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打破路徑依賴,商戰博弈是冒險者的遊戲(1 / 3)

打破慣性思維,不做經驗的奴隸

依據路徑依賴理論,人們一旦做了某種選擇,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並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根深蒂固的慣性思維。久而久之,在這種慣性思維的支配下,你終將淪為經驗的奴隸。

一次,一艘遠洋海輪不幸觸礁,沉沒在汪洋大海裏,幸存下來的九位船員拚死登上一座孤島,才得以幸存下來。

但接下來的情形更加糟糕,因為島上除了石頭,還是石頭,沒有任何可以用來充饑的東西。更要命的是,在烈日的暴曬下,每個人口渴得冒煙,水成為最珍貴的東西。

盡管四周都是海水,可誰都知道,海水又苦又澀又鹹,根本不能用來解渴。現在九個人唯一的生存希望是老天爺下雨或別的過往船隻發現他們。

九個人在煎熬中開始了漫長的等待,然而老天沒有任何下雨的跡象,天際除了海水還是一望無邊的海水,沒有任何船隻經過這個死一般寂靜的島。漸漸地,他們支撐不下去了。

八個船員相繼渴死,當最後一位船員快要渴死的時候,他實在忍受不住地撲進海水裏,“咕嘟咕嘟”地喝了一肚子海水。船員喝完海水,一點兒也覺不出海水的苦澀味,相反覺得這海水非常甘甜,非常解渴。他想:也許這是自己渴死前的幻覺吧,便靜靜地躺在島上,等著死神的降臨。

然而,他一覺醒來發現自己還活著,奇怪之餘,他依靠喝島邊的海水度日,終於等來了救援的船隻。

後來人們化驗海水時發現,這裏由於有地下泉水不斷翻湧,所以,海水實際上是可口的泉水。

通常我們都知道,海水是不能飲用的,對此我們已經形成了慣性思維,也就是路徑依賴。在路徑依賴的影響下,故事中的船員根本沒有做任何嚐試就認定那裏的海水是不能喝的。可是他們臨死都不知道那海水其實是清甜可口的泉水。

類似的路徑依賴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經驗成了我們判斷事物的唯一標準,存在的理所當然的變成了合理的。隨著知識的積累、經驗的豐富,我們變得越來越循規蹈矩,路徑依賴已經成為人類同自己的內心進行博弈時的一大障礙。

思維定式是一種人人皆有的思維狀態,當它支配我們的常態生活時,似乎有某種“習慣成自然”的便利。但是用僵化和固定的觀點認識外界的事物,對我們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圍爐夜話》指出:“為人循矩度,而不是精神,則登場之傀儡也;做事守章程,而不知權變,則依樣之葫蘆也。”在人生博弈中,為了做一個心靈自由的人,我們必須打破慣性思維,不要做經驗的奴隸。

步步為營,滾好財富雪球

做生意如同滾雪球,學會環環相扣、出奇製勝,一個環節連著一個環節,生意就會越做越大。

所謂環環相扣,就是同時做幾件事,一環套一環,環環相扣,緊密相連,前者為後者打基礎,後者鞏固前者的成果,使整個事業滾動前進。邏輯思維比較嚴密且有一定膽量的人,常常能夠嫻熟地運用環環相扣,獲取勝利。

1972年長江實業上市初期,李嘉誠在董事會中,就多次發出“要超越英商置地”宏願。當時,置地擁有的土地與樓房價值,是長江實業的數十倍。當時公司的高管層都不敢相信能夠做到,但沒想到,才不過幾年,長實真的超越了。

“郵政總局大廈競標案”是讓長江實業超越置地,拿下中國香港第一大地產公司的關鍵戰役。1975年香港地鐵公司成立後,李嘉誠密切注意任何跟地鐵有關的信息。1977年年初,地鐵公司邀請地產發展商競投中環舊郵政總局地鐵站上方的物業發展權。其中最被媒體看好的是英商置地公司。

沒有人看好長江實業。不過,李嘉誠一開始就掌握關鍵因素:地鐵公司急需現金。因此,誰能以最快速度給地鐵公司最多的錢,誰就有勝算得標。

李嘉誠展開兩項計劃。論資金,他絕不是30家競標者中口袋最深者。但其他競標者多為跨國控股公司的旗下公司,母公司照顧地區太廣且決策係統複雜,未必願意一次性支持大額現金,而長江實業決策則較為單純。另一方麵,其他公司老板私人口袋未必深,就算深也未必願意拿出來。

