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了解孩子的個性特征(3 / 3)

(5)性格的動力特征:性格表現絕非靜水一潭,各種性格結構的組合千變萬化,而使性格的表現千姿百態。每個孩子的性格世界並非是由各種特征簡單地疊加和堆砌起來的,而是依照一定的內容、秩序,規則有機結合起來的一個運動係統。

總之,人的性格是穩定而獨特的,又是發展變化的,是矛盾的,又是始終如一的。家長隻有了解了性格的結構及特性,才能全麵地把握孩子的性格世界。

有一位先人說過:“一個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運。”我們家長在塑造孩子性格的時候,也設計了孩子的命運。孩子屬於未來,整個未來人的性格,將對未來時代的命運產生深刻影響。

7.怎樣培養孩子的氣質

氣質是高級神經活動類型特點在人的行為方式中的表現。它是在人的生理素質基礎上,在後天的生活環境中逐步形成的。心理學家將人的氣質劃分為4大類型,即多血質、黏液質、膽汁質,抑鬱質。

(1)多血質孩子的特點是熱誠而易變:他們往往在集體中是一個中心,他們的優點很容易表現出來,顯得聰明、敏捷、活潑、好動,通常叫做外向型。他們自我肯定的程度往往比較高。假如家長時常有意無意地拿他們來炫耀,就會使他們的自信變為自負,他所感興趣的可能就是受人喜歡,而不是自己真正體現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對這種孩子應多在他們麵前熱誠地表揚別人,讓他們看到別的孩子的優點。由於他們的注意力容易轉移,因此要注意培養他們的專注、細致、有秩序,避免他們對一切都淺嚐輒止,變得輕率和膚淺。

(2)黏液質的孩子沉靜、穩重、能忍耐、比較隨和:他們的興奮發動比較遲緩,抑製能力強,所以情緒比較穩定。這種孩子從小較容易帶,各方麵能較均衡發展。由於他們對自己的評價比較穩定,對別人的表揚或批評反應會相對淡漠。假如要提醒他們注意什麼,就需要比較強的刺激,批評要嚴厲一些,表揚要熱情一些。同時要注意培養他們的敏捷、果斷,以免養成拖拉、懶散和淡漠的習慣。

(3)膽汁質的孩子吃軟不吃硬,越來硬的他越對抗:他們常常有自己的一套道理。家長應盡力進入他的世界,了解他,根據他的思維習慣去說明道理。假如想告訴他該怎樣做,就要做給他看,隻說是不行的,暗示批評更不起作用。這樣的孩子脾氣很強,不易招人喜歡,但是不要強行去扭轉。他們精力旺盛、情感強烈,有爆發力。他們可能常常做不好別人能輕易做好的許多事,然而,他們一旦迷上了什麼,就會全身心投入,在別人意想不到的領域裏,以別人意想不到的方式獲得成功。

(4)抑鬱質的孩子性格是內向型的,外表文靜、軟弱、靦腆,內心卻特別敏感、好強:他們多半比較聰明,但自己對自己的評價很不足,極易受別人議論的影響,容易接受暗示,產生自卑心理。家長要特別注意培養和保護他們的自信心,多鼓勵他們。假如需要批評他們,用眼神或暗示的語言就足夠,也許他們當時沒有立即改正,但內心多半會長時間不安。這種孩子的優點是細心、專注,有靈敏的感覺和直覺,善於察覺別人不易察覺的細小事物,於不聲不響中,很認真地做他認為該做的事情。

在現實生活中,隻有少數人的氣質類型是單一的、純粹的,多數還是以一種氣質特征為主同時混合他種類型的一些特點,所以家長教育孩子時就不能簡單行事。氣質的差異與品行的好壞無關,關鍵是家長在把握了孩子的氣質特點後,怎樣因勢利導地進行品行教育。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每一種氣質類型都有其積極一麵,也有消極一麵;有其優勢,也有其劣勢。家長隻能幫助孩子揚長避短,而不應聽憑自己的意思,強行扭轉或壓抑孩子,那樣會造成他們心理上的挫傷。

