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掌握口才培訓的訓練點
口才是一個人德、識、才、學的試金石。如果你渴望步入口才家的行列,就必須掌握以下培訓口才的訓練點,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單項練習
口才培訓要先進行針對性的單項練習。一般情況下人們隻是欠缺口語表達能力的某個方麵。所以,初步培訓應當針對自身的主要弱點進行。這種著重解決某一兩個方麵的問題和練習,就是單項練習。比如有的人語音含混不清,語流一過速就會把某些音節吃掉了,這就需要練繞口令和快速朗讀;有的人聲音弱小,吐字不飽滿,缺少力度,就要多練氣息控製、聲音共鳴和吐字歸音;有的人講話語調平板,節奏感不強,就要著重練習以聲傳意的基本技巧;有的人講話不夠連貫,不善於即興構思、隨機應變,那就要著重練習快速反應,即限定時間把某個事物說清楚;有的人與人交際或當眾講話,往往手足無措、體態不佳,這就需要經常對照鏡子練習麵部表情、手勢和身體姿態,並練習體態語言與有聲語言的密切配合。如此等等,就是針對自身主要弱點,進行單項練習。加強單項練習後,口才表達的各方麵就會比較均衡了。
這裏詳細介紹一下吐字發音的單項訓練。漢語每個音節起頭部位的音素大多是聲母,(有些沒有聲母作字頭,那就直接發出韻母的聲音,“安”ān,“穩”wěn)所以,聲母的發音一定要準確,有彈力,主要是嘴唇要有力。在起頭發聲準確的基礎上,要在過韻的發音上響亮、飽滿,有一定強度。過韻是指過渡到韻母中的主要元音上的聲音。如“悄”qiāo中的ā,即要讓ā音很飽滿,又要迅速過渡,使人聽不出音素間有什麼界限。在過韻的發音上要特別注意三點:一是氣息充足而平穩,字頭一打出頭,就要把氣息控製住;二是口腔要打開,口腔打開不是簡單地把嘴張大,而是口腔內部要有很強的開合能力,要挺軟齶、提顴肌、鬆下巴,使口腔成筒狀,再加上唇舌的配合,過韻的聲音就會飽滿了。三是注意用音。用音是指字尾的音素要咬得住,控製得穩,能收到家。其關鍵在於口形的變化與氣息的控製。
2.結合練習
單項訓練的目的達到後,就必須進行綜合練習,在練習中仍然可以以改正自身某些缺點為重點,但要求能夠較全麵地掌握表達的技巧。在訓練中最好能有人指導幫助,也可與別人交流,甚至可以采用對手賽的方式。綜合練習的方法主要有模仿複述、口頭評述和解說;演講練習、快速反應(回答)、論辯練習和談判練習等。大家要根據自身的特點,靈活掌握這些方法,以便提高自己的口才表達能力。
3.當眾練習
利用一切時機當眾練習,也是促進個人口才進步的好方法。口才和交際能力終究是為了與人打交道,所以隻有經常與別人交往,經常麵對聽眾,才能練出真功夫,在和別人的實際交往中發揮作用。
林肯喜愛朗讀,另一方麵,他善於演講也是人所共知的。他經常利用公開的場合,麵對聽眾大聲朗讀。有時他半夜醒來,會隨手拿起一本書讀幾段,並常常找他的秘書來聽,像是代表作品的作者與人暢談,讀得有聲有色,忘乎所以。有一次,他妹妹結婚,他便拿出自己寫的一首詩,音調鏗鏘地讀給大家聽。即使在南北戰爭那最緊張繁忙的歲月裏,他也要忙裏偷閑誦讀點文學作品給別人聽。正如馬克思對林肯的讚頌:他一生時時伴隨著朗讀和演講活動,“不屈不撓地邁向自己的目標。”
要取得最快的進步,必須要抓住一切機會當眾練習。一個有自信心、進取心的人,他必定是個抓住一切時機、敢於行動、敢於自我表現的人,而不會以觀望、等待的消極態度任憑生活賜於的各種機會白白地喪失。而且,一個人也隻有敢於當眾表現自己,才能更好地了解別人,和別人交朋友,學習別人的長處,增強自己的本領。所以,抓住一切機會當眾練習,既是最好的培訓方式,也是一條獲得知識和信息的最佳途徑。
有一個年輕人從農村考入大學,初進大學校門的時候口才很差,他暗自羨慕和崇拜那些有口才的同學,並為自己遠遠不如人家而感到痛苦和自卑。後來,他為了“整治自己的草地”渴望見賢思齊,拜師求教。於是,他主動和那些能言善辯的人物接近、交往、相聚。起初,他主要是洗耳恭聽他們的慷慨陳詞,相互論辯;繼而,他又琢磨自己該怎麼說,尋找時機與他心目中的“老師”交手比賽,在實踐中鍛煉。結果,僅僅一兩年後,他就在大學的演講比賽中奪得了第一名的桂冠。他壓魁後說:“我的起步和進步,與那些口才出眾的朋友分不開。我的成績是他們以往教練和陪練的結果。”這個事例對我們很有教益:事在人為。貴在進取。一個人不下水,永遠學不會遊泳;一個人不敢當眾表現自己,無法練出真本領。蘇聯作家柯切托夫曾說:“假如你的周圍是一群鷹,那麼你一定也是一隻鷹。”你要取得成功,必須要堅持勤學苦練,堅持與別人交往。居林習鳥音,比試長才幹,讓你的親友做你的第一聽眾,抓住一切時機當眾練習,這就為自己的成功創造了有裨益的機遇和條件。“思風發幹胸臆,言泉流於唇齒。”一個人不論是日常說話、與人交際,還是參加論辯、進行演講,都需要臨場思維敏捷,具有敏銳的語言感應和即興構思的能力。良好的以至高超的口才交際藝術與其說是一種技能,不如說是一種智慧和修養,用蘇聯作家康·巴烏斯托夫斯基的話來說,是一種“精神昂揚、清新的感覺,敏捷地感受現實,思想豐滿和對自身創作能力的自覺的心理狀態。”因而,我們要掌握語言,具備良好的口才,唯一的決竅就是“長期積累,偶然得之”,在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鍛煉和提高心理素質。說到底,口才和實際能力這個無價之寶,隻屬於在自己的土地上不斷耕耘的人,隻屬於高素質的人!