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最著名的酒局(1 / 1)

時間:席酒宴,一段談話,手握重兵的將領們就此順從地交出軍權,這在充滿血腥與陰謀的古代政治鬥爭中,無疑是個戲劇化的傳奇一幕。

“子胥功高吳王忌,文種滅吳身首分……”一旦天下平定,君主往往便要大殺功臣,這在中國曆史上屢見不鮮。

諸如漢朝劉邦、明朝朱元璋就是這樣的典型,然而同樣下層出身的宋太祖趙匡胤非但不殺勳舊,反而采取一種和平的策略,讓君臣都得到較好的結果。

皇權的威脅

宋太祖趙匡胤憑借自己手中的軍權,輕而易舉地取代了後周,成為中國北方的統治者。登基伊始,為了嘉獎參與“陳橋驛兵變”的將領,宋太祖分別任命慕容延釗為殿前都點檢,高懷德為殿前副都點檢,韓令坤任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石守信為侍衛馬步軍副指揮使……這樣一來,皇帝直轄的禁軍分別由這些老將統率。如此安排固然在兵變之後迅速穩定了軍情,然而這些禁軍主要將領的威望與權力,很快就成為皇帝直接掌握禁軍的阻礙。

出身軍旅、又經過“黃袍披身”

的皇帝深知兵權的重要性,在建隆二年(961),也就是趙匡胤當上皇帝的第二年,他看到國內局勢已經得到控製,便決心解除這些禁軍將領的兵權。這一年的閏三月,趙匡胤解除了慕容延釗與韓令坤等人的禁軍統帥職務,讓他們出任外地藩鎮節度使,並宣布不再設置殿前都點檢一職。

在此之後,趙普幾次建議趙匡胤進而解除石守信等人的軍職,宋太祖起初不以為然,認為他們的忠誠是毫無疑問的。於是趙普對他說:“如果石守信的部下有人貪圖富貴,擁戴他們仿效陳橋驛兵變,將黃袍披到石守信的身上後,這些人還會繼續忠於您嗎?”

這番話讓宋太祖憂心忡忡,決心徹底解決禁軍將領兵權的問題。

宴會上的“可生之途”

同年七月,趙匡胤把石守信等舊部召來飲宴。當眾人酒興正濃的時候,宋太祖突然屏退侍從,長長地歎了一口氣,對他們說道:“如果沒有你們出力擁戴,我是坐不上這個位置的。但是你們是不知道當皇帝是多麼困難呀!我自從做了皇帝之後,每天晚上不是睡不著,就是做噩夢,說實話還不如當節度使的時候快樂。”石守信等人忙問為什麼這樣。宋太祖道:“這不是很清楚的嘛,我這個皇帝的位置,世上有誰不想要呢?”聽罷,眾人慌忙離席,跪倒在地上道:“陛下何出此言?如今天命已定,誰還敢有異心!”宋太祖感歎道:“話不能這樣說的,我知道你們沒有異心,不過你們的部下就難說了。他們若是為了得到更大的富貴,一旦將黃袍加在你們的身上,到時候就算你們不想當皇帝,又能夠辦得到嗎?”

這一席話讓眾將麵麵相覷,知道自己因為手握重兵受到君主的猜疑,搞不好會有殺身之禍,他們中有的人甚至惶恐得哭泣起來,紛紛要求宋太祖指明一條“可生之途”。趙匡胤開導眾將說:“人生在世有如白駒過隙,隻是短暫的瞬間。貪求富貴的人其實不過是想積累財富,多多享樂,不讓後世子孫陷入貧困。你們不如放下軍權,到各地去購買良田美宅,頤養天年,為子孫留下永世的產業。趙氏宗室也同你們結為婚姻,君臣之間兩無猜疑,上下相安,這樣不是很好嗎?”

話已經說得很明白了,宋太祖是在用保證其榮華富貴的承諾來向將領們換取兵權。

皆大歡喜

石守信等人見宋太祖如此推心置腹,不留回旋餘地,且此時宋太祖威信極高,隻得俯首聽命。第二天,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鐸等禁軍宿將同時上表說自己有病,請求皇帝解除他們的軍權,宋太祖順水推舟,欣然同意,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杯酒釋兵權”。事後趙匡胤遵守自己的許諾,與這些舊部結成姻親,把守寡的妹妹嫁給高懷德,後來又把女兒嫁給石守信和王審琦的兒子,張令鐸之女嫁給了趙匡胤的三弟趙光美。

經過“杯酒釋兵權”後,宋太祖選拔了一些資曆較淺、威望不高、容易控製的人擔任禁軍將領,又不斷分化和削弱他們的權力,分別設立殿前、步兵、馬軍三個互不統帥、直接聽令於皇帝的都指揮使來統領軍隊。同時在朝廷中設立樞密院,專門負責軍隊調動。這樣一來,三個都指揮使的統兵權與樞密院的調兵權分開,樞密院直接對皇帝負責,軍權集中於皇帝一人之手,在最大限度上防止了兵變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