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心理博弈:管理之法在於馭人控心(3 / 3)

一是不求全責備。由於各人的素質、經曆、性格、修養等方麵的差異因而表現在思想品格、學識、能力上也互有短長。領導者不能孤立片麵地看待下屬,在使用上應讓他們各盡其才。

清人顧嗣協在一首詩中說:“駿馬能曆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舍長以就短,智者難為謀。”我們用人必須揚其長、避其短。千萬不能覺得這個不滿意,那個不順心,這個有缺點,那個有不足,顛來倒去都覺得沒法用、信不過,那就會冷落了下屬的心,你也就無法取信於他們。

二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這是古訓,對今天的領導工作也很有借鑒意義。領導者在“疑人不用”的前提下,既用人,則不疑,應給予應有的信任,以激發下屬的工作熱情和獻身精神。不然的話,一方麵讓人家去幹,另一方麵又不信任人家,處處提防人家,讓人家怎麼去幹?用人而又懷疑他,是用人的大忌。

戰國時代齊桓公問管仲,什麼是妨害霸業的行為,以及如何防止它,管仲回答:“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勝任,害霸也;任而不能信,害霸也;既信而又使小人參之,害霸也。”這番話是值得深思的。唐太宗李世民說:“君臣相疑,不能各盡肝膽,實為國之大害也。”曹操手下多員戰將本是降將,可他卻能用之不疑,委以重任,為己效力。像類似用人不疑、用人不記舊恨的故事,《三國演義》裏比比皆是。任而不信,邊用邊疑,明用暗疑,就會妨害上下屬之間建立正確的信任關係,也會影響到更多的人擔心自己不知何時遭猜忌,使下屬精神壓力增大,弄得大家疑神疑鬼,互有提防,人心渙散,失去凝聚力和向心力。

所以,要想籠絡下屬的心,對其信任是十分必要的。

下屬之間的矛盾,巧妙化解

俗話說:一個櫥櫃裏的碗碟難免會磕磕碰碰。管理者麵對下屬間的摩擦,如何化解也是一種博弈。最好是采取循循善誘的方法,耐心細致地從思想引導著手。切不可采取強硬粗暴的態度,更不可以用“高壓”的手段。

乾隆皇帝在這方麵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一天,乾隆在新任宰相和珅和三朝元老劉通訓的陪同下,到承德避暑山莊的煙雨樓前觀景賦詩。乾隆向東一望,湖麵碧波蕩漾,向西一觀,遠方山巒重疊,不禁隨口說道:“什麼高,什麼低,什麼東,什麼西。”飽讀詩書的劉通訓隨口和道:“君子高,臣子低,文在東來武在西。”

宰相和珅見劉通訓搶在他的前麵,十分不快,想了一下說道:“天最高,地最低,河(和)在東來流(劉)在西。”這裏,“河”與“流”明指熱河向西流入離宮湖,但和珅卻用諧音暗示自己與劉通訓,並借皇家禮儀上的東為上首、西為下首的習俗暗示劉通訓:你雖是三朝元老,但在我和珅之下。

劉通訓聽了,知道和珅詩意所指,甚是惱怒,便想尋機報複。這時,乾隆正要兩人以水為題,拆一個字,說一句俗語,做成一首詩。劉通訓望著清波中自己老態龍鍾的麵容,偷視了一下和珅自負的得意之形,靈機一動,詠道:

“有水念溪,無水也念奚,單奚落鳥變為雞。得意的狐狸歡如虎,落坡的鳳凰不如雞。”

和珅聽罷,既暗自讚歎劉通訓的才華,又為詩中諷刺他是狐狸和雞而惱怒,便反唇相譏道:

“有水念湘,無水還念相,雨落相上便為霜。各人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

言外之意,暗示劉通訓不要多管閑事。

乾隆聽罷兩人的詩,自然覺出了兩人不和的弦音,便麵對湖水說道:“兩位愛卿,朕也不妨對上一首:有水念清,無水也念青,愛卿協心便有情。不看僧麵看佛麵,不看孤情看水‘情’。”

和珅和劉通訓聽罷,心中為之一震,頓時臉上燒得火辣辣的,知道皇上是在誘導他們應當同心協力,二人當即拜謝乾隆皇帝。從此,和珅和劉通訓便結為忘年之交。

乾隆通過一首詩巧妙地化解臣子之間的矛盾,不愧是高明。

身為上司,經常會遇到一些十分棘手的問題,除了公事,還包括一些私事,比如下屬鬧情緒、不和……都需要上司去調解。管理者在調解這些問題時一定要公正、不偏不倚、不著痕跡地循循善誘。調解好了下屬的矛盾,使他們都對你感恩戴德,就可以從容地掌握下屬了。

關心下屬的家人,拉攏下屬的心

家庭幸福和睦、生活寬鬆富裕無疑是下屬幹好工作的保障。如果下屬家裏出了事情,或者生活很拮據,管理者卻視而不見,那麼對下屬再好的讚美也無濟於事。

關心下屬的親人,可以使下屬感到上司的平易近人和關心愛護,從而將企業當做了自己的家。

日本的西濃運輸公司,在企業內部設立了一個特殊的假日:本公司員工的妻子過生日時,該員工可以享受有薪假一天,來陪伴他的太太共度愛妻誕辰。當然,員工本人生日,也有獲帶薪假一天的權利,讓夫妻共度良日。

後來,公司又規定員工每年的結婚紀念日可以享受有薪假一天。自從有了這幾個規定之後,職工們為感謝公司的關懷,都非常賣力地幹活,更重要的是讓員工的妻子認識到了這是一個能夠理解人的、有人情味的公司。妻子們常常鼓勵她們的先生效忠公司,這比老板的命令更為有效。公司因此獲益匪淺。

