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吳越降宋(1 / 2)

時間:978

宋朝建立後,弱小的吳越政權立即表示臣附。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吳越正式歸順,轄有13州1軍86縣的吳越地就此劃入了中央政權的統一管轄之下。

開國君主的遺言

唐帝國的崩潰使得當時的中國陷入了一個四分五裂的境地,從朱溫建立後梁開始的五十多年裏,中原地區前後經曆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短暫的王朝,合起來叫作“五代”。

與此同時,在南方和巴蜀地方,還有許多割據政權,有的稱帝,有的稱王,前後一共建立了九個國家(前蜀、吳、閩、吳越、楚、南漢、南平、後蜀、南唐),加上在北方建立的北漢,一共是十國,所以這一時期被稱為“五代十國”。軍閥割據勢力互相侵攻,中原大地戰亂不斷,人民流離失所。

吳越國是一個南方的弱小的割據勢力,為了維持自己的地位,吳越國的統治者從創始人錢開始就采取了“事大”的對外方針。在後梁的朱溫即位不久,當時還是鎮海(今浙江杭州)節度使的錢就首先派人到汴京祝賀,表示願意稱臣。朱溫十分高興,封了他做吳越王、諸道兵馬都元帥。後唐滅梁以後,錢又向後唐上表稱臣,不僅得到了吳越國王、天下兵馬都元帥的頭銜,而且還得到了玉冊金印,以示恩寵。錢臨死前留下了一個遺言:“子孫後代要量力而行,如果遇到了真正能統一天下的人要盡早歸附。”

懷璧其罪:

有了錢立下的方針,後人也是有樣學樣,尤其是他的後人錢更是把“事大”的這個方針發揮得淋漓盡致。錢本名叫錢弘,為了避宋朝的諱所以改名為錢。在五代的後周時期,由於後周的強大,錢立刻表示了臣服,不僅進貢了大量的金銀財寶,還積極配合後周的軍事行動。後周顯德三年(956),周世宗征討淮南的時候,錢應後周的要求出兵進攻常州。錢的這種臣服的姿態自然讓後周的統治者很高興,於是連連加封錢的官職,後周廣順元年(951),授諸道兵馬元帥,第二年,授天下兵馬元帥。到了後周世宗的時候又加封為天下兵馬都元帥,可見後周對錢的滿意程度。北宋建立後,錢更是恭敬有加,不但加倍地進貢上好的瓷器金銀,還親赴汴梁進行朝覲,可謂是把屬國的禮節做到了極致。

當然吳越國的統治者們如此對大國奉承討好並不是他們喜歡這樣做,實在是為了在當時險惡環境當中生存的一種不得已的手段。當時的吳越國的疆土狹小,極盛時也隻轄有杭、越、湖、蘇、秀、婺、睦、衢、台、溫、處、明、福13州;另又設有鎮海、鎮東、中吳、宣德、武勝、彰武等節鎮。這塊土地豐裕肥美,所謂“懷璧其罪”,吳越國雖然富裕但是畢竟疆域太小,實力不足,這就使得吳越國成了周邊各大割據勢力必取之而後快的一塊肥肉。

助宋滅南唐:

當年錢衣錦還鄉,他的父親卻避而不見,說了這麼一番話:“我們家數代都是耕田打魚為生,沒有人能富貴到如此地步。現在你控製了13州,三麵受敵還要和人爭雄,我怕你一旦失敗要牽連我們整個家族。”這番話清楚地道明了吳越國所處險惡境地。為了保存自己,吳越的統治者必然要實行遠交近攻的策略。當然吳越國的實力太弱,所謂的“遠交近攻”也隻能變成抱住中原強國大腿的一種狐假虎威的自保之道。

北宋吳越降宋宋朝立國之後宋太祖趙匡胤定下了一個先平定南方再掃平北方的戰略方針,這樣就使得吳越國一下子首當其衝。就在宋朝發動攻滅南唐的戰爭後,當時的南唐後主李煜曾致書錢說:“今天我完蛋了,明天你還好得了嗎?”這句話明白地道出了當時吳越國的尷尬處境。吳越國的丞相沈虎子也說南唐是“國之屏蔽”,要求和南唐一起對抗宋朝,以此來保住吳越國的獨立地位。可是錢最終看清楚了當時的天下大勢,知道宋朝的統一是不可抗拒,頑抗到底最終隻能死路一條。於是錢不僅沒有援助南唐,反而遵照趙匡胤的命令,派出大批精銳夾擊南唐,最終促成了南唐的滅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