8.引導孩子的氣質向健康的方向發展

(1)每種氣質各有利弊:多血質性格的孩子活潑、外向、開朗,很討人喜歡,作為家長,不能過分要求孩子都變成多血質,這是一種不現實的做法。膽汁質的人可以顯示出一種陽剛之美,抑鬱質的人可以顯示出陰柔之美。家長應該使孩子在自己氣質類型的基礎上,向積極、健康的方向去發展,顯示出每個孩子的氣質美。

(2)家長要分析孩子氣質特征中的長處與短處,不能遷就孩子的氣質弱點:不能因為膽汁質的孩子脾氣不好,就容忍他的暴躁;不能因為抑鬱質的孩子膽小,就處處護著孩子;不能因為黏液質的孩子遲緩,就允許孩子磨蹭,這樣隻會使孩子向氣質的消極品質發展,形成不良人格。

(3)要讓孩子做主宰自己性格的主人,而不是自己性格的奴隸:家長應該告誡膽汁質的孩子注意不要隨便發脾氣,控製自己的情緒;告誡多血質的孩子要戒浮躁,要嚴謹、細致、踏實、精益求精;告誡黏液質的孩子忌優柔寡斷,遇事要果斷,反應迅速;告誡抑鬱質的孩子要克服懦弱憂鬱的特點,要合群、不畏難。要注意發揚孩子氣質的積極特征,抑製其消極特征。在學習訓練中,依據不同氣質的特點,用不同的方式提高學習效率,能達到“異曲同工”的效果。讓多血質的孩子充分發揮機智、靈敏、興趣多樣等優點,去控製其粗心、浮躁的弱點;讓膽汁質的孩子盡量發揚勇敢進取、不屈不撓的優點,去控製粗心大意、簡單衝動的毛病;讓黏液質的孩子以踏實、頑強、認真的作風,去彌補遲疑、刻板的特點;讓抑鬱質的孩子以細心、踏實、堅持性,去補償怯懦、猶豫的不足。家長不要自欺欺人,對孩子的氣質弱點不偏袒、不歧視,正確引導孩子揚長避短,就能使每個孩子都顯示出自己可愛的氣質美。

9.注意孩子氣質的活動適應性

雖然氣質對孩子成才與成就不起決定作用,但卻有一定的影響,不同氣質對於孩子從事的不同活動效率具有影響作用。因此,不同氣質的人適合於從事不同的活動。當氣質與活動性質相適宜時,活動效率就會提高,反之活動效率就會降低。因此,目前在職業選擇的時候,特別是一些特殊的職業,經常會考慮到人的不同氣質。如飛行員、宇航員、運動員需要挑選反應靈敏、有膽有識、鎮定自若的人,而觀測、財會、氣象、醫療等工作就不宜選那些浮躁、魯莽、草率的人,而選擇穩重、心細、踏實的人。家長可以針對孩子的特點選擇一些適宜性的活動,來培養孩子氣質的優勢,也可以選擇一些不適宜的活動,來矯正孩子的氣質的劣勢。例如,讓膽汁質的孩子玩一些軍事遊戲來顯示他大膽勇敢的品質,也讓他們玩一些棋類遊戲,鍛煉他們細心、穩重的品質,克服粗心浮躁的毛病。

10.怎樣對待抑鬱質的孩子

有的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不愛說話,甚至不和別的小朋友來往,不參加集體活動,被別的孩子欺侮了還會長時間記仇等,家長對這樣的孩子感到很焦急,不知該怎麼辦才好。這種孩子突出的問題是在社會上難以適應,這樣的孩子屬於抑鬱質。要使抑鬱質孩子的人格得到健康發展,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教育孩子時注意方式方法:抑鬱質的孩子往往性情脆弱、動作遲緩,回答別人問題總是含糊其辭,顯得拘謹不安,家長對他教育時應注意方式方法,耐心地啟發誘導,絕不可經常斥責。

(2)重視培養孩子的主動性,設法讓他多參加活動:應當盡量讓孩子經常與他年齡相仿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和交談,特別要讓他多參加集體活動,以培養孩子的合群性格。

