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979
北宋幽州攻防戰
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宋太宗親統大軍進攻北漢,包圍了其都城太原。遼國南府宰相耶律沙率軍來援,被宋軍擊敗,北漢主劉繼元隨即投降。北漢滅亡,宋朝基本完成了統一大業。
然而此戰的輕易成功卻使宋太宗頭腦發熱,過高估計了己方的實力,他立即移師向東,想要一舉收複幽雲十六州。諸將都勸諫說:“長期在外,士兵疲倦,糧餉匱乏,不宜再戰。”太宗根本聽不進去。
當年六月,宋太宗沒等諸路兵馬會合,就匆忙挺進至遼國占領地區,直指涿州(今河北涿州),隨即將遼國北院大王耶律希達所部擊破於沙河(在今河北易縣境內),又與遼國南院大王耶律斜軫惡戰於得勝口(今北京昌平北)。宋軍勢如破竹,遼國守將紛紛投降,宋太宗更加誌得意滿。
遼國涿州判官劉厚德舉城投降,宋軍遂於二十六日挺進到幽州城南,耶律希達和耶律斜軫退守清沙河(在今北京昌平境內)。當時守備幽州的是遼國名將韓德讓,他在危急中安撫人心,嚴密防守,以待援軍的到來。宋太宗屯兵堅城之下,一連半月都無法攻克。
高梁河之戰
此時遼景宗耶律賢(948~982)在位,他患有頭風病,無法正常上朝理事,朝政都由皇後蕭燕燕(953~1009)決斷。蕭皇後聽到宋軍北伐的消息,立刻召集眾臣商議,並發五院兵馬,由耶律沙、耶律休哥等將統率,分道救援幽州。
七月初六,耶律沙所部到達幽州,與宋軍大戰於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門外)。宋軍人數眾多,士氣高昂,耶律沙雖然奮勇廝殺,臨近傍晚的時候也已損失慘重,準備向北撤退。就在這個時候,耶律休哥率領精銳騎兵趕到。耶律休哥,字遜寧,契丹名將。他聽說耶律沙即將戰敗,就命令士兵每人手持兩個火把,趁著夜色直插宋軍側翼。宋軍看到滿山遍野的火炬,不知道契丹援軍來了多少,人心慌亂,士氣開始低落。
此時,駐守清沙河的耶律斜軫也趕來救援,兩將分左右兩翼夾擊宋軍。已經鏖戰了大半天的宋軍本就疲憊不堪,經不起兩支生力軍的衝鋒,各部紛紛崩潰。韓德讓也趁機打開幽州城門掩殺出來,宋軍大敗,死傷萬餘人。
乘坐驢車逃命
宋軍潰敗中,宋太宗也身負重傷,逃到涿州後沒等歇息,耶律休哥率大軍又已殺到,太宗傷重無法騎馬,臣子們隻好找來一輛驢車,把他扶上車去,混在亂軍中向南奔逃。
宋軍丟棄糧草輜重無數,所收複的各州土地又重新被契丹人占領。各部好不容易站穩腳跟,收攏敗卒,卻找不到宋太宗的去向,混亂中很多人懷疑太宗已經遇難,提議擁立太祖之子德昭繼位。後來終於找到了太宗,此議才作罷。
回到汴梁後,太宗認為既然此次北伐失敗,就不能再賞賜滅亡北漢有功的將領們。德昭為眾將請賞,太宗嫉恨前事,斥責他說:“等你做了皇帝,再賞賜也還不遲!”德昭聞言大驚失色,回家後就自刎身亡。
高梁河之戰是北宋轉向“守內虛外”戰略的轉折之一。此役使宋初經過苦心訓練而日漸強大的宋軍傷亡慘重,而擁戴德昭的事件更讓太宗恐懼。戰後,太宗不但沒有加強軍隊的訓練,反而開始全力加強對軍隊的控製,此後宋軍的戰鬥力日益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