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能成功一時,卻不能得意一世,其主要原因在於缺乏連續性。做事情要有個好的規劃,像滾雪球一樣,由小到大,環環相扣,計計相生,定能無往不利。
1.靈活應變,全麵兼顧
“連環計”的“連”是內在的連,計與計之間或彼此照應,互為因果,或眾計同爐,防不勝防。連環計更能體現設計者高瞻遠矚的戰略思想,這樣一來,高瞻遠矚便成為每個經營者都應該具備的能力,它將決定企業的發展方向,也決定著企業的興衰成敗。
宗一郎高瞻遠矚、縱觀全局破譯了許多商機,因此獲得了巨大的財富,在平凡中脫穎而出。
1934年宗一郎:放棄正在贏利的汽修業務,轉行生產汽車零配件。原因是他經過詳細的市場調研發現:伴隨汽修業競爭的日趨激烈化,對零配件的需求應該是與日俱增。在這種形勢下,建立汽車零配件應該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
1937年,宗一郎成立了製造汽車零配件的公司命名為“東海精密機械公司”,簡稱“東海精機”,並成功地製造出了汽車關鍵零配件——活塞環。同年,豐田汽車工業公司成立,以生產卡車為主,與豐田汽車工業公司的第一筆訂單就這樣簽下了。
當時正處於“二戰”時期,雖然宗一郎很討厭戰爭,但也無法躲避。在戰爭經濟的刺激下,“東海精機”不但沒有衰敗反而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但是無論在資金還是原料方麵豐田都處處製約著“東海精機”,使宗一郎無法大展拳腳,他暗自決定終有一天,他要開辟一片新天地。
二戰過後,日本滿目瘡痍,“東海精機”受形式所累已經不複往日榮光。於是,宗一郎將自己擁有的股份全部賣給了豐田。錢到手後,雄心壯誌的宗一郎一心想幹一番大事業。可當時社會一片混亂,美國占領軍控製著日本幾乎所有的物資,倘若貿然出手失敗是最終結果。宗一郎準備搞紡織機器,他蓋了座160平方米的房子,並掛起了“本田技研所”的牌子,開始著手於織布機的改良。在改良過程中宗一郎陷入了困境,新織布機還沒試製出來可賣股份所得資金已所剩無幾。他又把眼光放到了汽車上,但汽車與織布機相比耗資更大。這時,他又想到了摩托車,因為摩托車耗資相對小一些。而且他還得到消息,陸軍通信設備上的微型發動機已經派不上用場了。所以他廉價收購了通信設備上的發動機,並將其安裝到自行車上。這種被稱為“吧嗒吧嗒”的機動自行車就這樣誕生了,並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一致歡迎。
因為,當時的交通一片混亂,急需要一種便捷的交通工具,汽車價錢昂貴買不起,這種機動車自然就成了搶手貨。“吧嗒吧嗒”不但城市人喜歡,農村人也很喜歡。因為,有了“吧嗒吧嗒”農村人就有了好的運米、菜的工具,他們可以很輕鬆的將米和菜從農村運到城裏販賣。所以“吧嗒吧嗒”問世後,所有人蜂擁而至,一搶而空。
本田技研所的工人們加班加點的生產“吧嗒吧嗒”,以每月的300輛漲到500輛、600輛,700輛,由於宗一郎廉價收購的微型發動機數量有限,不能生產出更多的“吧嗒吧嗒”。因此,宗一郎決定自己生產發動機了。他賣掉父母留給他的家產,籌措資金。經過努力,終於研製出了第一台A型發動機。雖然隻是50CC的微型發動機,但也是出於自己之手,宗一郎依然為此而自豪。當然這也是最早的“本田摩托發動機”,也是宗一郎走向摩托車發展道路的第一步。
效仿是人的一種本能,他的成功無非會引起眾人的效仿,其他商家根據宗一郎的發現仿製出了本田式的“機器腳踏車”。為了在摩托車領域站穩腳跟,本田宗一郎決定推出真正的摩托車。
1948年9月,宗一郎組建了“本田技術研究工業總公司”自任社長,從此拉開了本田發展的序幕。不斷的創新已成為宗一郎創業的基本原則,A型車的推出,宗一郎認為那並不是最完美的,因為它的功率太小。於是他又以更大功率的發動機為目標,相繼研製出性能更好的B型、C型。他每次推出新產品後,都要為自己設立下一個目標並為之奮鬥,為了挑戰自己的紀錄,一種98CC、2.3匹馬力的D型發動機又被他成功的研製出來了。他認為挑戰和創新相結合,會產生出不可估量的動力。第一輛新車終於被設計出來了,被命名為“理想號”。這是從自行車到摩托車的一次質的飛躍。宗一郎清楚的明白,一個企業要想蓬勃發展無論在技術上還是在管理上一樣不能忽略,可自己對管理一竅不通隻適合搞技術,尋找一位管理營銷人才是當務之急。於是1949年,管理專家藤澤武夫加盟了本田的事業,使本田的市場逐步擴大,被稱為“技術的本田宗一郎”,成為本田公司的第二號人物。
1951年7月15日新型“理想”摩托車試行,當技術專家河島試車成功後,宗一郎、藤澤、河島三人激動地擁抱在一起,盡管當時已下起了傾盆大雨,可是也澆不滅他們心中那團激動的火花。他們的努力換來了一個劃時代的產品——摩托車。時過不久,“奔利”、“天使”和“佳普”號又相繼被本田帶上了路。
在三人的共同努力下,本田公司正在茁壯成長,效益直線上升,市場不斷擴大,已經初步具備了大企業的雛形。
宗一郎利用敏銳的目光時刻關注著市場的動向,分析市場狀況,關鍵時刻大膽地調整方向,為以後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敢想敢做,敢棄敢舍,高瞻遠矚,破譯商機、縱觀全局、明察秋毫是宗一郎成功的原因所在。
每一個成功的企業家,都具有統觀全局的能力,能夠摸清對手之間的利害關係,從而做到明察秋毫,在競爭中笑到最後。
2.統籌決策,步步為營
“連環計”主要在一個“連”字上,在戰場上,主帥統觀全局,籌劃整個戰爭的步驟、結局,一步一步,一計一計地直到取得戰爭的勝利;而在商場上,同樣如此,一個成功的商人,同樣是要統籌決策,運用抓住時機、利用時機、步步為營的經商之道,最終使自己在商場上紮根立足,處於不敗之地。
赤壁之戰在《三國演義》中是很有代表性的戰役,作者用洋洋灑灑的八回文字,來描寫這場戰爭,寫得千變萬化,險象環生,璀璨多彩,蕩氣回腸。
赤壁之戰是一個係統的龐大的工程,為何這樣說呢?赤壁之戰計計相連,環環相扣,實際是諸葛亮、周瑜等人如何使用伐交、用間、詐降、設伏、襲擊、縱火、追殲等有效的謀略和戰術,誘使曹操中計,爭得吳蜀聯盟在戰爭中的主動權,構成了一項完整的謀略係統工程。
赤壁之戰是孫、劉聯盟對抗曹操的第一次重大戰略。曹操打敗袁紹統一北方以後,雄心勃勃,親率大軍下江南,降劉琮,奪荊州,不可一世。麵對著浩浩蕩蕩沿江而下的曹操八十三萬人馬,孫權隻有五萬多軍隊,劉備隻有兩萬人馬,力量對比是很懸殊的,形勢逼迫孫劉兩方隻有聯合起來,共同抵禦曹操,才能求得自己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