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統一
南唐滅國之後下一個自然就是吳越國,這一點無論是吳越國的統治者錢還是他的臣子心裏都十分清楚,可是人總是會心存僥幸,錢也不例外,還幻想宋太祖看在吳越國多年忠誠侍奉的分上讓吳越國維持自身的獨立。可是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錢第二次去汴京朝覲時,曾經依附南唐的清源軍節度使陳洪進向宋太宗趙光義獻上了漳、泉二州的土地。有了這樣的先例,吳越國想躲也躲不過去了。錢知道如果不盡快歸順宋朝,就會大禍臨頭,最終決定“保族全民”,將他的“錦繡山川”和11萬帶甲將士悉數獻納給宋朝,實現了和平統一。
由於和平統一,吳越國軍民無一人死傷,也無絲毫的財產損失,為此宋太宗對錢大加讚揚。在吳越國統治時期,時人對這個割據政權沒有多少好感,並留下若幹吳越國“重斂虐民”的記載。錢“納土歸宋”後,躲過一場戰爭浩劫的吳越居民感謝錢氏的功德,世代流傳的都是錢王興修錢塘江堤等利國利民的事跡,甚至有錢王射退錢塘江潮之類的傳說。直到六百餘年後的明代末年,人們仍可看到“吳越之民,追思錢氏,百年如新”的情景。
澤及子孫:
由於錢家自始至終的忠心“事大”政策使得錢歸宋後受到空前的禮遇,太宗“申誓於山河”,發誓永保錢氏子孫富貴。錢先被封為淮海國王,後改封為鄧王。對於抵達汴京的近三千名錢氏族人,太宗大加封賞,讓他們“文武自擇其官”,被授予官職者有上千人,不少人出任或在後來升任節度使、觀察使、將軍、尚書,直至當上宰相。錢之子錢惟演還娶了公主,和皇室結為親家,待遇優厚至極。北宋末年,在開封等地的錢王後裔已達上萬人。因此,當時的人們都說,“忠孝盛大,唯錢氏一族,信為善之報不虛。”
宋代滅亡後,後世的人們鑒於錢王的曆史功績,對其後裔仍很敬重。明代初年,錢王後裔、江西建昌知府錢克邦在辦理稅糧時有過失,可能會被朝廷處死,其子便帶著後唐昭宗時賜給錢的恕本人九死、子孫三死的金書鐵券,去南京“詣闕自陳”。明太祖朱元璋召見了這個少年,對他說:“五代時天下大亂,各據一方,你的祖先能保護兩浙的人民過上和平的生活。到了宋朝,知道太祖、太宗是真主,便將土地歸附。你的祖先做下的這些功績,可延續到現在。”於是朱元璋法外施恩,赦免了錢克邦,並發回已經查抄的田產家財。在清代,乾隆皇帝在屢次下江南時多次親臨西子湖畔祭祀錢王的表忠觀等處,並在一首禦製詩中稱譽錢王“端因識時務,可以號英雄”,稱譽錢氏子孫“勖哉錢氏族,百世守家風”。
杭州保塔保塔位於杭州的西湖北岸。此塔原名應上塔,始建於北宋開寶年間(968~975)。傳說趙匡胤建北宋後,把吳越王錢召進了京城汴梁。吳越王的母舅吳延爽為祈求他能平安歸來,特建此塔,稱為保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