要雙方深入了解。目前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快餐式的愛情和婚姻會將婚姻家庭卷入缺乏理性的旋渦。婚姻的成功和穩定,需要感性、理性雙軌發展,愛情列車才能行駛得穩定持久。不能隻憑激情和感覺開單軌的磁懸浮,否則你的婚姻列車勢必會脫軌。

成就一段婚姻,僅有愛情是不夠的,還需要很多其他的智慧。戀愛時的兩個人是盲目的,而婚後,他們開始睜開眼睛,但願那時不要驚訝地慨歎:天哪,這就是我當初愛上的那個人嗎?婚姻既是浪漫的,也是現實的,鮮花、燭光、紅酒隻是婚姻的一個側麵,更多的是柴、米、油、鹽,說白了,婚姻,是實實在在的生活。就像那首歌中所唱的: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直到我們老的哪兒也去不了,你依然是我手心裏的寶……這種境界是僅憑一時的衝動和激情而草率成婚的人所無法企及的。

適當地聽聽父母的意見

現代男女接受許多新思想和民主自由的觀念,許多事情有自己的主張,但常言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父母的人生經驗畢竟比較豐富,他們的意見都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們在熱戀中不要全然不顧父母的意見。

小文和小凱是大學同學,兩個人在校時談起了戀愛,而且難解難分。但是,畢業後,雙方的父母認為他們的性格不合適,因此,畢業一年後他們就分手了。小文想起他們一起醉酒,一起坐在馬路邊向車扔石塊的情景。那時在別人眼裏,他們是一對璧人,太相似了。可是誰會想到璧人並沒有結果,他們分開了。小文清楚地知道他們是不會有結果的——他們是有很多相同的東西,可以一起分享快樂和憂愁,但是,他們有更多的不為人知的不同,包括擠牙膏的方式,一個從底部,一個從中間,為此吵了很多次。他們都清醒地認識到長期穩定的兩個人的生活是需要習性相近的,而習性相遠隻會讓一方包容或者隱忍,或者雙方都變得不客氣。所以相同的性情往往滋生了兩個人的愛慕和吸引,而相同的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卻是兩個人不分開的保證。小文和小凱在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上的不同注定了他們隻有以分手告終。愛情是和人的生活習慣有關的,所謂“性相近,習相遠”也,不同的生活習慣很難讓兩個相愛的人在一起。

父母現實的眼光一般與“門當戶對”掛鉤,用“門當戶對”來衡量愛情是否有道理呢?其實還是有道理的。一提“門當戶對”,我們很容易想起在舊社會中所謂雙方家庭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狀況相當的舊式婚姻製度下的“門當戶對”,這給天下多少有情人造成了不幸,也造成了許多戀愛的悲劇。事實上“門當戶對”的婚姻是保證美滿婚姻的一個條件,許多美滿婚姻還是曆曆可數的,應該說還占了一個很大的比例。

今天,我們提的門當戶對是指雙方家庭的為人道德、雙方家庭的文化素養和雙方家庭的家教家風要相近。而前兩者會決定著一個家庭的家教要求,長期的家教又會形成家風。如此的“相近”,會培養形成家庭成員的基本素質及人生價值觀。而素質的優劣、人生價值觀的不同,反映在對人對己對事態度不同,甚而會全然相反。愛人之間的相處,也離不開對人對己對事的態度,感情融洽與否,婚姻美滿與否,尋根究底,確實都有一個門當戶對的問題。“百年伉儷是前緣,天意巧周全”,大抵什麼層次的人,上天給他配什麼層次的伴侶,所以兩性之間得以保持整體穩定。街頭流浪的乞丐,老婆要麼在鄉間種田,要麼也在都市裏乞討過活,而絕不可能是個女博士。

