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口才基礎培訓(2)(3 / 3)

學問便是鑄器的工具。拋棄了學問便是毀了你自己。

再會了!你們的母校眼睜睜地要看你們10年之後成什麼器。

作為一代思想巨人、學術宗師的胡適,在這次演講中並沒有說什麼冠冕堂皇的大道理,並沒有故意用很多的典故、很多的哲語來裝點自己的門麵。句句都是大白話,句句都是大實話。但是,在這些看似簡單的話語中卻包含了多少人生的真諦啊!人的一生全憑奮鬥,青年時期是人一生中的黃金時代,但同時又是一個很容易被聲色犬馬誘惑、被浮名虛譽壓倒的時期。在這裏,胡適從青年人最容易遇到的困惑入手,為他們分析了奮鬥的價值。這些言語如果說在當年那個民族危亡、山雨欲來的年代顯得有點不夠“革命”的話,那麼在今天國盛民康,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新長征路上,70多年前的那些忠告,也會有現實的意義吧!

6.合乎邏輯是好口才的關鍵

有了豐富實在的思想內容,隻是具備了動聽口才的基本條件。這些思想內容還要經過合乎邏輯的整理,才能靠口頭傳達出來。而把心底的感覺、朦朧的意識整理傳達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動腦思考、進行抽象思維的過程。因此,一個人的抽象思維能力如何,將決定他說話是否準確嚴密,是否簡潔清楚,而抽象思維能力也就是邏輯能力。如果把待講的內容比做一堆蔬菜和調料的話,那麼怎麼烹調就要看廚師的手藝,也就是說要有好口才合乎邏輯是關鍵。

什麼是“合邏輯”呢?要講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還必須首先對邏輯這個詞進行簡單的說明。邏輯是一個外來詞,源自希臘語。同時它又是一個多義詞,至少有如下四個義項:客觀事物的規律;思維的規律;研究思維形式及其規律的科學即邏輯學;某種理論或說法。我們這裏所說的邏輯,是指思維的規律。比如,我們說一個人的講話不合邏輯,就是說他的話不合乎人們的思維規律。

思維是人的認識的理性階段,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而概括的反映。人的認識可以分為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是對客觀事物的現象、部分和外部聯係的反映,它的形態是感覺、知覺和表象。經過對感性材料的加工整理,產生認識的飛躍,形成概念、判斷和推理,從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這就是理性認識階段,也就是思維的階段。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需要多種能力,而其中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思維能力。可以這麼說,思維能力的高低,決定著人的其他能力,尤其是口語表達能力的高低。因為口語表達有著特殊的條件製約,要求人在極短的時間內組織好語言,因此,要想有良好的口才,就要注意提高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使自己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人們的大腦構造雖然一模一樣,但是思維水平、思維品質卻是千差萬別,思考起問題來,有的正確,有的錯誤;有的嚴密,有的粗疏;有的開闊,有的狹窄;有的敏捷,有的遲鈍。所謂的思維能力強,就是思維正確、嚴密、開闊、豐富、敏捷而高效。

一位年輕人想到大發明家愛迪生的實驗室工作。他對愛迪生談了自己偉大的抱負:“我想發明一種萬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愛迪生立刻驚奇地問:“那麼,你用什麼器皿盛放它呢?”年輕人啞口無言了。

這位年輕人的思維包含了一個無法克服的邏輯矛盾,如果不是愛迪生敏銳地揭示出來,他可能會為此白白耗費一生的寶貴時光。

好口才就是通過語言更加圓滿地表達自己的思想,任何語言活動實質上都是思維活動。語言的運用離不開思維,語言的恰當運用離不開邏輯。如果思維混亂不合邏輯,語言表達就不可能清楚明白;而自覺地運用邏輯,則能夠促進語言的嚴密準確、深刻有力。例如:

三位科學家從倫敦驅車前往愛丁堡,透過車窗,看到路旁有一隻黑羊,於是科學家們議論開了。天文學家說:“多有意思,蘇格蘭的羊是黑的屍物理學家反駁說:“你的論斷不對,應該說,有些蘇格蘭的羊是黑的。”邏輯學家仍然感到不妥當,糾正說:“我們隻能相信這一點:蘇格蘭的羊至少有一隻並且至少它的身體的一麵是黑的。”

可見,好口才來自於思維的嚴密。

斯大林在回憶第一次聽列寧演說的情形時說:“當時,使我最佩服的是列寧演說中那種不可戰勝的邏輯力量,它雖然有些枯燥,但卻緊緊地抓住聽眾,一步一步地感動聽眾,最後把聽眾俘虜得一個也不剩。”可見,要把我們的意思正確地表達出來,第一件事情是要講邏輯。

思維的內容五花八門,要想有淵博的學識和豐富的思想就必須要努力學習各方麵的知識,這些要靠各個具體學科的學習來解決。但是,思維的形式(嚴格地說應該是思維形式的邏輯形式)卻是簡單明晰、有規律可循的一種工具。因此,在開始各種具體的研究之前,花些工夫學習點邏輯知識,可以讓自己在培訓口才的過程中獲得更有力的思維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