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事關全局,決不能因為連續幾年豐收,農產品供給充足而放鬆農業。今年要繼續采取有效措施,確保農業再有一個好收成,力爭農民收入增加,保持農村社會安定。糧食總產量穩定在49250萬噸,棉花總產量穩定在400萬噸。要以市場為導向,調整和優化農業結構,在不放鬆糧食生產的同時,積極發展畜牧業、水產業和林業,促進農業向高產、優質、高效方向發展。積極穩妥地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拓寬流通渠道,推動農產品生產、加工和銷售環節的有機結合和相互促進,使農民不僅從生產中得到以收益,也能分享加工和銷售環節的利益。發展農副產品加工,要防止盲目的“小而全”的重複建設。農業依靠科技增產的潛力很大,要調動農業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加強對農民的實用技術培訓,普及優良品種,推廣生產、加工、貯藏、保鮮等方麵的先進適用技術。堅持和完善“米袋子”省長負責製,“菜籃子”市長負責製。糧食購銷體製改革是今年的一件大事,要精心組織實施。堅持按保護價收購糧食的政策。
繼續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水利建設要因地製宜,突出重點,南方著重防洪,北方著重抗旱。加強大江大河大湖的治理,搞好防洪工程建設,疏浚中小河流,保證安全度汛。繼續搞好三峽工程及其移民工作。我國水資源短缺,必須十分重視水資源的保護、合理開發和可持續利用。要加強水資源管理,實行有償使用製度,促進節約用水。幹旱地區要加強抗旱水源工程建設,大力發展節水灌溉和旱作農業。繼續加強農業綜合開發和商品糧棉基地建設。要根據農業的需要發展農用工業。各級政府都要增加對農業的投入,落實水利建設基金,鼓勵農民群眾、農村集體組織增加勞動和資金投入。大力開展農田基本建設和植樹種草活動,治理水土流失,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嚴格控製城鄉建設用地,落實基本農田保護製度,認真保護好耕地。
積極促進鄉鎮企業、特別是中西部地區鄉鎮企業的發展。引導鄉鎮企業加強經營管理,加快技術進步,提高產品質量,根據市場變化調整產品結構,利用農村勞動力和農副產品資源豐富的優勢,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鄉鎮集體企業的改革要積極穩妥地進行,既要增強企業活力,又要實現集體資產保值增值,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要穩定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製,落實土地承包期再延長30年的政策;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加強農村基層政權和村民自治組織建設,改善農村幹群關係。這是發展農村經濟,維護農村穩定的重要保證。
第二,國有企業改革要取得新的突破。
國有企業改革是當前經濟體製改革的重點。中央提出,要用三年左右的時間,通過改革、改組、改造和加強管理,使大多數國有大中型虧損企業擺脫困境,力爭到本世紀末使大多數國有大中型骨幹企業初步建立起現代企業製度。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思想和基本任務,一是把國有企業改革作為經濟體製改革的中心環節,以建立現代企業製度為方向,切實轉換企業經營機製;二是實行分類指導,從搞好整個國有經濟出發,“抓大放小”,對國有企業進行戰略性改組;三是按“三個有利於”的標準,探索和發展公有製的多種實現形式;四是把改革同改組、改造、加強管理結合起來;五是鼓勵兼並、規範破產、下崗分流、減員增效和實施再就業工程;六是推進以建立社會保障製度為重點的配套改革。我們必須充分估計改革的艱巨性和緊迫性,也要看到改革的有利條件。現在宏觀經濟環境比較好,要樹立信心,采取堅決而又穩妥的步驟,為搞好國有企業改革,促進效益提高而努力。
推進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的改革和發展。以紡織行業為突破口,促進困難行業深化改革和扭虧解困。取得初步成效後,再推進到兵器、機械等其他困難行業。搞好重點大企業,對改善國有經濟的整體效益有重要作用。在一些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鼓勵組建大型企業集團,增強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能力。發展企業集團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打破部門、地區和所有製的界限,支持強強聯合,實現優勢互補,防止簡單拚湊集團和盲目擴大規模。國務院要加強對國有大型企業財務的監督。
加快國有企業的改組和調整。鼓勵優勢企業兼並困難企業,使資源得到有效利用。對長期虧損、扭虧無望的企業實施規範破產,下決心關停一批產品沒有市場,經營難以為繼的企業。分流企業富餘人員,是提高效益的重要途徑,各級政府要給予關心和支持。繼續在試點城市和重點行業實行支持企業兼並、破產和減員增效的優惠政策,今年核銷銀行呆賬壞賬準備金的總額增加到400億元。在這項工作中,要防止變相逃債,保護銀行資產安全。中央和地方都要采取措施,減輕企業的債務負擔。繼續把“撥改貸”和基本建設經營性基金轉為國家資本金,今年再轉500億元。
積極穩妥地進行股份製和股份合作製改革。對具備條件的大中型企業實行規範的公司製,根據市場情況,允許一些企業上市發行股票。企業改製要真正轉變經營機製,實現政企分開,明確國家和企業的權利和責任,完善內部管理製度,加強所有者對經營者的約束和激勵,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國有小企業量大麵廣,就業人數很多,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要采取改組、聯合、兼並、租賃、承包經營和股份合作製、出售等形式,加快放開搞活的步伐。要把經營自主權真正放給企業,實行自負盈虧,使小企業能夠更加靈活地適應市場。要根據不同情況,選擇適當的改革形式,不要盲目追求進度。實行股份合作製要尊重職工意願,不能強迫入股,也要防止股權集中在少數人手裏。
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和企業經營管理。許多辦得不好的企業,主要是領導班子有問題。要完善對經營者的選聘、監督、考核和獎懲辦法。辦得好的企業,領導班子要保持穩定,辦得不好的要及時調整。要加強民主管理,充分發揮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企業要轉變觀念,使生產經營和內部管理適應市場的要求。要重視加快技術進步和新產品開發,調整產品結構,加強市場營銷,改善售後服務,努力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增強競爭能力。各級政府要積極幫助企業分離社會職能,企業要努力增加資金積累,改善資產經營狀況。
積極推進其他各項改革。繼續調整和完善所有製結構,在推進國有經濟改革和發展的同時,積極發展城鄉多種形式的集體經濟,繼續鼓勵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製經濟共同發展。加快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障製度的改革,為國有企業改革和經濟結構調整創造條件。在流通領域,要打破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整頓市場秩序,堅決打擊走私販私和製售假冒偽劣產品的不法行為。多發展一些連鎖經營的便民店,不要盲目建設高檔商場。積極推進代理製,鼓勵大型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聯合,內外貿企業聯合,共同開拓國內外市場。繼續改革和探索國有資產管理體製,加強國有資產管理。
第三,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
今年國民經濟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是:經濟增長速度8%,商品零售價格漲幅控製在3%以內。這體現了穩中求進的精神。實現這樣的目標,就能保持高增長、低通脹的良好發展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