在現代社會,露西愛上傑克隻是好萊塢電影工業一手炮製的童話。正因為是人間難得幾回見的童話,《泰坦尼克號》的愛情故事才賺得了無數男女的眼淚。所以我們應該聽聽父母的忠告,父母把他們的眼光投到了現實中的更具體的層麵,而不是風花雪月的愛情。在需要物質和精神兩種食糧來讓人快樂的今天,我們更願意選擇門當戶對,兩個人既需要有相同的生活習慣,還需要有共同的進步,而這恰恰是一樁幸福、高素質婚姻的體現。以為愛情可以超越一切,而無視“門當戶對”的勸告,必將為日後的婚姻生活埋下苦果。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

在很多人的眼裏,愛是一個非常崇高與無私的東西,它就像春天花草的芳香,夏天的日般的熱度,秋天累累碩果的甘甜,冬天白雪的純淨,不能帶有絲毫的雜質。他們總是覺得愛是需要絕對的奉獻和犧牲的,是一種徹底的情感交流,是雙方彼此交融在一起、不分彼此的共同體。這是相當錯誤的,愛不是一個共同體,而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它是對等的,是需要雙方共同經營的。雖然彼此間的付出是應該的,但又不是理所當然的。如果把對方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那就會掉進愛情的墳墓,對方便會舍你而去,你們的愛情也就走到了盡頭。

在20世紀70年代,一對男女相戀了,女的家境殷實,男的卻因階級成分問題被下放到一個小山村去“學習”。為堅守這段愛情,女的不顧家裏的反對,甚至不惜斷絕關係,毅然跟隨男的到偏僻的山村吃苦受累。半年中,兩人相安無事,接下來的中秋節,鄉裏給來下鄉鍛煉的住戶每人分一個月餅。當分到他們家時,恰巧男的收工在家,女的還沒回來。那個年月,月餅是多麼難得一見的寶貝啊,男的在油燈下摸索著分來的兩塊不大的月餅,想要等女的回來一起吃。時間一分分地過去了,男的覺得時間如此難熬,饑餓難忍,心裏想,先把自己的那塊吃了吧,不等她了。於是三下五除二,一塊小月餅頃刻成了他的腹中之物。那是塊多麼香的月餅啊,厚厚的什錦餡、簿而脆的黃油皮兒,在燈光下閃著誘人的光輝。誰都無法想象,他的內心甚至沒經過幾次鬥爭,就毫不猶豫地將女人的那塊月餅也傾吞而下。誰知這時女人回來了,她聽說中秋節分月餅,興衝衝地往回趕,想要和男人一起吃月餅過中秋,可推門看到的卻是男人如狼似虎地吞咽著那塊屬於她的月餅。女人背上的鋤頭落在了地上,隨之落下的,還有女人的心……

第二日,女人就卷鋪蓋回了城。家人沉痛的勸阻,鄉下那麼難熬的生活都沒有磨滅女人對愛的堅持和守候,而一塊小小的月餅卻辦到了……

女人是感情至上的動物,她認為你對她好,她就會將所有可以給予的東西付出。但當她覺得這份愛沒有回報,甚至感覺不到對方的共鳴時,她也將義無反顧地離去。“付出才有回報,說到不如做到”,還記得這句歌詞嗎?事實上正是如此。女人看中的是結果,而不是過程。

戀愛中最不可效仿的就是無所謂地接受愛,認為另一半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人,是太自我的人。愛情中的戀人有時候會很盲目,容易分不清方向和對錯,如果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走進愛情,他很可能依然我行我素,容易變得自我。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不會愛別人,不會為別人著想,更不會激勵對方成長,這樣的人在當今社會不在少數。他們在情感上會很苛刻,愛與幸福似乎與他們無緣,因為他們要求整個地球圍著他們轉,而地球有自己轉動的方向。他們不會在愛中發現自我,因為他們不把對方當做對象,而是當做控製的俘虜,他們不會在愛中成長,因為他們不會從對象身上吸收營養,而是向對方施展魔法。

