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去留無心,寵辱不驚(2)(1 / 3)

他喜笑顏開地說道:“辛苦大家嘍!你們很有耐心,東南西北,陪我奔波了好幾天。我現在可以死給你們看了。”

說罷,普化打開棺材蓋子,敏捷地跳進去,自己再蓋好。

不久,人們發現,他真的無聲無息地去世了。

生命對於人來說非常重要,但也因此人們往往對生的喜悅和死的哀痛過於誇大,從而為自己,也為身邊的人帶來無端的煩惱。其實,所謂幸福者,就是生者幸,死者福。

有一對年輕的夫妻,平常得很。沒有出色的相貌,也沒有令人羨慕的工作崗位。

人們隻知道那個女人有病,平時看上去臉色灰灰的,像蒙了層土。可他們仿佛很快樂,在神情上,根本看不出任何陰影。

不久,那個女的懷孕了,每天看見她腆著一個微微隆起的肚子散步。她的臉色仍然是灰灰的,卻掛著笑意。有時,她對自己的懷孕有點疑惑:這孩子是在病前懷上的,還是病後懷上的?

突然有一天,有人說這女的患的是癌症。大家都覺得奇怪。大家都驚訝地說:“她懷孕了!”

然後,大家都看到快樂包圍了這個小家庭,那男的走進走出地忙著,臉上看得出顯而易見的喜悅。

隻是那個女的在中午陽光好的日子裏出來曬太陽,腆著的大肚子就像一個令人驚恐的感歎號。

到秋天的時候,聽說女的生產了,男的隻抱回一個小女孩,那個女的再也沒有回來。

大家仍舊在如常的生活中數著一天天的日子。

人在世上,什麼才是真正的快樂和幸福呢?很多時候,我們往往把幸福定義在金錢的滿足、名望的豐收上,卻忽略了另一麵。其實,幸福就是一種麵對生命的從容,麵對生死的超脫。

6.愛的回報

誠拙禪師講經很受歡迎,每次信徒都把佛堂圍得水泄不通。於是有人建議大家捐錢,建造一座寬敞一些的佛堂。

一個富有的信徒一下子慷慨地捐了五十兩黃金。禪師收下了錢,轉身就走,去忙別的事情,信徒緊跟在禪師後麵提醒道:“師父!我的袋子裏裝著五十兩黃金呀!”

禪師連腳步也不停,漫不經心地答道:“我知道。”

信徒不滿地說:“五十兩黃金可不是小數目,我白白捐給你,你連‘謝謝’都不說一聲嗎?”

禪師剛好走到大雄寶殿佛像麵前,他停下說道:“你捐錢不是給我,而是給佛祖。你布施是在做自己的功德,為什麼要我向你道謝?”

禪師看見信徒還有不服氣的樣子,接著說道:“如果你把布施作為一種買賣,那我就代替佛祖向你道聲謝,從此你就和佛祖兩不相幹、兩不虧欠了!”

信徒慚愧地施禮走了。

愛心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生活觀,它不是一種具有什麼具體形狀的物質,人有愛心並不是為了獲取別人的感激、幫助或者別的什麼東西,雖然這些在你付出愛心後會隨之而來。有些人以金錢來衡量愛心,但金錢並不是萬能的,真正的愛心是發於真誠,救人於危難之中。

一個失去了雙親的小女孩與奶奶相依為命,住在樓上的一間臥室裏。一天夜裏,房子起火了,奶奶在搶救孫女時被大火燒死了。火勢迅速蔓延,整座樓已是一片火海。

鄰居已呼叫過火警,無可奈何地站在外麵觀望,火焰已經封住了所有的進出口。小女孩出現在樓上的一扇窗口,哭叫著喊救命,人群中傳布著消息說:消防隊員正在撲救另一場火災,要晚幾分鍾才能趕來。

突然,一個男人扛著梯子出現了,架到牆上,很快鑽進火海之中。男人再次出現時,手裏抱著小女孩。孩子交給了下麵迎接的人群,男人消失在夜色之中。

調查發現,這孩子在世上已經沒有親人了,幾周後,鎮政府召開群眾集會,商議誰來收養這孩子。

一位教師願意收養,說她能保證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一個農夫也想收養這孩子,他說孩子在農場會生活得更加健康愜意。

其他人也紛紛發言,述說把孩子交給他們撫養的種種好處,因為這孩子長得真是太招人疼愛了,甚至幾乎引起了大家的爭執。

最後,本鎮最富有的居民站起來說話了:“你們提到的所有好處,我都能給她。並且能給她金錢和金錢能夠買到的一切東西。”

從始至終,小女孩一直沉默不語,眼睛望著地板。“還有人要發言嗎?”會議主持人問道。這時,一個男人從大廳的後麵走上前來。他步履緩慢,似乎在忍受著痛苦。他徑直來到小女孩的麵前,朝她張開了雙臂。人群一片嘩然。他的手上和胳膊上布滿了可怕的傷疤。

孩子叫出聲來:“這就是救我的那個人!”她一下子蹦起來,雙手死命地抱住了男人的脖子,就像她遭難的那天夜裏一樣。她把臉埋進他的懷裏,抽啼著哭泣了一會兒。然後,她抬起頭,朝他笑了。

“現在休會。”會議主持人宣布道……

愛是一種付出,有付出自然有回報,這種回報可以有形可以無形,但我們需要謹記的是,回報不是愛的目的,我們也不能抱著這個目的去愛或者不愛。

7.沒有什麼不能做

歸宗寺智常禪師和弟子們在園中種菜,禪師臨時有事情出去。走之前,禪師圍著一棵樹畫了一個圓圈,把菜放在圓圈裏,指著菜告訴大家:“你們都不準動這個。”弟子們盡管心裏很好奇,但真的誰也不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