因此,李嘉誠備足資金。接下來是設計雙贏方案。李嘉誠比英資更了解華人對地產的渴望,在黃金地段建大樓分層出售,絕對比出租利潤豐厚。

他提出的四大條件分別為:一是滿足地鐵公司的現金需求,在簽訂協議的同時,預付地鐵公司一筆現金,保證地鐵無論如何均可獲利。二是商廈建成之後全部出售,而非出租,出售利益由地鐵公司以及長江實業分享。而且,李嘉誠特別打破對半分的慣例,由地鐵占51%,長江實業49%。三是若建置及出售與預期不符,產生虧損,則由長江實業獨力承擔。四是允諾地鐵建成之日,就是大樓建成之時,絕不延宕。

1977年4月4日,曆史性的競標結果出爐,長江實業得標,跌破市場眼鏡。隔日,報章以“長實擊敗置地”、“華人的光榮”為題大幅報道。一個月後,長江實業以同樣具吸引力的條件,奪得地鐵金鍾站上方的物業發展權。

經此一役,李嘉誠在港人心目中的地位也逐漸升高。

談到自己取得的成就時,李嘉誠僅淡淡地說:“這是我步步為營,不貪婪,不涉賭博,循規蹈矩的結果。”謹慎者,常因保守而錯失商機;開創者,又常因擴張太快而失足。極為困難的是,能兩者兼具,取得平衡。和記黃埔前任董事總經理馬世民曾這樣說:“李嘉誠的故事,就是一連串的好交易。”

從長江集團幾個重要交易中,可以看出他堅守的“步步為營”,真實反映了他“好謀而成、分段治事、不疾而速、無為而治”的十六字經營哲學。也就是先知己知彼,然後按部就班地執行計劃,前期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遇到機會就能迅速出擊。然後,依靠製度管理龐大的事業。

打折是最常見的一種營銷方法,而日本東京的紳士西服店創造的連環折扣法,卻讓人叫絕。

他們首先定出打折的期限:第一天打九折,第二天打八折,第三天、第四天打七折,第五天、第六天打六折,第七天、第八天打五折,第九天、第十天打四折,這樣以此類推,直到第十六天打一折。

他們規定,顧客隻要在打折銷售期間選定自己喜歡的任何一天去購物,都可享受到相應的折扣優惠。結果,第一天、第二天前來的顧客不是很多,第三天就開始一群一群地來到商店,第五天打六折的時候客人就像潮水般湧來搶購,以後就連日客人爆滿,服裝店把全部商品都賣光了。

這種打折方法的博弈之處就在於抓住了顧客的購買心理,設計出一招環環相扣的折扣階梯,讓顧客不知不覺深陷其中,自願掏錢。任何人都希望在打二折、打一折的時候買到自己所要的東西,然而你所要的東西並不能保證會留到最後那一天。因此,等到打七折的時候,大家就開始焦急起來,怕自己所要買的東西被別人買去,於是便坐不住了,趕快把它買下來。而對商店來說,這種折扣銷售比“清倉存貨大甩賣”的做法要漂亮得多。

商場如戰場,步步為營能讓你在商戰中運籌帷幄、所向披靡。對各種信息要有較高的靈敏度,能準確地把握各種信息。還需要我們有大的魄力、長遠的眼光和博弈的思維,對顧客的心理要有準確地把握,隻有這樣才能保證自己的連環招數不脫環。

運用博弈思維,在萬事萬物中發現商機

有許多人想幹一番大事業,卻一直苦惱於發現不了商機,總是強調沒有資金或其他必備的條件。發現商機就要多多運用博弈思維,多留心,多思考。隻要拓寬思路,能夠想出別人想不到的主意,世間萬物均可賺錢。