把另一方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時,你就會把她當做自己人了,會壓製對方各種享受自己生活的權利。而實際上維持愛情,雙方必須是平等的,一方都不可能成為另一方的附屬物和犧牲品。既然雙方是平等的,我們就要學會尊重,尊重對方的存在和對方的一切獨立因素。經營愛情的要素有很多,承擔責任,感情公開、忠誠,有高度自尊,對人生持積極的態度,等等。而尊重才是真正愛情賴以建立的基礎,認為另一半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雙方彼此的不尊重。

尊重就要相敬如賓,這裏沒有“犧牲”、“奴隸”、“暴力”,隻有“理解”、“關懷”、“愛慕”。正如美國人納撒尼爾·布拉登在《浪漫愛情的心理奧秘》裏的描述:受到愛侶的尊重,我們就會感受到一種理解和被愛,感受到彼此的心心相印。從而不斷地增強我們對愛侶的愛慕之心。尊重讓我們心靈坦然、釋懷、心胸寬廣,尊重讓彼此的心挨得更近,更加從容地麵對一切挑戰,生活也就明亮而燦爛。

尊重的基礎是相互信任、兩情相悅,互相尊重是奠定感情基礎的前提。相愛的雙方,當然應該尊重對方的觀念、習俗和生活方式,尤其要尊重對方的私人空間。尊重對方的私人空間,從表麵上看,是相互間的尊重,而實質上,是相互間的信任。無論是戀人還是夫妻,“常相知,不相疑”其實比什麼都重要。

我們如何不再視另一半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關鍵在於我們要懂得如何去經營愛情。愛情之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它不是靜止不動的。真正的愛情得來不易,就像溫室裏的花草一樣嬌柔,剛開始當兩個人熱戀時,感情熱烈得好似要把彼此都燃燒了,但是時間一長,冷卻的愛情卻需要彼此都很真誠地去維係與經營,需要我們精心地嗬護和培植,愛情才不會變質。

失去愛情很容易,就像一塊易碎的玻璃製品,不經意間就會被打破,七零八落,很難收拾。沒有麵包的婚姻更是讓人感到悲哀的。我們對待愛情就要像焙製麵包一樣,一遍又一遍,讓它永葆新鮮,如西方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的:“太陽,每天都是新的。”這裏提出了一個經營愛情的概念。所謂經營愛情就是說戀愛雙方對愛情要進行投入產出,要不斷更新和發展這個勝利果實以保持雙方的親密度。這種經營不僅是指物質上的,更多的還是強調精神上的:培養共同的興趣、愛好,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等等。愛情是個互相感動的兩情相悅,是男女之間從心底深處發出的歡喜和快樂。愛情是需要經營的,在經營中建立更深厚的愛情。

孝是一種生存策略

儒家認為,“孝”是倫理道德的起點。一個重孝道的人,必然是有愛心的、講文明的人。重孝道的家庭,親情濃鬱、關係牢固;反之,必然是親情淡薄,家庭結構脆弱,容易解體。而家庭是社會的基礎,可見,不重孝道將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穩定與和諧。正像李光耀指出的:“孝道不受重視,生存的體係就會變得薄弱,而文明的生活方式也會因此而變得粗野。我們不能因為老人無用而把他們遺棄,如果子女這樣對待他們的父母,就等於鼓勵他們的子女將來也同樣對待他們。”

