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獨立報》發表署名文章說:“國際生活中能改變整個地區形勢的重要事件不少,而有的事件則能推動世界政治的發展,改變全球的形勢。中美之間發生的任何事件都是頭等大事,更何況是江澤民主席訪問美國。”
《蘇維埃俄羅斯報》在評論文章中說,中美12年來的第一次最高級會晤是兩國關係中“引人注目的裏程碑”。評論強調,對北京施加經濟和政治壓力是無濟於事的,克林頓也曾承認,“孤立中國的做法是不現實的、危險的”。
俄羅斯《真理報》11月1日在《這裏也是戰略夥伴關係》一文中著重闡述了中美首腦會晤對中美俄三國關係的影響,文章突出引用了會晤後兩位首腦在聯合記者招待會上的講話:“江澤民指出,中國不認為與美國發展戰略夥伴關係同與俄羅斯發展這種關係有矛盾之處。克林頓說,今天在處理三國關係時要向前看,要在有共同利益的地方協作。”
印度《民族先驅報》發表社論,稱讚江澤民主席訪美和中美首腦會晤有利於緩和世界緊張局勢。社論說,當中美兩個大國決定把他們的分歧放在一邊,著力改善兩國關係時,這不僅對兩國有利,也有利於緩和世界其他地區的緊張局勢。
敘利亞官方報紙《十日報》報道說,中美首腦會晤使兩國的關係恢複了正常。該報指出,江澤民訪美以及中美首腦會晤說明中國經濟不斷增長的巨大意義,說明必須同中國進行交往。
中美關係史上的新篇章
江澤民主席這次訪問,是12年來中國國家元首第一次正式訪美,也是自1979年鄧小平訪美以來,中國領導人對美國進行的最重要的一次訪問。這次曆史性的訪問標誌著中美關係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對於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尋求有利於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和平和穩定的國際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和曆史意義,因而受到中美兩國的高度重視以及整個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和積極評價。
江澤民主席訪美取得了豐碩成果,其中最重要的是,雙方總結過去,著眼未來,對發展麵向21世紀的中美關係達成了共識。訪問期間,雙方發表了《中美聯合聲明》,宣布中美兩國將共同致力於建立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雙方還強調,要把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作為發展兩國關係的原則基礎;要從全球和曆史的戰略高度審視和處理雙邊關係,積極尋求共同利益的彙合點;要本著相互尊重、平等協商、求同存異的精神正確處理兩國間分歧。這就為把一個健康、穩定的中美關係帶入21世紀指明了方向。
訪問期間,中美雙方進一步明確了兩國在維護世界和地區和平與穩定、促進全球經濟增長、推動亞太區域合作以及解決國際社會普遍關心的跨國問題方麵有著廣泛而重要的共同利益,在進一步加強雙邊經貿、環保、能源、科技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方麵有著巨大的潛力。這些因素構成了新形勢下中美關係的戰略基礎。為了建立兩國麵向21世紀的建設性戰略夥伴關係,雙方決定兩國元首定期互訪,建立元首間的直接通訊聯係,同時加強兩國政府部級官員的定期互訪。此外,雙方還就能源和環境、經貿、和平利用核能、防止核武器擴散、人權、法律合作、兩軍關係以及科技、教育和文化交流等方麵的問題進行了磋商,並就開展合作的具體措施與步驟達成了協議。
通過廣泛接觸交流,促進中美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是江澤民主席訪美的又一重要收獲。訪問期間,江澤民主席先後參加了40多場活動,發表了包括一係列重要演講在內的30多次講話,全麵闡述了中國政府在發展中美關係問題上的立場和政策,介紹了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和光明前景,同時還全麵係統地論述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曆史文化傳統。這些活動有助於美國公眾從不同視角,從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各個側麵,進一步了解和認識中國,從而為發展兩國關係、增進信任、加強合作增添了新的動力。
江澤民主席訪美進一步擴大了中美兩國在經貿領域的合作。訪問期間,江澤民主席同美國上百位工商企業界領導人會麵,參觀了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美國電話電報公司、朗訊公司貝爾實驗室、休斯公司等著名企業以及紐約證券交易所。中美雙方還簽署了有關兩國加強能源與環境合作的倡議書和關於和平利用核技術合作的意向性協議等重要文件。在此前後,中國貿易代表團同美方還陸續簽訂了一批重要的經貿合同,項目涉及航空、石化和電力電站等領域,合同總金額達數十億美元。這次訪問表明,中美兩國經濟互補性強,合作領域寬廣,潛力巨大。
中美兩國領導人在對許多重大的國際和雙邊關係問題達成共識的同時,也坦率地承認,雙方在人權、武器擴散以及其他一些問題上仍然存在分歧。中美關係經曆了曲折的發展曆程,特別是在冷戰結束後,兩國關係曾出現過較大的波折。中美之間的分歧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全部解決。江澤民主席訪美成功有力地表明:社會製度、價值觀念和文化傳統的不同,不應該成為國家之間發展友好合作關係的障礙;對話總比對抗好,接觸總比遏製好,合作總比製裁好,交流總比隔絕好。這裏的關鍵,在於要具備登高望遠的戰略眼光,要及時把握住曆史性的機遇,要善於尋求共同的利益,要以理智和冷靜的態度來處理相互間的分歧和矛盾。
鄧小平在1979年訪美時曾經說過:“太平洋再也不應該是隔開我們的障礙,而應該是聯係我們的紐帶。”如今,在世紀之交的重要曆史時刻,江澤民主席再次跨越太平洋,加強了中美兩國友好合作的關係。中美兩個大國之間保持健康、穩定的關係,不僅符合中美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有利於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當然,中國在改善同美國關係的同時,也將繼續擴大同其他大國之間的聯係,增進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友好合作,為把一個和平、穩定、繁榮的世界帶入21世紀作出自己的貢獻。
第六節 九屆人大劃時代,跨世紀政府展宏圖
淡黃色的文件夾分發到代表們手中。打開文件夾,裏麵是四張不同的選舉票。
江澤民:到建國一百年時中華民族將實現偉大的複興。
朱!基:我可以把本屆政府要幹的幾件事情概括為:“一個確保、三個到位、五項改革”。
朱!基:不管前麵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我都將一往無前,義無反顧,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選票上的名字,代表們並不陌生。
九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幕
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於1998年3月15日在京開幕,3月19日閉幕,會期15天。
九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是換屆的會議,全國人大代表作為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代表全國各族人民依法履行職責,將要根據法定的程序選舉和決定國家跨世紀的領導人,討論和決定國家重要事項,這對於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製建設,把我國的現代化建設事業全麵推向21世紀,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