利用下屬的家屬做好下屬的思想工作,比起上司親自做工作省心多了,正如上述例子所講述的一樣。上司的批評下屬可能會產生抵觸情緒,而自己的家人批評就會心平氣和地接受。同時,企業關心下屬的家屬也會減輕下屬的顧慮,使得下屬以廠為家,能夠更好地為企業效力。

某公司員工小李找到老總,說是妻子和兒子因為家鄉房屋拆遷而失去了住處,要請假回家安排一下。因為當時業務很忙,人手較少,老總不想放他走,就說了一通“個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集體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之類的道理來安慰他,讓他安心工作,不料小李氣憤地說:“在你們眼裏是小事,可在我是天大的事。我妻兒都沒住處了,你還讓我安心工作?!”老總一下子被這番話震住了,他立刻向這位下屬道了歉,不但準了他的假,還親自到這位青年家中去探望。

關心下屬疾苦,就是要站在下屬的角度,急下屬之所急,解決下屬的後顧之憂,上述例子所講的道理是適用於任何組織的。

一個優秀的管理者,不僅要善於發揮下屬的才能,更要善於通過替下屬排憂解難來喚起他內在的工作主動性,替他解決後顧之憂,讓他的生活安穩下來,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工作上。

管理者為下屬解決後顧之憂的博弈做法必須做到以下三點:

第一,要摸清下屬的基本情況。

上司要時常與下屬談心,關心他們的生活狀況,對生活較為困難的下屬的個人和家庭情況要心中有數,隨時了解下屬的情況,把握下屬後顧之憂的核心所在,以便對症下藥。

第二,上司對下屬的關心必須出於一片真心。

上司必須從事業出發,實實在在,誠心誠意,設身處地地為下屬著想。要體貼下屬,關懷下屬,真正地為他們排憂解難。

尤其應該把握好幾個重要時機:當重要下屬出差公幹時,要幫助安排好其家屬子女的生活,必要時指派專人負責聯係,不讓下屬牽掛;當下屬生病時,上司要及時前往探望,適當減輕其工作負荷,讓下屬及時得到治療;當下屬的家庭遭到不幸時,上司要代表組織予以救濟,及時伸出援助之手,緩解不幸造成的損失。

第三,上司對下屬的幫助也要量力而行,千萬不能開實現不了的空頭支票。

上司在幫助下屬克服困難時要本著實際的原則,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進行。幫助可以是精神上的撫慰,也可以是物質上的救助,但要在公司財力所能承受的範圍內進行。

管理者要知道,身為上司,收服下屬的心有很多種辦法,物質上的激勵、言語上的肯定、精神上的支持都是至關重要的,但通過“收買”其家屬迂回地收服,也不失為一個博弈的妙招,有時比直接收買人心更有效。

要解雇員工,先做好其心理嗬護

員工被公司解雇,是雙方的“損失”。對於任何人來說,被公司解雇是一件很不體麵的事情,解雇也會給人帶來很大的心理衝擊,有些員工甚至認為被解雇就意味著自己沒有能力,有些心理素質差的員工會因解雇而鬱鬱寡歡。因此,作為一名領導,要做好對解雇員工的心理嗬護,這是必需的。在具體操作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1. 解雇忠心耿耿的員工時應給他留些麵子

想解雇某人時,除了對時機的把握外,還應考慮被解雇者對公司的忠誠度。此人對公司越忠誠、貢獻越大,越應顧及他的心情。你在辭退他之前,有義務把其他職位安置的可能性都考慮一遍。例如,橫向調動,設立一個比較能發揮其專長的職位,甚至變相降職。如果此路不通,你得給他點時間,讓他對遭到解雇這個事實有個適應過程。

2. 暗示員工主動辭職

解雇某人最好的方式是讓他自己提出辭職。如果你能夠付給他優厚的解聘費,並幫助他尋找新的工作,你將獲得他的好感而不是敵意。一個被體麵解雇的人一般不會去說原來老板的壞話。

3. 意讓別人“挖”走他們

有一個經營有術的跨國公司的老板,很懂得解雇之道。他對某些作出過貢獻的員工,特意為他們在另外的公司找好工作,然後讓其“跳槽”,使其本人在沒有察覺的情況下被解雇。

4.隱蔽的降級使用

公司裏常常會有一些員工,雖然對公司忠誠,但其能力滿足不了公司發展的需要。對這種人,讓他們到一個能勝任的部門去工作最好,你的任務就是幫助他們找到這樣的部門。

5.解雇地點的選擇應靈活掌握

你選擇什麼場合解雇某個人,取決於你的想法,沒有一定規則。如想給對方保留一點麵子,應在私下暗示或通知。如希望殺雞給猴看,則應當著公司員工的麵當眾宣布解雇。

6. 寫封推薦信

當員工離開公司時,最好給他寫一封推薦信。如果你能給予員工提供這一幫助和方便,他不僅不會對你的解雇恨之入骨,相反會十分感激。你可以對他說:“我們準備了一封推薦信,這樣當你需要這種證明時,就可以直接派上用場了。”

如果員工問你在推薦信上說了什麼,你可以如實地告訴他,這樣或許可以幫助他找工作,至少不會幹涉他的求職。在與被解雇的員工會談時,盡量不要超過10~15分鍾。在會談中,隻談事件本身,不要涉及私人感情,也不要談及與工作無關的私人事情或別的雇員的抱怨,除非這些事本身與該事有關。

把握以上六個原則,則可以很好地做好被解雇員工的心理嗬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