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武士久仰老武士的聲名,但因為年輕氣盛,仍不把老武士放在眼裏。他這天前來拜訪的目的就是踢館,想以此來提高自己的名望。
弟子們擔心老武士年齡太大,不是年輕武士的對手,都紛紛勸他不要接受挑戰,或者挑選自己的年輕弟子迎戰。可是,老武士接下了對方的戰帖,並決定親自出戰。
兩大高手比賽的消息不脛而走,人們紛紛來到市區的大廣場前,觀看這場不同尋常的比賽。
比賽開始了,年輕武士像往常那樣,開始侮辱老武士,對他扔石頭、香蕉皮,還往他臉上吐口水,用髒話侮辱他,想以此來激怒他,但老武士不為所動。
這樣折騰了好幾個小時,老武士始終一動不動,既不生氣,也不搶先出手。這是年輕武士從來沒有遇到過的情況,他罵得嗓子都啞了,並且精疲力竭,已經沒有力氣和勇氣向老武士進攻了。最後,血氣方剛的武士不戰而退,灰溜溜地逃跑了。
回來後,老武士的弟子們都氣不過,紛紛質問道:“師傅,您為什麼不好好教訓一下那個狂妄自大的家夥呢?”“就是!那個小子太過分,師父您怎麼能忍受?再說,這樣也有損師傅您的聲名。”
麵對弟子們的質問,老武士沒有辯解,反而問道:“假如有人帶著禮物來見你,你不接下禮物的話,禮物歸誰?”
弟子齊聲回答道:“當然是歸送禮的人。”
老武士微微一笑,說道:“妒嫉、憤怒和侮辱難道不是同樣的道理嗎?如果這些東西你都拒收,它們還是歸對方所有。”
老武士最後說:“從對招的角度來說,他是有,我是無,無招勝有招。”
弟子們聽了這番話,才明白了師傅的用意,也從中領悟到了許多的道理。
對方不懷好意的挑釁和侮辱,目的就是讓我們憤怒,從而失去理智,這樣對方就可以抓住我們的弱點,將我們擊倒。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一定要沉得住氣,以無招對有招。要知道,對於所有邪惡的語言或舉動,如果我們不接受,對方隻能把它收回。
4.禪師讓座
唐朝開元年間,有位夢窗禪師,他德高望重,並且還做了國師。
有一次,他搭船渡河,渡船剛要離岸,遠處來了一位騎馬佩刀的將軍,大聲喊道:“等一等,等一等,載我過去。”他一邊說,一邊把馬拴在岸邊,拿了鞭子朝小船走來。
船上的人紛紛說道:“船已經開了,不能回頭了,幹脆讓他等下一班船吧。”船夫也大聲喊道:“請等下一班船吧。”將軍非常失望,急得在水邊團團轉。
這時,坐在船頭的夢窗禪師對船夫說道:“船家,這船離岸還沒有多遠,你就行個方便,掉過船頭載他過河吧。”船家一看,是位氣度不凡的出家師傅開口求情,就把船開了回去,讓那位將軍上了船。
將軍上了船後,就四處尋找座位,無奈座位已滿。這時,他看到了坐在船頭的夢窗禪師,於是拿起鞭子就打,嘴裏還粗野地罵道:“老和尚,快走開。沒看見你大爺上船了嗎?快把座位讓給我。”沒想到,這一鞭正好打在夢窗禪師的頭上,鮮血順著他的臉頰汩汩地留了下來。禪師一言不發,把座位讓給了那位將軍。
看到這一切,大家心裏既害怕將軍的蠻橫,又為禪師抱不平,人們紛紛竊語:這將軍真是忘恩負義,禪師請求船夫回去載他,他不僅搶了禪師的位子,還打人家。從大家的議論聲中,將軍明白了一切。他心裏非常慚愧,懊惱不已,但身為將軍,他又不好意思認錯。
不一會兒,船到了對岸,大家都下了船。夢窗禪師默默地走到了水邊,洗掉了臉上的血汙。此時,那位將軍再也忍受不住了,他走上前,跪在禪師麵前,懺悔道:“禪師,我真對不起您。”
誰知,夢窗禪師不僅沒有生氣,反而心平氣和地說:“不要緊,出門在外,難免心情不好。”
如果有人打了你的左臉,你應該把右臉也給他。這不是退讓和怯懦,也不是思想愚固,而是人性中的寬容與理解。如果在生活中,我們都能夠給別人多一點寬容,多一點理解和尊重,那麼,世界上就會少一些猜疑和怨恨,人與人之間就會相處得更好。
5.生者幸,死者福
臨濟禪師門下有一個普化禪師,有一天,他在大街上請人施舍衣服,一個慷慨的佛教徒了給他一件上好的袈裟,他卻搖了搖頭,拒絕接受。
這件事情被臨濟禪師知道了,他就買了一口棺材,教人送過去,送的人提心吊膽,生怕挨打。但是普化看到棺材,興高采烈地說道:“我的衣服終於買回來了。”
普化扛起棺材就往大街上跑,在最熱鬧的地方大聲宣布:“大家快來看啊,臨濟為我做的法衣!我很滿意,明天上午我要穿著它死在東門。”
第二天上午,普化扛著棺材到了東門,一看,不得了!看熱鬧的人裏裏外外,把東門圍了個水泄不通。普化對大家說:“今天人太多,不好死,明天我去南門死。”
第二天南門圍了一大堆人,普化說在西門死。
第三天西門圍了一大堆人,普化說在北門死。
這次大家再也不相信普化的話,紛紛發牢騷說:“我們都被這和尚騙了!瞧他精神好著呢,哪裏會說死就死?明天再去,又要上他的當。”
第四天,普化照舊扛著棺材來到北門,一看,居然還有幾個看熱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