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祖國是中華民族的盛事,也是全世界矚目的一件大事。中華民族洗雪了百年恥辱,振奮了民族精神,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香港實現平穩過渡,標誌著鄧小平“一國兩製”構想的巨大成功,對澳門回歸和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香港回歸八個多月以來,保持了原有的社會、經濟製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和法律基本不變,“一國兩製”“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得到全麵貫徹執行。香港社會穩定,人心穩定,經濟保持穩健運行。中央政府全力支持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工作,支持香港為應對東南亞金融危機的衝擊而采取的措施。我們高興地看到,香港特別行政區作為獨立的選舉單位,選出自己的全國人大代表,出席本次大會,參與管理國家大事。香港回歸祖國以來已經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也一定會有更加美好的未來。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在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努力奮鬥的結果,也是與廣大海外同胞和國際友人的關心和支持分不開的。我代表國務院,向全國各族人民,向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人民解放軍和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海外同胞為祖國富強與和平統一大業作出的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謝!向世界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和國際友人和對中國現代化事業的理解和支持,表示誠摯的謝意!
我們清醒地看到,在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還存在著不少矛盾和問題。主要是:相當多的國有企業生產經營困難,下崗和失業人員增多,就業壓力加大;農業基礎仍然薄弱,經濟建設中盲目投資、重複建設現象比較普遍,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和效益不高;金融監管不夠健全,金融秩序在某些方麵比較混亂;地區發展差距仍然明顯存在,收入分配關係還沒有理順,城鄉都有部分群眾生活比較困難;人民群眾對社會風氣和社會治安狀況還不滿意,一些政府工作人員脫離群眾的官僚主義、脫離實際的浮誇作風比較嚴重,貪汙腐化、奢侈浪費等現象仍在蔓延滋長;人口增長、經濟發展給資源帶來巨大壓力,部分地區生態環境繼續惡化。這些問題,有的是多年積累下來的,有的是在改革和發展中出現的,政府工作也有缺點和失誤。這些年雖然一直在努力解決,但還不盡如人意,有些問題甚至在加重。繼續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仍是今後政府工作的艱巨任務。
各位代表!回顧過去五年的政府工作,我們有以下幾點體會:第一,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必須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出發,走自己的道路。既要努力吸收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又不能照抄本本,照搬別國的經驗。既要衝破舊的思想禁錮,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大膽試驗創新,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前進,又要按客觀規律辦事,審時度勢,講求實效。既要抓住機遇,看準了的事就堅決幹,又要認真總結經驗,充分估量改革和發展的長期性、艱巨性和複雜性,對工作作出循序漸進的部署。把加快改革和發展的緊迫感同科學務實的精神結合起來,就能少走彎路,避免大的損失。
第二,妥善處理改革、發展、穩定三者之間的關係。
改革是發展的動力。要以“三個有利於”為標準,不失時機地推進各方麵的改革,解決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突出問題。發展是改革的目的,也是穩定的保證,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要靠自己的發展。經濟發展要有新的思路,積極推進經濟體製和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穩定是改革和發展的前提,要在社會政治穩定中推進改革和發展,在改革和發展中實現社會政治穩定。注意改革力度、發展速度和社會承受能力的協調統一,實現穩中求進。
第三,既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又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
這是幾年來我國保持經濟快速增長,有效抑製通貨膨脹的一條重要經驗。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不這樣,經濟發展就沒有活力。市場也有盲目性和局限性,國家必須通過宏觀調控加以管理和引導,不這樣,經濟就會出現混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宏觀調控,不同於計劃經濟體製下那種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直接幹預,必須按照市場經濟規律,主要運用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對國民經濟進行合理的調節。
第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
科技進步是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發展教育是科技進步的基礎。世界範圍內日趨激烈的經濟競爭和綜合國力的較量,歸根到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競爭。我國隻有大力發展教育和科技事業,把經濟發展切實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才能加快現代化進程,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我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經濟規模越來越大,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難以為繼。必須正確處理發展經濟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係,合理開發和綜合利用資源,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使經濟發展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造福於子孫後代。
第五,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
在發展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的條件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麵臨著新的形勢和任務。在集中力量進行經濟建設的時候,精神文明建設往往容易被忽視。加強這方麵的工作,不僅是思想宣傳部門的事,也是各級政府的職責和全社會的共同任務。要把精神文明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保證必要的物質投入,長期不懈地抓下去。在我國的現代化進程中,必須始終堅持一手抓物質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經濟建設,一手抓民主法製;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打擊犯罪和懲治腐敗。隻有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才能實現社會全麵進步。
五年來的基本經驗,歸結起來,就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認真貫徹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地沿著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這是我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把各項事業不斷推向前進的根本保證。
關於1998年政府工作的建議
1998年是全麵貫徹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精神的第一年,是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重要一年。九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將要進行政府換屆。國務院經過認真研究,並且廣泛征求了各方麵的意見,就今年的政府工作提出如下建議。
今年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麵貫徹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精神,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加快以國有企業為重點的各項改革,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繼續推進經濟體製和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加強民主法製建設,推進依法治國,堅持不懈地開展反腐敗鬥爭,維護社會穩定;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促進教育、科學、文化發展和社會全麵進步;加強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齊心奮鬥。根據這個總體要求,今年要著重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進一步穩定和加強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