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口才基礎培訓(3)(3 / 3)

幽默者往往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人物。他們的談吐中既會有一定的哲理,又蘊藏著豐富的信息。更重要的是,文化知識武裝起來的頭腦會給談吐提供源源不斷的新燃料、新武器。語言無味、麵目可憎的人肯定不是博學多才的人,他們大多數是腹中空空。隻有有了慧心,才有可能有秀口。幽默口才需要思維敏捷,需要胸懷錦繡。隻有在頭腦中儲存下大量的知識學識,才有可能在需要的時候招之即來、派上用場。有些人很善於在聊天閑談時穿插引用或者化用名人名言和名事名典,寓諧於莊,點鐵成金。

很多人都有上網聊天的經曆,在聊天室裏那些“人氣”較旺的人一般都是口才幽默的人。而那幽默絕不能是低俗的插科打諢,因為時間一長,那種沒有品位的油嘴滑舌很快就會讓人討厭。那些真正的幽默者往往能夠引經據典、巧比妙喻、移花接木、量體裁衣。跟這樣的人聊天,那些由智慧的火花伴隨著的連珠妙語讓你“如行山陰道上,應接不暇”。比如兩個網友聊至夜深,其中一個想要下線,就說:

“太晚了,拉燈(登)吧!”

他可能是靈機一動,把當前的“風雲人物”的名字巧妙地用在這裏。另一位也反應很快:

“不急不急!熬嘛,爾!(奧馬爾)”

真可謂針尖對麥芒,同樣利用諧音做出了有趣的應答。

三、要目光敏銳、善於聯想

生活中到處都有有趣的事情發生,偉大的藝術家羅丹曾經說過:生活中並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的眼睛。這句話也同樣適用於幽默口才的培訓。橫看成嶺側成峰,一件事情,如果你從悲觀的立場看它,可能它是糟糕透頂的一件麻煩事;可是口才幽默的人則不會一味沉浸在徒然的惋惜和悲歎中,因為事已至此,不如換個角度,你也許會從此獲益呢!

幽默口才尤其需要創造性的思維能力,需要獨到的見解,立體發散的思維品質。下麵這則《請聽聽考研的聲音》運用的就是常見的“戲擬”的幽默方法,表現了作者豐富的閱讀經驗和智慧的想像:

一年一度北風勁,周六學子要考研。壓力當前,有人戲說一番,聊解應考的緊張和焦慮。

拿破侖:將軍們,我的出身的確比你們差,但是如果你們因此而蔑視我,我將立刻宣布考研,以消除這一差別。

切?格瓦拉:請聽聽考研的聲音吧。

肯尼迪:我們不能隻想著考研能為我們做什麼,要多想想我們能為考研做什麼。

張愛玲:於考研的無涯的荒野裏,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剛在這裏相遇,那就說一聲:“你考了吧!”

龍應台:中國,你為什麼要考研!

魏巍;朋友,你在買書的時候,可曾想到誰是最可靠的資料?

楊朔:我夢見自己變成一名研究生,在陽光下快樂地奔跑!

阿Q:考研?有趣!來了一陣白盔白甲的鬼佬,叫道“考研考研”,於是一同考研。

施拉普納:如果你不知道往哪考,就往中國科學院頭上考。

哈姆雷特:考還是不考?這是一個問題。

凱特溫絲賴特:你考,我也考!

高曉鬆:明天你是否會想起,昨天你記的筆記。明天你是否還惦記,曾經考研的你。

劉德華:考研一萬年。

痞子蔡:如果我有一千萬,我就不考研。我有一千萬嗎?沒有。所以我仍然要考研。

上麵這些句子都是改造自前麵人物的“名言”,這些人有的是現實中的真人,有的是文學作品裏的虛構。有政治家,有歌星,有作家,他們這些話在社會上廣為流傳,已經超出了原來的文本含義,而增加了某種特定的色彩,成為了類似詞彙當中的“熟語”。作者利用它們幽默地表達出了當代大學生麵對殘酷的考研競爭所產生的種種心態。如果不是熟知這些“名言”,怎麼可能說出這些妙語呢?幽默的口才必然伴隨著豐富的聯想和敏捷的思維。

美國前總統尼克鬆在他的回憶錄《領袖們》中這樣評價周恩來:

周恩來口才中表現出來的敏捷機智大大超過其他任何一位領袖,他講話時有四個特點給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精力充沛,準備充分,談判中顯示出高超的技巧,在壓力下表現得泰然自若。

相傳有一次,周總理招待外賓,精美的菜肴體現出的飲食文化博得了外賓的一致好評。但是,有一道菜卻出了點麻煩。這是一道湯菜,湯上浮著廚師精心製作的“萬”字形,可是隨著大家湯匙的攪動,它竟然倒了過來,一下子變成了納粹法西斯的標誌。外賓們吃了一驚,當時便有人向總理請教。周總理當時也沒想到會出現這種情況。但是他馬上鎮靜地說道:“這個圖形是佛祖釋迦牟尼胸前的端相,象征福壽綿長,這是對貴賓們良好的祝願。”接著,他又幽默地說道:“現在它倒了過來,變成了法西斯的標誌,沒關係,我們一起來消滅法西斯,把它吃掉!”話音一落,賓主們便哈哈大笑起來。如果沒有足夠的知識,沒有機智的頭腦,沒有敏銳的觀察和豐富的想像,怎麼能如此巧妙地化解這場餐桌上的“風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