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對夫妻生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兒子,他們對兒子盡心竭力地撫養,孩子一天天茁壯成長。這對夫妻還有一個老母親與他們同住,平時兒媳老是嫌棄婆婆,不願意贍養婆婆,但是因為婆婆能幫他們幹活,所以媳婦雖有怨言,但還是讓婆婆同他們吃住。年複一年,隨著孫子漸漸長大,老奶奶越來越老了,她的腰因為長年的勞作變得彎曲佝僂,她再也不能做重活了,而且由於年齡的原因,吃飯的時候常會撒出一些飯粒。這時候,媳婦看婆婆越來越不順眼,她急於想把婆婆趕出家門,於是總在丈夫麵前說婆婆的壞話,丈夫答應妻子趕母親出門。一天吃過午飯,這對夫妻就把老母親送到三十裏外的山溝裏,扔下幾塊餅,讓老母親自生自滅。沒想到回家後,他們發現兒子在村口的大樹下坐著。夫妻倆問兒子為什麼不回家,兒子說:“我在等奶奶,你們現在把奶奶拉出三十裏地外,以後我拉你們八十裏也不止。”聽了兒子的一番話,夫妻倆頓時明白了。他們趕緊回到山溝裏把母親接了回來。

孝是一種生存策略,將來孩子能否做到孝,關鍵還是在於父母的言傳身教。所以你必須明白,孝順父母是一件理所應當的事!如果意識不到這一點,以後就會自釀苦果,老無所養!

不要用錢去贍養父母

也許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你不得不離開父母,外出創業;不得不終日忙碌,以至於顧不上照顧父母。但是,對遠在老家的父母,千萬不要認為借郵局之手彙上一筆人錢就算是盡了孝心了,要知道:孝不僅僅是養活父母,更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真摯情感。

有一個七十多歲的老讀者,背駝得厲害,但他風雨無阻,幾乎天天泡在圖書館的報刊閱覽室裏。不僅如此,在所有讀者中,他總是第一個進去,最後一個走。

有時讀者都走了,他也不走,天天如此。閱覽室管理員對這個讀者煩透了,打心眼裏煩。

那個老讀者每次來到閱覽室,隻是翻翻這、看看那,看上去毫無目的,純粹是來消磨時光的,管理員們都對他沒有好感。但有一天偶然發生的一件事,讓一位管理員從此改變了對老人的看法。

那天在下班的路上,同事突然問這位管理員:“你母親是不是被聘為我老婆那個商場的監督員了?”

管理員愕然:“沒聽母親說過呀。”

同事說:“我的老婆在某商場當營業員,她們商場每天開門,迎來的第一個顧客常常是你母親。而且老人什麼也不買,卻挨個看櫃台,還要問這問那。時間一長,營業員們就以為老人是商場的領導雇的監督員,是來監督他們工作的——因為商場領導有話在先。營業員們就對老人很戒備,同時也很反感。”

聽同事說完,這位管理員就徑直回到母親家。父親兩年前病故,母親一個人生活。管理員把同事所說的事情一說,問母親是否真的在給人家做監督員,母親矢口否認:“沒有這回事呀?他們大概是誤會了,我就是閑逛而已。”

接著,管理員開始數落母親。

管理員的母親長歎了一聲,傷感地說:“我們這些老人一天到晚太寂寞了,逛逛商店,消磨一下時間,可時間一長就養成習慣了,一天不去就覺得不得勁兒。要不,你要我幹什麼呢……”母親說到這裏,垂下花白的頭,悄悄地流下了眼淚。

就在一刹那間,管理員突然感到心裏酸酸的。母親有一兒兩女,可他們很少來看母親,逢年過節的不是寄點東西,就是寄錢。直到此時她才明白,母親最需要的是排解寂寞和孤獨呀!那天管理員沒有回家住,而是陪母親住了一晚,聊了一晚上的天。

第二天早上,管理員上班很早,駝背老人仍然等候在閱覽室門前。也不知怎麼,她心中突然湧起一股柔情,她第一次沒有用以前的那種眼光來看這個老人。

管理員麵帶微笑,對他說:“早啊大爺,這麼早就來了,來了就進來吧。”

孝,絕不僅僅是能夠保證父母衣食無憂,因為父母更希望得到的是兒女的真情關心,他們希望的是兒女能常回家看看。

微笑麵對有“不是”的父母

國學大師錢穆先生說家人相處時,應當兼顧情義,尤其是作為子女的,應該以不傷害父母為前提。如果對父母無情,則必陷於大不義的境地。懂得了這些,在麵對父母的過錯時也就沒有什麼怨言了。

晚飯過後,母親忙著似乎永遠也忙不完的家務。剛上五年級的女兒大聲嚷嚷道:“媽媽,問您一個問題,您的心願是什麼?”

