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由此可見不先學會吃虧,就不可能得到更多的利益。吃虧並不一定是壞事,吃虧一事,得益十事;吃虧一時,則可能安樂一世。在這個意義上看,吃虧也是一種做事手法,不計較眼前的得失而著眼於大目標。
唐代崇賢人竇公善於經營家業,但是財力上很困難。他在京城內有一塊空地,與大宦官的地段相鄰,宦官看中這塊地想得到它,這塊地僅值五六百緡(古代一千文為一緡),竇公便決定把地奉獻給大宦官,根本沒有提出價錢。在討得宦官十分歡喜之後,他就借故說打算去江淮,希望得到兩三封給神策軍中的護軍(由宦官擔任)的信,那宦官看在那塊地的麵子上,給他寫了信,竇公借著這些信共獲利三千緡,從此他的事業便發達起來。
人盡皆知的大野心家拿破侖,曾經幾乎征服了整個歐洲,他為了讓東方人也臣服在他的腳下,他精心組織了一支50萬人的大軍,以排山倒海之勢壓向俄國。他不宣而戰,揮師跨過俄國邊境,並很快切斷俄國兩個集團軍的聯係,長驅直入,占領了莫斯科。處在生死存亡之秋的俄國拚死抵抗,老帥庫圖佐夫臨危受命擔任了俄軍總司令。拿破侖和庫圖佐夫是老對手,五年前兩人交過鋒,但這次庫圖佐夫明顯處於劣勢。雙方經過緊張部署後,在博羅委諾村附近拉開了戰幕。這是一場大血戰,慘烈的戰鬥持續了一天一夜,最後俄軍被迫撤離,拿破侖占領了庫圖佐夫的陣地。
作為一個首領,放棄一方領地,實屬無奈,但庫圖佐夫的放棄又不全是無奈之舉。他冷靜地分析了形勢和敵我雙方的實力差距,發現盡管拿破侖奪取了俄軍要塞,但實力已被削弱,由進攻之勢轉為防禦之勢。再者,法軍長驅直入,孤軍作戰,如果在此長久相持下去,必然對其不利。到那時,俄軍可重振雄風。於是他發布了一個讓眾人震驚的決定———放棄莫斯科。
消息傳出後,人們都提出反對意見,把自己國家的首都拱手讓給敵人,這是何等的恥辱。於是,全國響起一片“情願戰死在莫斯科,也不交給敵人”的呼聲,就連沙皇也下令堅守都城。此刻,庫圖佐夫的心情比誰都沉重,放棄莫斯科對他也是一種羞辱,然而作為一名軍事家,他清楚地意識到,假如憑一時之氣,爭一時輸贏,坐等法國反攻,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很可能會全軍覆滅,最後導致國破家亡。為了顧全大局,庫圖佐夫頂著國內的壓力,毅然下令:“現在,我命令,撤退!”時隔不久,拿破侖的軍隊占領了莫斯科。
暫時勝利的拿破侖沒有想到,他失敗的命運已由此決定了,俄國人留給他們的是一座一無所剩的空城,繼之而來的是乏糧、饑餓和嚴寒,而這時法軍思鄉情緒上升,軍心渙散。拿破侖隻好下令撤出莫斯科,然而已經晚了,俄國人是不會輕易放走占領他們首都的侵略者,一場惡戰使法軍全線潰敗。占領莫斯科是拿破侖一生中最大的敗筆。
庫圖佐夫把目光放得很長遠,他決定先放棄這一重要之地,讓拿破侖以為自己就要取得最終的勝利,讓他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然後趁他驕傲之時,重新向他發起進攻,最終反敗為勝,將拿破侖這個揚言稱霸歐洲的侵略者一舉擊敗。
富有戰略眼光的人不會計較於一時的得失,庫圖佐夫之所以能夠將橫掃歐洲的拿破侖擊敗,就是因為他吃得眼前虧,換句話說也就是他將計就計,用一時的後退最終贏得了整個戰局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