人人討厭的蒼蠅,在浙江奉化市的一位女孩眼中,蒼蠅卻如美麗的“天使”。她天天“與蠅共舞”,不僅養起了蒼蠅,還養出了名堂,淘到了“金子”。

這個女孩叫汪日露,汪日露的父親從事水產品養殖已經數十年。魚、蝦、蟹的發病是養殖戶的不定時炸彈,汪父說,為提高產量,就得給魚、蝦增加蛋白質,偶爾他也會喂些黃鱔、雞蛋等,但成本太高。在飼養中,他們發現把蠅蛆喂給魚蝦或者雞鴨吃,動物會紛紛搶食,說明蠅蛆很對這些動物的胃口。

能不能辦個家蠅養殖場呢?一直苦於沒有良方的父女倆,在2000年12月的某一天,偶然間在報紙上看到一則報道說,南開大學的杜榮蹇教授已發明了人工養蛆的技術。父女倆看到消息後如獲至寶:蠅蛆既含高蛋白,能夠提高產量,又有自然抗生素抵禦病害,真是一舉兩得。

第二天,父女倆就聯係上南開的杜榮蹇教授,經過誠懇的談判,杜教授考察後同意把技術傳授給汪日露。

2001年5月,汪日露和父親投入全部的積蓄,辦起了家蠅養殖場。兩個月後,養殖家蠅試驗成功,蠅蛆的日產達到了200公斤,比原計劃提高了50%。

養蛆初具規模後,他們投入資金60萬元,購買了1500隻仙居小雞,用蠅蛆養雞。109天後,他們養的雞開始陸續產蛋,與常規養殖相比,產蛋期提前30天,產蛋率高出10%。

為創名牌,汪日露給雞起名為“辰鳳牌生物雞”,給雞蛋取名為“寵龍牌生物雞蛋”。經農業部食品監督測試中心檢驗,生物雞蛋品質一流。在寧波市第二屆名特優農副產品展銷會上,生物雞蛋被搶購一空。第一年下來,養蛋雞就為她贏利二三十萬元。她的“蠅蛆飼養生物雞蛋”技術已經向國家專利局申請到了專利,生物雞蛋供不應求。

連醜陋的蒼蠅都可以變成金子,那麼這個世界上就沒有什麼是不能賺錢的。對於人人見慣的空氣,一位日本商人將田野、山穀和草地的清新空氣,用現代技術儲製成空氣罐頭,然後向久居鬧市、飽受空氣汙染的市民出售。購買者打開空氣罐頭,大自然的清新之氣撲麵而來,沁人肺腑,商人因此獲得了高額利潤。對於水聲,美國商人費涅克周遊世界,用立體聲錄音機錄下了千百條小溪流、小瀑布和小河的潺潺水聲,然後高價出售。

用開闊的思路在萬物中尋找商機,你會發現賺錢其實真的很簡單。

“新點子”變“金點子”要經過五個階段:

1.萌芽階段

你想解決一個什麼問題,或想做一件什麼事,這些最初的觀念將導致新思想(點子)的創造。

2.準備階段

包括調查研究,收集必要的資料,向別人請教或交換意見,以便使自己尚處於萌芽狀態的新點子漸漸成形。

3.醞釀階段

醞釀階段的最初觀念和準備階段的處於萌芽狀態的觀念均屬“潛意識”,這個階段就是要讓你的潛意識活動起來,逐漸變為顯意識。

4.成熟階段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在成熟階段,“柳暗花明又一村”,“腦子一下子就亮起來”,原來雜亂無章的思想突然變得有條有理,新點子變得清晰了、明朗了。

5. 檢驗階段

你的新思想可能很高明,但也可能是“餿點子”,因此,你既需要理智判斷,又需要虛心地征求別人的意見,盡可能地修正它、完善它,再將之付諸實踐。

隻要我們在生活中多觀察多思考,找到致富的商機並不難。

留足本錢再翻身

投資、置業、並購時不可“傾巢而出”,起碼留下部分資金作後備,萬一失敗,也有東山再起的希望。否則,本錢都賠掉了,拿什麼去翻身?所以,無論何時,做生意不可孤注一擲,要留有餘地,給自己留下翻身的本錢,這也是一種博弈的做法。

也許你現在擁有萬貫家財,生活無憂;也許你現在是商界精英,叱吒風雲,但是“天有不測風雲”,沒有人知道明天會發生。生意場上瞬息萬變,許多事情都難以預料,即使再有本事、實力再強的人,都不敢說自己做生意從不會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