母親先是一愣,接著不耐煩地回答:“心願很多,跟你說沒用。”

女兒執拗地要求:“您就說說看,這對我很重要。”

母親看見女兒堅持的樣子,就回答說:“好吧,就說給你聽聽。第一,希望你努力學習,保持好成績;第二,希望你聽話,不讓大人操心;第三,希望你將來考上名牌大學;第四……”

女兒打斷母親的回答:“哎,媽媽,您不要總是說對我的期望,說說您自己的心願吧?”

母親有滋有味地曆數著,沉浸在對美好未來的種種設想之中:“我嘛,一是希望身體健康,青春長駐;二是希望工作順心,事業有成;三是希望家庭和睦,美滿幸福;四是……”

女兒再次打斷母親的回答:“媽媽,您說的這些又大又空,說點實際的吧,比如您想要……”

母親好像猛然發現了什麼似的,有些惱火地打斷女兒的話:“我就知道你跟我玩心眼兒,一定是老師留了關於心願的作文題目,你寫不出來就想到我這裏挖材料對不對?實話告訴你吧,我的心願多著呢!我想要別墅,我想要小轎車,我想要高檔時裝……看,我的手袋壞了,還想要一隻真皮手袋,你看這些實際不實際?這些你都能滿足我嗎?跟你說頂什麼用?好了,心願說完了,你去寫作業吧。”

女兒回到自己的房間,母親覺得還意猶未盡,又站起身推開女兒的房門。女兒正在寫作業,串串淚珠滾落,不停地用手背擦著。母親的無名火又上來了,比剛才的聲音還要高出幾個分貝,吼道:“你還覺得挺委屈是不是?你想偷懶是不是?你故意氣我是不是?”

女兒解釋:“媽媽,我不是……”

“還敢頂嘴!告訴你,9點鍾之前寫不完這篇作文有你好瞧的!”母親很權威地命令著,一扭身“嘭”地把門關上。

第二天晚上吃完飯,女兒照例進屋寫作業,母親照例重複著每日必做的家務。

驀然間,她發現茶幾上多出一束鮮花,鮮花旁放了一個包裝袋,包裝袋上放了一張小紙條,紙條上麵寫著:

媽媽:

今天是您的生日,我用平時攢的零花錢和這兩年的壓歲錢給您買了一隻真皮手袋。讓您高興,這是我最大的心願。

——想給您一份驚喜卻不小心惹您生氣的孩子

母親的手顫抖了,呆呆地坐在沙發上說不出一句話。

人們常常會說:天下無不是之父母。其實這話是不對的,聖賢都會犯錯,何況身為普通人的父母呢?

孔子曾經講過為人子女者如何對待父母的缺點問題。首先是委婉地勸說,發現父母的缺點不勸說是不對的,但應注意勸說的態度要溫和。更重要的是,如果發現父母的缺點錯誤不進行規勸,則不能稱為孝子。

但是,當子女的規勸父母,而父母不聽怎麼辦?孔子接下來說,在這種情況下,仍要對父母表示恭順,雖然為父母不能改正錯誤和缺點而內心擔憂,但不能心懷怨恨。

說到自己的父母,也有可能是君子或者小人,如何能夠讓他們遠離小人的習氣而靠近君子的行為呢?這就要勸諫他們放棄不良習慣,委婉說服。即使是說服不了,那麼照樣要對他們恭敬行孝,任勞任怨。因為他們畢竟是自己的父母,絕不能因為他們不明白道義而有過失就不行孝順。否則,自己連孝都做不到,又怎麼去要求父母行義和道呢?也許在自己的孝心感召和耐心勸說下,父母會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加以改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