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趙孝成王九年,秦軍像鐵桶般將趙國都城邯鄲包圍起來。趙王知道城池早晚要被攻破,因此,他命令平原君火速去楚國請救兵。
平原君接到命令後回到家裏,將平時供養的三千食客召集在一起,高聲宣布說:“這次請救兵,要冒很大的危險。如果講明道理後,楚國願意出兵相救,當然最好不過;如果講明道理後楚國不願意,那我們隻好鋌而走險,強迫它出兵。所以,這次需要二十個智勇雙全的人,為了保密,不在外麵挑選。”
眾人一聽這一次出使有生命危險,都低頭掩麵,不願主動站出來。平原君見了,隻好親自點名,最後選中十九,還差一人,怎麼也選不出來。
這時,有一個叫毛遂的人從人群中站出來,自我推薦說:“既然還差一人,又不在外麵挑選,我就姑且算一個吧。”平原君一看,怎麼對這個人沒有印象?就疑惑地問:“先生來我這裏幾年了?”毛遂回答道:“已整整三年了。”平原君說:“有本領的人生活在世上,就好比利錐放在口袋裏,它那鋒利的錐尖一定要穿破口袋被人發現。而你在我手下整整三年,卻從未聽見任何人提到,恐怕沒有什麼才能。你不能去,留下吧。”毛遂說:“誰叫你不早早把我放在口袋裏,使我的錐尖露出來呢(“使遂早得外囊中,乃脫穎而出,非特其未見也”)?”
原來毛遂在埋怨不早重用他。平原君笑著說:“好吧,先生就一道去楚,不過我要看你那錐尖能不能露出口袋。”另外的十九人見平原君同意了,都私下鄙笑起來。
在去楚國的路上,毛遂分析各國的政治、軍事情況,眾人都認為他分析得十分深刻、中肯,佩服他確實是一個有才能的人。
到了楚國,平原君立刻拜見楚王,討論趙、楚結盟,共同對付秦國的事。他一大早就去,可到了中午還不見出來,等待在大殿下的十九人商量道:“平原君去了半天不見回音,肯定是事情沒有結果,我們派一個人去看看,好乘機幫助一下。”誰去呢?眾人都你看我,我看你,最後目光一齊落到毛遂身上,並異口同聲地說:“你不是要當錐子嗎?你去吧。”
毛遂站起身來,手按寶劍沿著階梯走了上去。來到殿中,他見平原君正在與楚王麵紅耳赤地爭論,就跨前兩步指著平原君說:“把利害關係分析出來,三言兩語,事情不就解決了嗎?”楚王見來人口氣不小,就驚奇地問平原君說:“他是哪裏來的客人?”平原君回答說:“我手下的一個食客。”原來是個食客,楚王不禁勃然大怒,高聲嗬斥道:“還不快滾下去!我在這裏與你主人商量大事。你算什麼!”
毛遂手握寶劍一步跨在楚王麵前,大聲說道:“大王罵我,憑的是什麼!還不是憑楚國人多勢眾。可是,現在你我相隔,不過十步,人多有什麼用?大王的性命不是捏在我手裏嗎?楚國是大國,疆域五千裏,軍隊一百萬,本來可以稱霸天下。可秦將白起,一個不起眼的人,率領數萬士兵,攻占楚都,火燒夷陵,挖了大王祖先的墳墓,連趙國人想起都羞愧,而大王卻心安理得。趙、楚結盟,有利的是楚,不是趙。”楚王聽了,不覺低頭說:“好吧,就按你的意見。”毛遂怕楚王反悔,緊接著說:“決定了嗎?”楚王果斷地說:“決定了。”他用手招呼楚王手下的人說:“立刻取些牲口血來,我們要和楚王歃血立誓(古代盟會時,把牲口的血塗在嘴唇上,以示誠意,叫歃血盟誓)。”
楚王手下的人用銅盤裝來牲口的血,毛遂接過後,手捧銅盤跪在楚王麵前說:“請大王首先歃血,其次是我家主人,再其次才是我。”
三人歃血完畢,毛遂又走到大殿邊,招呼下麵等候的人說:“你們也來歃血。你們這些吃糧不管事的人,隻能依靠別人的才能才辦得成一件事(‘公等碌碌,所謂因人成事者也’)”
趙、楚結盟的事就這洋完成了。楚國立刻派大軍前去援救。
回到趙國,平原君誇獎毛遂說:“想不到毛先生一到楚國,就使趙國的地位比九鼎、大呂(都是當時的寶器)還要重要。先生僅憑三寸舌頭,就起到了百萬大軍的作用。我真感到佩服(“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
從此,平原君把毛遂當做貴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