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口才基礎培訓(4)(1 / 2)

四、要善於自嘲

一般說來,人人都不願意成為大家取笑的對象。知道了這一點,你就能明白為什麼有的人很容易逗別人樂了。大家都有一種潛意識裏的優越感,在幽默者適度的自嘲中,人們感受到的是自己心裏那隱約的優越感。因此,不用擔心自嘲會讓人知道你的短處,引來鄙夷的目光。他們會為你的勇敢和風趣而折腰,因為你不怕暴露自己,所以他們就會在心中對你解除了防範,把你當成了自己的朋友。善於自嘲的人實際上是一種非常自信、非常明智的人。

近年來,相聲這種藝術形式好像成了人們心中的“雞肋”,因此,很多搞相聲的專業人士紛紛改行,另謀出路。可是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馬季卻癡心不改,他的生命已經和相聲緊密聯係在了一起。在一次接受采訪時,他調侃道:

“我就像守寡一樣地守著相聲。”

這個比喻真是新穎又奇特,這短短的一句話飽含了馬季心中的苦辣酸甜。

再比如著名的學者錢鍾書先生,他學貫中西,睿智過人,不必說他的小說《圍城》中那些俯拾皆是的絕妙比喻,就是在一些純學術著作中,他也是以一種輕鬆有趣的筆法來行文,讓人讀起來絲毫不覺得枯燥乏味。據說《圍城》出版後,有個記者非常想采訪一下錢鍾書。錢先生對他說:

“您吃了一個雞蛋,覺得味道很好,這就行了,幹嗎還非得要見那個下蛋的母雞呢?”

把自己的作品比作雞蛋,把自己比成下蛋的母雞,真是典型的錢鍾書式的幽默。馬季和錢鍾書運用的方法實際上就是“拿自己開涮”——自嘲,看似不經意的三言兩語反映出的其實是一種淡薄寧靜的人生境界。在很多時候,適度的自嘲能夠化被動為主動,有的時候自嘲甚至能為你博得意想不到的掌聲。

李雪健因主演《焦裕錄》而獲得了1991年的電影百花獎和金雞獎,在頒獎典禮上,當他接過獎杯後致答謝辭時,說了一段精彩的話:

“苦和累都讓一個好人——焦裕錄受了;名和利都讓一個傻小子——李雪健得了……”

此話一出口,立刻博得了大家熱烈的掌聲。李雪健這句話是發自肺腑的,他幽默地把自己稱作“傻小子”,使大家對他頓時增加了一種親切感。這句話反映出了他對焦裕錄同誌的無限尊崇與懷念,對個人得到大家厚愛的慚愧與不安。這樣的一句話放在那個場合,可以說是最得體不過了。

王力平有一段論述幽默的文字,說得很精辟:

痛快淋漓地揭破或是調侃別人身上的瘡疤,那其實是一種冷嘲抑或熱諷。真正的幽默來自於主體的反躬自嘲。自嘲的前提是自醒,是對自我人生中的荒誕與荒謬的洞悉與俯瞰,阿Q式的“精神勝利”是不可望其項背的。而自醒的前提是人的主體意識的覺醒,沒有人的覺醒,就沒有幽默的口才。中國第一部民間笑話集出現在魏晉時期,應該不是偶然的。

所以,幽默口才不僅僅是會說幾句俏皮話,它要二分洞悉生活中的荒誕與荒謬的見識;二分敢於轉過臉兒來,把自己鼻梁上的那塊白粉示人的勇氣;二分空穀襟懷;二分冰雪聰明;再加上一分閑雲野鶴的超然,如風之清;一分舉重若輕的從容,如月之白;而後便是十分愜意的會心一笑。

五、要懂得適可而止

雖然幽默口才倍受人歡迎,但幽默也要有度,要適可而止,千萬不能興之所至便到處信口開河。沒有節製的幽默是非常危險的,它可能會傷害別人,也可能會損害你在別人心中的形象。比方說你的身邊如果正好有殘疾人在場的話,你就不要說有關身體健康的玩笑。如果對方是一個十分嚴肅、不習慣說笑話的人或者是一個長輩或者上級,那你就更得注意玩笑的分寸和內容了。如果僅僅為了求得口頭的一時快感,就信口開河,沒大沒小,那麼隻會使人對你產生慍怒和反感。一定不要在心裏以“幽默口才大王”自居,處處顯露自己的小聰明和嘴皮子。那樣,隻會讓人家覺得你淺薄無聊——“一點兒正經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