(3)多鼓勵:家長可請求老師在孩子參加集體遊戲時鼓勵和誇獎他,使之有信心在同伴麵前不感到羞怯和自卑。

(4)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膽量:可以讓他離家,獨自在親友處住上一個時期,經常叫他出去辦點零星小事。

11.防止孩子出現“困難氣質”

困難氣質是指孩子的心理功能不健全、孤僻離群、對新刺激退縮和低適應性、高強度的表情效果、否定性心境占優勢和執拗等氣質特征。

孩子形成的“困難氣質”,是由兩個方麵的家庭因素造成的。一是母親的人格失調。高度焦慮的母親很可能產生出困難氣質的執拗孩子,而早期孩子的這種執拗氣質會導致以後的行為失調。二是家長對孩子要求的適宜性。如果家長對孩子的要求與期望與孩子的能力、動機、氣質是相吻合的,孩子的心理發展將會得到促進。反之,如果家長的期望與孩子能力、氣質不相適應,就會產生不良的結果。如果一個孩子是有能力的,但是家長對孩子過度保護,不對孩子寄期望,不讓孩子自己幹任何事情,孩子就會產生退縮,害怕困難,離開了家長什麼也不能幹。如果孩子本身就退縮,家長不鼓勵其自立和與外界的接觸,也會造成這種困難的氣質。

現在的家庭多數隻有一個孩子,他們的父愛和母愛不能完全施展,於是把自己全部的愛都傾瀉給了孩子,對孩子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使孩子形成困難氣質。

12.外向孩子的教育策略

外向孩子的學習優勢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而下降,造成這種優勢下降的原因是學習動機與學習習慣造成的。

(1)要引導孩子由外部動機向內部動機轉化:外部動機是由外部力量來推動孩子的學習,如學習是為了受到表揚,為了獎勵,為了讓家長和老師高興。而內部動機其學習動力是來自於自我激勵,學習不是為了受到別人的讚揚,而是認識到努力學習能給自己帶來好處和歡快,如強烈的好奇心、探索欲都是一些內部動機。外部動機和內部動機都對學習有重要作用,學習初期階段可以使用外部動機誘發孩子的學習熱情和興趣,以後則要使外部動機轉化為內部動機,使孩子發現學習本身的價值,產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內部動機比外部動機對學習作用的持續性長。所以,外向孩子在學習動機中過多的外部動機成分將不利於以後學習,一旦沒有外部刺激、沒有家長的督促,孩子就不會努力學習了。家長對外向型孩子要特別注意加強引導,告訴孩子學習不是為了表揚、為了獎賞,而是為了自己長本事、為了掌握知識以後能成為有用的人、能夠立足於社會。使孩子形成持久、穩定的學習動力,使其盡早從“要我學”向“我要學”的狀態轉化。

(2)改變孩子不良的學習習慣:外向孩子的特點是思維靈活,但比較浮躁,怕困難,學習不紮實。對於這種孩子要培養他們刻苦學習,腳踏實地的精神,培養孩子堅韌不拔的意誌品質。這些方麵的培養,對外向孩子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今後孩子學業成功的關鍵因素。家長可以給孩子設定困難學習情境,培養孩子的學習耐力與不怕困難的毅力。

13.內向孩子的教育策略

內向的孩子在社交場所比較羞澀、被動,甚至在眾人麵前產生恐懼,不敢在眾人麵前說話,不敢與陌生人交談,缺乏自信等。這種孩子容易形成社交恐懼,因為他們害怕在眾人麵前出現麵紅耳赤、拘謹失措、緊張焦慮、害羞靦腆等窘態,久而久之就會使孩子變得更孤僻離群。家長要有意識地從小培養孩子社交能力,鼓勵他們去找同學玩,也讓孩子請同學來自己家裏玩,鍛煉孩子上課舉手發言,讓孩子多為班裏做事,如果可能讓孩子在班裏擔任一定的職務,鍛煉他的社會交往能力。當孩子害怕在同學麵前發言時,家長可事先幫助孩子準備發言,讓他在家裏演習幾次,一旦成功後,孩子就會建立自信,主動地擴展自己的交往範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