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好問問題的習性,可以說是與生俱來的,從日月星辰、樹木草蟲、人體結構,到自己生活的世界中的一切,他們無不充滿了好奇心,有一種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欲望。這種好問問題的欲望,其實就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求知欲。對此,家長應給予鼓勵,培養其好問多思的習慣,不要因家長的不當處置,而使孩子變得不會問問題和不想問問題了。
4.伸展孩子的個性
例:
一個男孩,聰明熱情,同學們很喜歡與他交往。他心直口快,有一次老師上課有個地方講錯了,他就站起來,直率地向老師指了出來。當孩子的家長知道後,將孩子罵了一頓:“你以為你是誰,就你聰明,敢於指出老師的錯誤,簡直不知天高地厚,以後上課不要再給我逞能!聽見了沒有?”孩子是一個自尊心非常強的人,於是暗下決心,我以後絕不逞能,上課再也不說話,也不提問了。以後孩子就像變了一個人,平時的那種熱情和活躍全沒了影兒,整天沉默寡言的。
評價:
(1)扼殺孩子個性,會使孩子失去創造性:許多家長並不鼓勵孩子要與眾不同,而是要孩子順從聽話。家長讓孩子到東,孩子就到東,家長讓孩子到西,孩子就到西,家長會覺得很高興,感到這個孩子聽話,如果家長要孩子學鋼琴,但孩子偏偏要學畫畫,則家長就會覺得孩子不聽話。
有的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意無意地貶斥孩子的別出心裁,或獨樹一幟。很多家長一味地要求孩子聽話,不尊重孩子的個性,當孩子提出疑問時,就不讓孩子說,常常說“不要嘴硬”,“你懂什麼,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長呢”等,將孩子的看法壓回去。其實,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個性。個性強烈,直言不諱,並非是缺點,而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格。做家長的不應該壓製孩子的這種個性,應該給予鼓勵。或許孩子因為這樣做了,會吃點虧。但家長對孩子的這種橫加幹涉,卻會扼殺了孩子原本具有的那種難能可貴的個性和活力。
家長應該理性地、耐心地聽聽孩子的話是否有道理,即使孩子的看法不成熟,也不必非要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孩子,要鼓勵孩子自己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斷,即使是孩子失敗也不要緊,這樣會使孩子在失敗中汲取經驗和教訓,並能使孩子的個性逐漸凸顯出來。
(2)伸展孩子個性的方法
①鼓勵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
②容納孩子不同的看法或主張。
③不要因為孩子的構想或計劃不太成熟加以否定。
④要鼓勵孩子嚐試。
5.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
(1)不要輕易否定孩子的看法:當孩子對某些事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時,即使不成熟,或者與家長的見解相悖,也不要輕易地加以否定,家長不妨坐下來聽聽孩子陳述的理由,也許他也有自己的道理,然後,家長再提出見解,讓他自己去比較一番。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好學深思的好習慣,不會盲目地聽從他人的意見。
(2)引導孩子自己思考的方法
①耐心對待孩子的提問。
②不要打擊孩子提問的積極性。
③讓孩子旁聽或參與大人的討論。
④經常提一些問題讓孩子思考。
專家提示:
家長能夠給予孩子財產,但不能將成功留給孩子,成功隻能靠孩子自己去爭取,所以家長不能以自己之好惡,而壓抑孩子的個性和創造性。有些家長在看到孩子不符合自己的理想,或不符合自己為孩子設計的目標時,竭力逼迫孩子,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
§§第七章 培養孩子健全人格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